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明的不成来暗的(2 / 2)

等陈宽退出殿外之后,殿内只剩下皇帝、杨鹏和旁边一名侍奉笔墨的司礼监读书房小太监。

“杨鹏,让你去见秉宽,你见过了?”朱祐樘问道。

杨鹏道:“奴婢回京之后,第一件事就去拜访了蔡国公,将在辽东发生之事,一五一十跟他说明,得到指示之后,奴婢感觉眼前一亮,好像以后做事也找到方向了。”

朱祐樘微笑道:“很好,那你得到什么启发了?”

杨鹏稍微一怔。

刚才拍张周马屁的时候,奉承话说得是漂亮,但论到实际,他还真没多少准备。

杨鹏道:“蔡国公提及,如今各处的吏治仍旧需要整顿,就算是京营内也有各种弊政,再提及如今西北各处缺兵少粮,希望能增加粮饷,但却不能从百姓手中出,却是恰好来年会推广一些新的作物,奴婢听说那作物可以让百姓衣食饭饱,心中喜不自胜。”

“哎呀,难得你还忧国忧民啊。”朱祐樘感慨道。

杨鹏先琢磨了一下,一时间也没琢磨透,不知皇帝这到底是好话还是在讽刺他。

“本来朕打算让你去西北,协助延绥本地的军务,但又一思量,这京师之中,会有你一席之地,那朕就暂且安排你在御马监中,协助提调京营之事。”朱祐樘当即给杨鹏安排了差事。

杨鹏赶紧又下跪道:“谢陛下隆恩。”

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

因为杨鹏的目标,一向都不是什么御马监太监,他是想做司礼监太监的人,哪怕是个秉笔太监,他觉得那也是混出头了。

毕竟是提督过东厂的内官,却并不是以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身份去提调,现在皇帝好像也没打算把他安排到决策层。

“以后有不懂的,一概去问秉宽,眼下英国公不在京,京营的事是由兵部来统辖,而你……该明白自己的立场。”朱祐樘好似是在警告杨鹏。

只要你能听张周的,那你就可以地位稳固。

要是不听,想玩点花活,尤其是像萧敬那样两面三刀的,就算旁人对你的风评再好,你也滚蛋。

“是。”杨鹏继续应着。

“朕给秉宽准备了一些礼物,这几天你分几趟,去送到他府上,大张旗鼓去便可,也让人知道,你跟他的关系,至于旁人如何评价你们,你也不必在意,朕不惧那些流言飞语,他们想怎么说怎么说。”

朱祐樘似乎是铁了心要把京营交给张周这个兵部尚书。

杨鹏听出来,自己好像以后会成为协助张周管理京营的帮手,以后甚至连英国公都要靠边站,瞬间内心又找回一些自信。

到底皇帝把这重要的差事交给了他,说明皇帝还是信任他的。

只要继续保持了皇帝的信任,那晋升似乎是早晚的事。

“退下吧。”朱祐樘随即也要把杨鹏给赶走了。

杨鹏道:“是。”

却是杨鹏才刚走出门口,韦彬低着头在门口等他,却是很恭谨道:“杨公公,陛下让咱家一直在此等候,说是有些礼物,您给带出去,至于送给谁……咱家不会过问,您请随一起过去对一下礼单,免得出何偏差。”

杨鹏见到韦彬对自己都如此恭谨,瞬间觉得自己好像是真出头了。

就算是假象,他也会升起一股自豪感。

“韦公公,您不必如此的。”杨鹏到底是个场面人,他也不想让韦彬挑自己的毛病。

韦彬笑道:“你啊你,以前其貌不扬的,但就是嘴甜,现在把蔡国公给讨好了,以后陛下肯定器重你。陛下把提督京营的差事都交给你,咱这些宫里侍奉人的,谁比你的权力大?还要多仰仗你啊。”

“不敢不敢,都是为陛下做事。”

杨鹏这才知道为何韦彬会如此礼待自己。

感情是韦彬看出来,以后他杨鹏就是皇帝跟张周之间的纽带,而他杨鹏也是协助皇帝和张周控制军权的人,所谓掌兵之人就是硬气,连韦彬这样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估计都在羡慕自己呢。

……

……

戏楼内。

张周这边包间的窗户禁闭,戏台上的喧嚣,似乎跟这房间内诡异安静的氛围格格不入。

在张周面前,摆着一些账目,至于陈氏女则立在一旁,等着张周来批阅这些账目,只有这些账目过了张周的眼,钱财才能获得最后的核销。

“大同那边,最近还好?”张周手里拿着一份账册,头也没抬,便问道。

陈氏女道:“回主公的话,大同最近以为在备战,很多矿窑临时都停了,据说是要等开春才能重新开矿,另外新建伯吩咐,以后开矿所得,要增加一分的人头税,为的是增加大同地方储备。”

“呵呵。”张周笑了笑道,“王伯安为了凑银子,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居然把手伸到我这里来了。”

陈氏女问道:“那主公,是否……听王中丞的?”

张周道:“这还用问吗?在人家的地头上开矿,人家要你点税,你能不给吗?不要把王伯安当成我的部下,他是大明宣大总制,提领三镇兵马,他的话就算在我这里也是好使的,如果只是开矿这件事,我还要仰仗于他。”

“是。”陈氏女小心翼翼应一声。

她也没搞清楚张周跟王守仁之间相处的模式。

张周道:“把这批银子,直接调到永平府的港口,现在港口修筑需要银子,这批是发给工人的薪酬,一定要一文不少。少了一文,都拿你是问。”

“主公,这种事,是不是应该交给朝中那些官老爷来做?”陈氏女显得有些担心。

张周道:“我不放心他们。再说了,这港口是我在筹建,又不是他们,我做事为何要经过他们的手?如果他们突发奇想,要在港口修个衙门,是不是也要从我调过去的银子里调拨款项?专款专用吧!”

陈氏女道:“但听说……”

“有什么,直说无妨。”张周道。

陈氏女显得很谨慎道:“奴家也是从永平府地方听说,当地的客商都避开往港口运送货物,说是有人在暗中通了气,说是修筑港口之事乃主公您一人所为,所用之土木石方料等,都不会过朝廷的账,迟早会拖欠甚至是不给。”

张周道:“那是有人在故意污蔑于我。”

陈氏女道:“奴家也明白,但尚且不知是何人造谣。”

张周笑道:“这不用你去担心,这朝中造我谣的人还少了吗?清者自清。而且有的人,是想故意借此事发挥。”

“主公说的是,奴家不敢再多问了。”陈氏女马上认错。

就在陈氏女退下去没多久,孙上器从外面进来。

而他所提的,跟陈氏女所说的,基本上是同一件事,但孙上器调查就比较完善。

“公爷,如您所料,其实北方很多客商,都跟京营有关系,他们本就是供给京营日常所需,而今也是有人故意挑唆让他们跟您对立,说您刻薄英国公,还说您……”

“行了,你不说我也知道,他们是想看到我跟英国公斗个不可开交。明面上赢不了我,就用一些阴谋手段,既不想让我造港口,又想借英国公的手来对付我,他们似乎巴不得,我二张能斗个你死我活。什么朝纲稳定,在他们眼中,屁都不是。谁祸国殃民,真是难料啊。”(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