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口碑炸裂(为盟主“我算是栽进起点出不来了”加更)【二合一】(2 / 2)

“就像行走在沙漠之中几天都没有喝水的人,眼前是一摊浑浊的污水,这个时候就不要考虑什么健康和后遗症了,先喝下去,活下来再说其他。”

“我明白了。”

在《那些年》放映的第一个周末,整个影片的排片率被中影集团陡然提高了整整10%,达到了国产大片的待遇。

而且伴随着孙羿跟刘艺菲的一路宣传,电影频道光影星播客和各路娱乐媒体的连番报到。《那些年》在华夏影迷群体中的知名度越来越广。

有宣传就有热度,后世的人都知道,有热度就有了流量,而流量就是变现的财富密码。

而且不光票房,电影口碑可以说是炸裂,从第二天豆瓣上刷新的8.5分,经过5天的播放,评论达到了上万人,分数竟然没有降低多少,还维持在8.3分。

一些知名影评人也纷纷发表评论,引得各大娱乐媒体争相报道。

比如华夏电影报道的专职影评人张利就发表了《那些年》的专业影评。

“电影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寻常的故事。

男主孙羿连同他的基友们同时喜欢着班上那个又漂亮又乖巧的女生(神仙姐姐刘艺菲出演)。他们各自出于不同的目的,用尽了自以为有效的各种手段,表达着自己的爱意。

他们懵懂,无知,对爱情充满向往,希望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然而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直到最后,他们中都没有一个人把她追到手。

许多年过去了,这群老友齐聚一堂,亲眼看着自己当年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嫁给一个年龄大出自己很多的面相偏丑的大叔,青春自此终结。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落在那个厚厚的红包上,上面写着“新婚快乐,我的青春”八个字。

正是因为这份单纯的普通,才让人倍感亲切。

我们年少时也是一样,总会倾向于喜欢班上那个长相秀气成绩又好的姑娘,然而往往都同样地无疾而终。

电影里每个片段都能让人想起属于自己的那份回忆,上课,考试,递纸条,窃窃私语,年少时的轻狂张扬,得知成绩时的喜悦,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真实,像极了自己的昨天。

所以,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电影,是值得一看的优秀影片,我看到了华夏电影的未来。鈥斺€

华夏电影报道,张利。”

网友们的评论也相当多,每个人都从自身经历出发,表达了深刻的怀念。

“当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我想观众们跟我一样所怀念的,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身处其中的自己。

过去的课桌课椅,总是要调皮捣蛋的某个人,总是埋头学习的某个人、拼命挣钱的父母,还有现在可能已经记不得样貌,但想起来仍然会心一笑的那个人。”

网友点赞率最多的是电影中颇为遗憾的的这句话:

“我真心觉得,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远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子要成熟,女孩子的成熟啊,没有一个男孩子能招架得住。”

很多网友被影片中美好的爱情所感染。

“电影中有一处对白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五个都喜欢过女主角的男孩们,在女孩的婚礼上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女孩的时候,要真心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快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像我们这种背后放冷箭使坏的,才是真爱。’

然而,当女孩挽着丈夫的肩膀,在红地毯上走过,笑意盈盈,甜蜜满足时,男孩对自己说:‘我错了——原来,当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

我相信这大概就是真爱吧。即便在这个物欲横流、虚假龌龊的世界中,这样的爱,也一定存在。

——起码,我们愿意憧憬它的存在。”

也有比较愤青的人,通过电影中令人怀念的青春时光,吐槽现实中的不公。

“幼稚的人找不到女朋友,天真的人得不到理解,善良的人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是傻逼,工作以后还套牛仔裤t恤衫的男人肯定没本事,工作以后还穿学生装,绑马尾辫的女孩那是在装纯,而装纯的女孩肯定不纯。

