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三十章 细节与区别(2 / 2)

水油纸是糊在画芯正面上的,托好画芯之后,再将之整件翻身,背面朝上的放在裱画桌上,用棕刷刷平,下一步就可以揭画芯了。

在古字画修复工作里,揭画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行内甚至有个说法,一张古旧字画的生命能否延续,全看揭工。

揭不好,比如出现揭荒、揭去画意等失误,就会让这张字画失去活力,失去生命力。

所谓揭荒,就是揭过了头,揭裱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去除背裱,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伤了画心,就叫“揭荒”。

而所谓“揭去画意”,结果比揭荒还要严重,就是在揭裱的过程中不但伤害了画芯,甚至伤害到了画面中的重要信息构成,比如书法中的重要笔意构成部分,图画中的重要人物部分,核心山水部分,视觉中心部分,破坏了局部甚至全局的构图,审美,气韵,这样的问题就可怕了。

之所以说是“问题”而不是“失误”,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根本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唐代画家韩滉的传世之作,著名的绢本《五牛图》,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后回到祖国时,画卷已经伤痕累累,洞蚀、霉斑遍布其身,画中五头牛身上多处补纸、接笔已经变色,画心有明显空壳。

揭去托纸以后,发现前人重裱时的“揭荒”,就留下了四十一处;仅在画意上,即出现在五头牛的身上的洞,就有五十五处,最多的一头牛身上有十五个,最少的也有四个。

全靠了当时国内顶级的修复专家孙承枝带领着故宫古书画修复团队,经过八个多月的精心修补,才将《五牛图》修复完成。

验收的专家组对修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画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

后来人们才知道,光是揭除画心的旧托纸,孙承枝就整整用了五天的时间。

虽然说唐寅山水镜片,无论价值,大小,伤损程度,都无法和《五牛图》相比,但是操作的时候依旧需要非常细心。揭命纸的时候往往还会遇到各种“惊喜”,也就是事先看不到的破损和伤害,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这种情况,就需要一边开会研究,一边重新修改方案。

“揭去两层覆背纸后,托绢上还留下一层托纸,因之前观察到画芯多处起空,所以我们原计划决定把整块托绢揭起来后,在画芯上补浆,补完浆之后再把托绢还原。”工作人员给周至介绍道:“结果在揭的时候发现单张绢太薄,绢的经纬线,尤其是旧裱修复前就已经损伤的那部分伤口附近的经纬线,非常容易走动,所以我们只好修改方案,先保留绢上这层托纸,暂不揭去。这样还可以起到固定这托绢的作用。”

“那就要隔纸补浆了。”周至是内行,工作人员一说他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从画病起空处着手,将托纸和托绢一起与画芯分离,画芯处用注射器补上调制好的浓浆,补完后再把托绢慢慢刷下去还原。”

“待到初步大体固定后,再开始从四面将绢上托纸揭去,同时用排刷补浆,保证托绢和画芯固定不移动。”

“去掉托纸,就可以精心去除托绢,只留下画芯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