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乐浪郡 世家庄园出现(2 / 2)

甚至为了防止王氏重新获取天命,这些人很有可能会落井下石,因此王信支持开海,也是想要准备另一条后路。

伴随着王氏推行学宫,几十年时间过去之后,学宫士子已经在朝中占据了大量官职,正式取代了勋贵,成为了大乾朝廷的掌权者。

随着经学士子的出现,这几十年来经学世家也开始渐渐发展出来了雏形。

一代代经学士子将自己的经验总结起来,编纂成册留给后人。经学典籍因为有学宫,基本上都能翻看,但是那些大贤留下的注解却成了各自传家之物。

这些家族们依靠这些注解大力培养自己的后代,然后再去学宫学习,并参加考核。这种方式,就相当于在学校学完了之后,课下又特意去找名师单独辅导,那些普通的学宫士子如何能够与他们相比?

而为了让家中学子能够脱产,一心读书,这些经学世家开始兼并土地,聚集生活。甚至为了避开朝廷限制兼并土地的法令,开始将家族分成众多户籍,再将田产划归这些人名下。

并且在家中开办学堂,让家族子弟前来学习,再经过筛选之后进行培养。如今在地方上已经有了不少这种世家庄园模式。

在真实历史上,这种世家庄园模式就是在汉朝出现,然后经过魏晋快速壮大,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最后在唐朝走向没落,最后消失。

荆襄之地,自从楚国灭亡之后,荆襄之地的开发就变得缓慢起来。此时的荆襄之地有着大量菏泽,人口比中原也少很多。

但是伴随着武帝晚年,大乾安定数十年之后,人口大量繁衍,荆襄之地也涌入了大量人口。

陈氏庄园,位于大泽之东,生活着陈家三百余户,这座庄园有良田三百顷。自从数十年前陈盛致仕后,就将洛阳田产变卖,带领家族南迁至此。

庄园之中,有房屋数百,是陈氏以及奴婢居住之所,屋舍右侧有大量树林,其中有枣、桃、梅、杏、梨、柿、栗、蒲桃等众多果树。

树林前有一排木屋,木屋中养殖了牛羊马匹等牲畜,屋后是大片竹林与桑麻,旁边还有一个池塘,内有鲤、鲫、鳝等诸多鱼类,甚至旁边的河边还有水磨工坊三座。

在庄园更外围,还居住了大量奴仆佃户,这些人乃是为陈氏耕种,即便是朝廷鼓励开荒,并且给予优惠,但是依旧有不少人宁愿投靠豪强大户,也不愿自行开荒。

这样一座庄园,几乎完全自成一体,各种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几乎都能够内部交易,庄园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小集市,除了少数一些务必需要向外采购,这样一做庄园,几乎就成了一个小王国。

这样一座座小庄园,已经开始在天下各地出现,当然这种庄园基本上都在偏远地区,甚至这些庄园因为便于管理,积极纳税,还被当地官员鼓励。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