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仁祖子孙(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4366 字 12个月前

“克臧,你觉得刘都督的想法如何?”项绍宽忽然问郑克臧。

“理当如此。”郑克臧对刘国轩的想法表示赞成,“体恤士卒,张弛有度,为将者不可或缺也。”

项绍宽微笑着看了看郑克臧,显然对郑克臧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

“对了,关于洪水造成的损失,有没有报告?”许纬辰对当地形势的关心超过对战局,因为战局自有参谋室维持。

“没有报告。”蒋一正摇了摇头,“军报里只有一些笼统的说法,比如’千里泽国’、’百姓流离失所’等等,但是没有任何具体的数字。”

“这也难怪。湖广的地方官员都是吴三桂在世的时候委任的,他们是忠于吴世璠的,也想不起来向朝廷报告灾情。”洪诚丘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究竟是什么原因。

“老许,你是有什么想法吗?”项绍宽隐隐觉得,许纬辰不会无故问这个问题。

“是啊。”许纬辰答道,“你们看沙盘上的地形。长沙、常德、荆州和岳州这四个府之间,近乎菱形的地区,就是古老的云梦泽的南半部分。现在只有小半是洞庭湖,大半已经是陆地,有百姓居住。”

“这有什么问题吗?”洪诚丘不解地问道。

“因为湖区面积缩小,洞庭湖分洪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古代。像今年这样规模的大洪水,十几二十年就会来一次吧。”

“所以你想趁这次的机会,清空当地的百姓,退耕还湖?”许纬辰稍一提示,洪诚丘就反应过来了。

许纬辰点了点头:“没错。当地百姓围湖筑坝造田,不断侵蚀湖区面积,结果就是洪水无处宣泄,才会大肆泛滥。若是我们能让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一倍,那洪水出现的机会就会降到百年一遇,而且破坏力也会减小很多。”

“许大叔,你说的退耕还湖,是不是驱离当地百姓,让他们去别的地方居住?”郑克臧有些不解地问道,“要百姓离乡背井,九死一生,恐怕谁都不会愿意吧?”

“所以眼下就是机会。”许纬辰把身子转向郑克臧,用柔和的声音说道,“洞庭湖区大洪水,再加上刘都督和图海几番大战,当地百姓或者死于洪水和兵火,或者早已流落他乡,所剩无几了。我们只需要派官员到实地考察,划定分洪区的界线,界线以内禁止百姓进入居住耕种,那就行了。”

“师父,您觉得这样可行吗?”郑克臧觉得许纬辰的话好像是很有道理,但驱离百姓退耕还湖似乎又是闻所未闻,只能向项绍宽问计。

“嗯……”项绍宽想了想,说道,“民政的事情你们政令室考虑,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之处:自古大泽容易出盗匪。北宋梁山泊的宋江,南宋洞庭湖的杨幺,都是利用大泽地形自守,割据一方。若是洞庭湖区再扩大,难免不出现盗匪。”

许纬辰摇了摇头:“不大会。梁山泊宋江也好,钟相杨幺也好,虽然是据水泊自守,但离不开周围农业区百姓的支持。我们只要下决心清理分洪区内的所有百姓,就算你能占几个岛屿,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耕种,就没有粮食供应,连出来附近州县抢劫都不够,又怎么会有盗匪呢。”

“也有道理。”项绍宽表示同意,往往也就是只说这四个字。

“那派谁去呢?”郑克臧见师父赞同,便接着问具体的问题。

“去的人还不能少。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朝廷要派人去犒劳三军,褒奖刘国轩等人,还要派人去见一见吴世璠,以示嘉奖。军机处顺便派人过去,考察地形,划定分洪区。”许纬辰缓缓地说着自己的计划,“现在是秋天了,长江水流平缓了,正好从九江再派一部分船前去增援。”

“那具体的人选呢?”

“我看,最好是少爷你亲自走一趟,去和刘都督当面商议军情。吴世璠那边还是让许缵曾去,他们是老熟人了。至于军机处嘛……”许纬辰转眼看了看洪诚丘。

洪诚丘马上说道:“你别看我了,我去就是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