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梨洲先生黄宗羲(上)(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3695 字 2023-05-19

“梨洲先生有什么话请尽管说,小王洗耳恭听。”

“殿下以为大明制度如何,何以会遭逢甲申之变?殿下登基之后,将会怎样执掌大明江山?”

毛渊明心想,黄宗羲先前已经收到了拜帖,知道了朱慈炤的身份和来意,一夜之间肯定也想好了措辞,这两个问题必定是有深意的。

朱慈炤也是一愣,思索了一下,答道:“大明制度乃我太祖高皇帝手创,经由大明列祖列宗二百多年拾遗补阙,可谓近乎完善。甲申之变,实在是一言难尽,或许大明当有此劫,外有满洲蛮夷扣关,内有李闯逆贼作乱,先帝虽然兢兢业业二十年,仍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小王见识短浅,若是梨洲先生觉得小王所答有欠佳之处,恳请不吝赐教。”

朱慈炤说完,看了黄宗羲一眼,发现对方神情淡定面无表情,只得继续说下去:“小王若身登大宝,必以天下为己任,虽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外用贤臣,内远小人,政事虽小,不敢不亲加裁决,处之以公。”

毛渊明听了朱慈炤这两段回答,心里已经皱起了眉头,朱慈炤显然并不清楚黄宗羲的思想,回答的内容根本没有踩在点子上。

果然,黄宗羲捻着胡须沉吟了一会儿,起身行礼道:“永王殿下光临寒舍,亲致诚意,老朽愧不敢当。只是老朽年纪老迈,才浅德薄,恐不堪殿下驱驰。老朽还是想,在这乡间研读古籍编纂图书,了却余生罢。”

朱慈炤听到这个回答,显然是非常意外,不知道自己的话哪里说得不对,急忙说道:“小王此来,专为聆听先生教诲,先生万勿以小王愚钝而不言。”

黄宗羲微微一笑,朗声答道:“殿下荷天下之重,举复兴之业,任事重大,老朽乡野残躯之人,恐不能辅佐圣明。殿下还是另访贤能,以咨大业。”

黄宗羲这么一说,气氛立刻尴尬起来。朱慈炤愣在原地,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说。许三礼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万斯大等几名弟子在黄宗羲背后肃立,看上去神情肃穆。

毛渊明的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同,黄宗羲有着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民本主义限制君权思想。在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了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大臣的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甚至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这样激烈的言辞。

而朱慈炤的回答却恰恰命中了黄宗羲不赞成的部分。大明制度由朱元璋手创,以集中君权、苛待臣僚、残害百姓为目的,甚至裁撤了丞相的职务,还下令子孙不得再设立丞相,官员敢有奏请设立丞相者杀。裁相之后,内阁仅有票拟之权,批红则掌握在司礼监的太监手中,成了阉宦治国。所以在黄宗羲的眼里,明制远远谈不上近乎完善,甚至可以说是糟糕得近乎完善。

至于朱慈炤所说以天下为己任、凡事亲力亲为,虽然是上古至今历代皇帝美德的象征,但在黄宗羲看来,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天子之子不皆贤”,不贤的人越努力,结果越糟糕,崇祯皇帝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反面典型,辛辛苦苦折腾了二十年,终于把自己折腾死了。按照黄宗羲的思想,应该设立丞相处理国政,选择贤人担任,而且要有职有权,相反,君主应该是“虚位之君”,凡事“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而后下该衙门”,以免“使大权自宫奴出也”。

因此,后世思想家梁启超曾经高度赞扬:“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分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象平平奇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故而眼下之情势,若按照朱慈炤的思路下去,那只能是此路不通了。毛渊明稍作思考,站起来躬身说道:“梨洲先生,能不能且听毛某一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