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改土归流 王道归化(2 / 2)

看到那些首领、头人因为各种病情亡故,一部分部落首领头人因此担心自己也被病亡,纷纷主动要求前往洛阳居住,享受最好的城市、文化熏陶和医疗服务,并且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宫之中接受教育,努力汉化,改汉名,争先做荣誉汉人。

当然了朝廷也并没有一直使用这种病亡方式来扩大诸夏的荣光,随着贸易兴盛,诸夏强盛,以前那些蛮夷也接收了大量诸夏的文化,有十几个洞主、部落首领都主动愿意接受大乾的邀请。

愿意放弃自己部落的实际领导权和兵权,前往洛阳过更舒服的日子。长沙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等地众多山越部落很多也同意了。

似乎是见识过了大乾的强盛,兵戈之犀利,自己部落在其面前如同蝼蚁,又或者是被杀鸡儆猴这一番操作给吓到了,心存畏惧,御史愿意接受大乾的好意,拿着朝廷给的好处,去过舒适日子。

真要说起来,在这些丘陵山川树林区域当个寨主,日常所过的生活真就远远比不过中原,更比不过洛阳。

在这里虽然看上去权利很大,掌握一个部落生杀大权,但是有什么用?一天天的和蚊虫野兽为伴,穿不了绫罗绸缎,吃不到山珍海味,连食盐都短缺。只要真正去洛阳过上几天好日子,基本上没人愿意来这里。

更何况,一不小心,还要被大乾天兵教做人,何苦呢?何必呢?

因为这些人的主动归附,王澈很是高兴,于是特意诏令这些部落首领前往洛阳,亲自接见这些人,并且许诺给予他们优厚待遇。给予这些家族孩子可以前往洛阳学宫学习,可以加入军队受训。

并且王澈亲自给这些家族赐予乾姓,然后改乾名,穿乾服,说乾语,推行乾人风俗。同时赏赐这些家族在洛阳或者其他五京区域一座庄园。

因为这些山越之君的主动内附,全面投靠,王澈也将他们树立为典型,大加宣传。

当然了,即便如此,依旧有一些死脑筋不太愿意接受大乾的好意,不愿意加入诸夏的大家庭。毕竟权利的滋味有多美妙,只要享受过的人就很难戒掉。

他们很享受在自己地盘上拥有无上权利,生杀予夺。朝廷对这些人进行了区别对待,地区开发成熟,距离近,道路好,已经不再是蛮荒之地的就按照‘杀鸡儆猴’中的鸡进行处置。

距离远,区域开发还很原始,道路崎岖,甚至没有道路山越部落,那就依旧按照原来的处置,不过朝廷也会和他们进行交易,让他们从茹毛饮血走入文明,等到时机成熟了再进行同化。

朝廷现在没有能力去管这些人,但是只要这样潜移默化持续几十年上百年,将这些原本茹毛饮血、不通教化的生夷,变成熟夷。到了这个时候,条件也已经成熟,再将他们同化到诸夏的大家庭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朝廷通过这一次王化,成功将大量熟夷融入到大乾,同样也将河北关中的难民迁徙到这里,既解决了难民问题,又稳定的地方,同时也让蛮夷归化。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