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千古名城:金陵(2 / 2)

在伍子胥修筑金陵城的时候,范蠡经过一年的准备,走访巡视了淮国各地之后,终于开始推行青苗贷。

范蠡请来王骐的诏令,从书院中调来了一批学生,然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青苗贷的各项规则,同时教授他们算学,用以计算青苗贷。当然范蠡并不是准备让他们去推行青苗贷。

而是打算让这些学子巡视淮国,前去监督各地推行青苗贷的情况。这些学子正是年轻热血的时候,没有被那些陈规滥俗污染,不会和地方官吏同流合污,让他们去基层做事情,可能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若是让他们去巡视监管,那就太合适了。

王骐在听了范蠡的解释后,当即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任命这些学子为巡察御史,专门巡查淮国青苗贷的推行情况,并且所有的巡查御史有直接上书国君的权利,每一个巡察御史都有一队士兵随行,以保护其安全。

不要觉得这是小题大做,经过这么多年的执政,王骐对于那些贵族卿士们有了深刻的了解。杀人如果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他们绝对不会介意。

同时为了震慑这些人,王骐下令,所有的巡察御史,不论在谁的辖区被杀,或者被围攻,周围所有的官员都会受到严厉处罚。方圆五十里的卿士家族也要受到审查。

除了这位之外,巡查御史最多只能担任三年,若是巡查御史有私,同样会严惩。为了防止巡察御史徇私,所有的巡察御史巡视的范围都是相互交叉的,并且每年更换一次。

在对这些御史培训了一番之后,范蠡将绝大多数官吏常用的伎俩告诉这些人,经过一番培训之后,这才让他们上任。q

就在这些巡查御史上任之前,淮国的青苗贷就开始推行。

虽然在推行青苗贷之前,王骐和范蠡就已经整治了一番吏治,借助攻取楚国筹备后勤的问题,查抄出来不少上下其手贪污的官吏,但是依旧有人铤而走险。

在发现了这些人之后,王骐直接下令严惩,罚没家产,然后将其迁往金陵筑城。这些被发配的人和征调的农夫截然不同。等到金陵修筑完成之后,若是还没有死,这才会重新分配土地开荒。

只是修筑城池哪有不死人的?能不能活下去那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在伍子胥修筑金陵城的第二年,大量官吏连同其家眷押送而来。这种情况一直等到筑城第四年的时候才开始减少。

等到金陵城修筑完成的时候,被发配前来参与筑城的官吏连同其家眷,人数一度接近上万。可以说淮国基层官吏差不多被抓了一半。至于说最后活下来的人,更是不足一半。

金陵城,伍子胥在淮国鼎力支持下,修筑城池的速度很快。

金陵城城墙足有二十里长,城墙高有五丈,青石为基,夯土为墙,城中分宫城、内城、外城,动用超过十万人,历时七年完成。

南京古城,又名金陵古城,始建于春秋末年,淮文襄公十八年,迁都于金陵,始有金陵。

南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公元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六个王朝在此建都。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与世界著名的罗马、雅典、开罗等古城齐名,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有‘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之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