讲话太深度人家骂你装孙子,讲话没深度人家理都不理你,讲话深度刚刚好说明你丫没个性,索性不讲话,只能一个人慢慢变老。

看到一个30岁的大男人或者40岁的老女人还在悲春伤秋、唏嘘回忆、感怀青春,好像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忒没出息。

可是,难道我们逝去的青春不值得悼念吗,正是因为与现实无情的对比,才有了我们对青春的无比怀念。

所以这部影片是很好很好的,尽管它并不高级。但是我们需要他,这是所有人的青春,一去不返。”

华夏电影在新世纪以来,8.0分以上的国产电影,一直手都数得过来。

周末两天,电影《那些年》的票房数据直接赢来一个挑高的曲线,票房收入1200余万。

上映首周,电影整体票房达到了将近4千万。

首周票房出来那天晚上,对于《那些年》剧组的所有人,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其实,在青影厂的工作人员做的预估之中,这部片子票房应该在2000万左右,没想到现实如此打脸,仅仅第一周就翻倍,直接奔着4000万去了。

《那些年》彻底爆了,成为2006年下半年华夏电影行业的一匹黑马。

过第二天一早,当青影厂的人把首周票房数据发给各大网站时,当看到了《那些年》首周票房达到将近4000万时,整个业内人员纷纷震惊,又一个以小博大的《疯狂的石头》出现了。

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早就披露了出来。

制作成本加后期宣发只有不到500万元。

按照电影放映收入三倍原则,在不算上后期dVd、以及其他版权收入的情况下。仅仅国内的首周票房就让这部电影,实现了将近1300万元的营收,刨去成本,直接盈利800万元。

整个华夏电影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这一部电影纷纷高喊,华夏电影的市场已经崛起。

新画面的老总,张卫平就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大胆预期。

即将上映的《满城近带黄金甲》一定可以引爆市场,打破国产电影的票房新纪录。

甚至还不屑的蹭《那些年》的热度。

言语中颇有一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意思。

孙羿现在根本没功夫搭理他,他的手机短信里开始被恭喜声所淹没。

就连久未联系的张继忠都特意屈尊发来了祝贺短信。

还有导演冯晓刚,他现在可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这要是孙羿出演了《集结号》,这得是多大的一个卖点啊,可惜就这么错过了。

可见,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

很多影视公司反应很快,紧急开会开始讨论相关青春题材的电影跟风上马。

至于直接把电话打到孙羿工作室,邀请孙羿的片约和发来的剧本,已经多到能塞满一个文件柜了。

孙羿此时是真正感受到了前辈所说的。

“人红了,身边都是好人。”

不光是他自己,导演薛小璐也是,直接被媒体评价为新一代女性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她还专门给孙羿打来电话,自嘲的说是“沾了孙羿的光了。”

还有整个北影的校领导,那是高兴的溢于言表,现在已经开始研究孙羿的各种好学生证书了。

除了孙羿,最大的受益人要数神仙姐姐刘艺菲。

一个成功的荧幕经典形象是可以让一个演员吃上一辈子的。

为什么影视行业有一个鄙视链。

就因为电视剧演员想跨度到电影演员那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难度相当之大,那需要背后的公司或者金主不断的用电影来喂才能晋升的。

电影可是高风险的投资,任性的拿电影强行捧人,整个华夏影视圈历史中也就那么几个人。

而刘艺菲呢,一部校园小制作,直接完成了从电视剧演员到电影演员的跨越,塑造了属于她的荧幕经典形象。

只要她再来一部质量差不多的电影夯实基础,那么她的地位可以说是直接稳了。

电影又放映了三天,工作日期间有所降低,但是也收入了1100万票房。

在电影上映的第十天,《那些年》整个票房收入突破了5000万。

中影集团直接安排了5000万票房庆功会。

为盟主“我算是栽进起点出不来了”加更

5000+字,万字加更完毕,今天原本的更新欠一下,实在干不动了。

让我缓口气。

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吐血拜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