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心累的朱厚照(2 / 2)

朱厚照没再说话,似在走神。

张永怕惹皇帝不喜,不敢再多言,行了个礼,无声退下。

年关将近,却感受不到一丝年味儿,朱厚照心中苦闷,却无人诉说,漫无目的走了一阵儿,突然想找个人聊聊天,遂回头,朝远远坠在后面的小太监道:

“宣,佥都御史王守仁进宫。”

几样小菜,一壶酒,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朱厚照没什么胃口,只饮酒,没几杯俊脸发红,闷声道:“老王,你说朕错了吗?”

“没错。”王守仁轻笑道,“阵痛难以避免,任何改革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没办法的事。”

停顿了下,道:“不过厂卫实不宜如此臃肿,人们把他们比作朝廷鹰犬,足见对他们的排斥心理,其实……一个锦衣卫足矣。”

“这个朕不能听你的,至少现在不能。”朱厚照默然说道,“朕还需要这些恶犬看家护院呢。”

王守仁暗暗一叹,想了想,道:“皇上,臣想请个官职。”

“什么?”

“巡抚。”王守仁道,“京师乱不了,也不会乱,别看他们闹得凶,其实不过是依仗地方,地方安定了,就都安定了。”

“你?”朱厚照上下打量着他,微微摇头,“你能力强,朕是知道的,不过这次……你也不行。”

抿了口酒,朱厚照幽幽叹道:“凡重大改革,总要流血,不杀人是不行了。”

“杀人的最高境界是诛心,不是吗?”王守仁目光灼灼,“我去诛他们的心!”

朱厚照一滞,放下酒杯凝视王守仁,半晌,诧异道:“这么有信心?”

“不试试,谁又知道?”王守仁轻笑道,“我在京师帮不到皇上什么了,不如物尽其用。”

“朕可没把你当物件使。”朱厚照闷闷道,“朕一直把你当朋友。”

“我知道。”王守仁含笑说。

朱厚照脸色缓和了些,问:“你父亲还好吗?”

“家父挺好,南直隶是富庶之地,且春秋风景宜人,那边的六部尚书很清闲,皇上隆恩家父铭感五内。”

“那就好。”朱厚照叹道,“你父亲是个正直,有良心的官员,朕虽与他不合,却也明白他的心意,此去南直隶于他于国,都不是件坏事。”

王守仁点点头,问:“皇上可愿让我去地方?”

“想去就去吧。”朱厚照缓缓道,“也别做巡抚了,做钦差吧,以代天巡狩的名义去。”

王守仁怦然心动,若是这样的话,自己可行使的权力就大了,且也更便于行事。

钦差历来见官大一级,不管你是一省大员,还是封疆大吏,见了钦差都要矮上一头,哪怕这钦差是个不入流小官,甚至是太监,都不能怠慢了。

何况还是代天巡狩。

夸张一点来说,这就是行走的皇帝。

这么重要的权力下放,朱厚照自然不是头脑一热,首先王守仁是他这边的人,其次,王守仁是真的有能力,再一个,代天巡狩只是钦差下地方时的名义,钦差本就代表着皇帝;

代天巡狩的真正含义是,代天子去巡视天下,可以去大明任何地方,去了任何地方都是钦差。

钦差虽见官大一级,却只是个临时身份,皇帝是随时可以收回其钦差身份的,自无需担心什么。

王守仁自然明白这些,不过他对权势地位并无多大兴趣,他只是想去……

知行合一。

“马上就过年了,年后再走吧。”朱厚照说,“都闹腾这么久了,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王守仁却道:“何处过年不都一样?再者,舆..情愈演愈烈,不宜再拖延了。”

朱厚照缓缓点头:“也好。”

“老王,你觉得朕真做对了?”

“至少不错。”王守仁道,“这政策越早推行,对大明来说越是有利,于国于民皆如此。至于厂卫,皇上却是急躁了些,不过也算是事急从权,待乱子渐渐平息,再重新裁撤便是。”

“可大明真的……出了乱子。”朱厚照失落的说。

王守仁知道皇帝现在最需要肯定,需要有人理解并认可,于是呵呵笑道:

“为大明千秋计,何须在意一时得失?一世之名?”

闻言,朱厚照心里好受许多,叹道:“李青那厮,不知啥时候才能回来,说是五年,真总觉着,绝对不止这么久。”

王守仁微微一笑,道:“皇上如此年轻,就是十年,二十年,也一样等得起。”

见皇帝面色不愉,王守仁安慰道:“以我对先生的了解,他不会失信于皇上,最长期限之内,肯定会出现在皇上面前。”

接着,又打趣道:“其实,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

“快?”

“是啊,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少年,眨眼功夫就要不惑之年了。”王守仁感慨,他也思念李青。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真不知下次见面会在何年何月,自己又会是什么模样,待先生忙完……可能自己都老了吧。

文学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