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晚了要排队哦(1 / 2)

圣诞前夕,新任内阁宫泽喜一召见霓虹财界各大负责人。

商讨关于针对泡沫经济的改善措施,只能说成功了一半不到。

霓虹政府的内阁和大藏省,知道泡沫在破裂吗?

当然知道,甚至主导挤破泡沫的急先锋就是日银的三重野康。

从年初到年末,股市连续两次大跌,就是泡沫正在破灭的象征。

然而在面对泡沫破灭这件事上,政府内部的意见却产生了分歧。

以羽田为首的大藏省认为,破灭的只是股市。

霓虹的楼市虽然这两个月跌了不少,但是从历史数据的角度看,地价依旧处于高位。

甚至原本预计在一月份颁布的地产税,大藏省决定依旧按照原计划执行。

而内阁,不,准确的说是宫泽喜一自己。

他认为霓虹经济泡沫的破灭股市不是重点,楼市、土地才是。

谁也不会预知到未来霓虹的地价走势如何,但是宫泽喜一坚信地价跌的过快,会对霓虹信用体系造成致命打击。

而如果让银行的不良债权继续恶化下去的话,楼市会迎来大崩溃。

现在楼市的转折点已经出现,所以在局面未发展到不可收拾时。

趁早解决根源问题,才能让霓虹从泡沫破灭后的衰落,及时转入复苏阶段。

是的,哪怕宫泽喜一意识到楼市的岌岌可危,并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但是悲观的他依旧认为,即使泡沫实现了软着落,霓虹依旧会进入一段衰退期。

自己现在做的只不过是尽可能的缩短衰退期,尽早让霓虹迈上复苏的正轨。

所以才有了这次圣诞前夕的会议,总计三条决议前两条都是应急的临时措施。

一个是股市特融计划,这是保证信业体系不崩的最后手段。

一个是证券公司补偿计划,这是对外界一系列金融丑闻的回应,算是给民众一个交代。

此外对实业公司进行补偿,也可以起到维稳作用。

霓虹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什么GDP、产业增值等数据。

最后一条,由政府牵头的对不动产公司托底,这就是在解决银行潜在的不良债权问题。

它和另外两条决议不同,这是一项长期措施,也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

由政府成立的专有机构接手土地,这样可以控制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土地数量及价格。

简单的说就是土地暂时收归国有,然后再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逐步释放土地。

这样楼市的价格虽然在跌,但至少不是无序下跌,不是雪崩似的下跌。

不过几十万亿日元、三四千亿美元的海量资金,单靠政府肯定无法解决。

所以才需要霓虹各大行一起出手,把土地接下来。

然而无论是银行,还是财界,抑或是大藏省,都不赞同这样的计划。

他们认为地价虽然跌了,但是不动产公司依旧有得赚。

不动产公司盈利,那么银行的贷款就不会坏账。

银行安然无恙,那为什么要投入巨资去收购不动产公司呢?

从逻辑上来讲这没问题,但它的前提是地价不崩。

可以说无论是银行,还是大藏省等各界都在赌,赌霓虹的地价不会暴跌。

可惜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宫泽喜一投入国家资金来挽救楼市的行动,终究没有得以实现。

这是霓虹在泡沫破灭后,挽救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今它也随着众多的反对声,消失在了某个静悄悄的夜晚。

90年底在慢吞吞中登台的宫泽内阁,终于就叶山事件以及霓虹经济一系列的动荡,做出了公开回应。

本次在东京举办的记者发布会召开前,宫泽其实本想一意孤行,公开承诺将投入国家救济金以挽救霓虹的经济。

然而他的打算吓坏了自己的贴身秘书中岛,于是紧急协调之下,中岛暗中连续递了几张纸条给宫泽。

这是大藏省拿出来的所谓“当前的运行方针”,它同意了就成立专有机构的问题进行讨论。

但投入国家资金却没有提及,换句话说就是束之高阁,把问题留给未来。

因为周边人员的极力反对,宫泽在最后时刻自己也有些动摇。

于是面对记者,他只拿出了前两条决议,也就是所谓的“运营计划”。

至于成立专有机构的设想,最终也只化作了一句。

“如果有必要,将毫不犹豫投入国家资金救济。”

救济什么?救济股市还是楼市,宫泽终究没有说出口。

因为宣布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以及对股市救济的决心。

一直徘徊在1.5万日元左右的日经指数,终于开始慢慢回升到了1.8万附近。

不过大藏省接下来的做法,却再次惹起了一片争议。

此前答应由证券公司给予实业公司的补偿,存在双重标准。

在90年底的最后一天,《日本商贸》突然爆出了由大藏省主导的补偿名单。

其中无一例外,登记在册的全部都是丰田、日产、NTT、三菱重工、住友电工等超一流企业。

换句话说1200亿日元的补偿,只有大公司的份,小企业压根没出现在名单内。

如此赤裸裸的双标做法,不仅小企业集体声讨,时评家们也是猛喷大藏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