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功德林寺(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2785 字 8个月前

姜承志马上笑着答道:“陛下,此事我们商议过。太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确系原名,不过似乎欠佳。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未为祯祥。不如保留太和、中和、保和之名,虽是满人所改,却得中外调和、恬神守志、元气内养之意。紫禁城各门额上的匾,我们都检查过了,满文一律去除,陛下不必担心有满人遗迹存在。”

这番解释显然是事先准备过的,专门应对皇帝可能的疑问。不过皇帝似乎并不十分满意,只是无奈地接受。

陈永华在旁边,提醒皇帝立刻升座,接受百官朝贺。朱慈炤点了点头,缓步向殿内的御座走去,在王孝义的搀扶下,走上御座的台基,在正中间的髹金雕龙大椅上坐了下来。

礼赞官一声大喝,宗室亲贵以朱和尭为首,百官以陈永华为首,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朝会礼仪一向是穿越者们头疼的大问题。作为现代人,谁也不愿意向皇帝磕头朝拜,但又不能摆出一副凌驾于百官之上的姿态,毕竟就算是郑克臧见了皇帝也是要磕头的。所以一直以来采用的办法就是“不出现”。在南京时,武英殿朝会的跪叩环节,毛渊明就在偏殿里坐着,等官员们拜完了再出场。今天也是一样,十几名穿越者除了毛渊明和姜承志站在太和殿屏风后面,其他人都在太和殿外等待,直到朝拜仪式结束。

朝拜之后是赐宴,宴会当然是陈永华事先准备好的,在太和殿广场摆了几十张桌子,盛况空前。

不过,赐宴的意思真的就是赐宴——以皇帝的名义请文武百官吃饭,皇帝、皇后和嫔妃皇子公主们并不在太和殿陪群臣吃,而是由陈夫人洪淑贞陪同,前往后宫安顿。

洪诚丘和王鼎此刻才姗姗来迟,原因也很简单——实在忙不过来。

自从许纬辰、陆希星等人前往南京协助安南战事,京城里只留下了十八位穿越者,基本上每个人负责一摊事情,洪诚丘和王鼎还要总理政务,忙碌的程度可以想象。

王鼎在平时办公的文华殿安排好了宴席,给毛渊明等一众人接风,虽说菜色比起南京美食稍嫌不足,但比起一路上的简陋饮食,却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毛渊明刚一坐定,便问王鼎,为何把办公室选在文华殿,而不是像南京那样,设在武英殿。

王鼎一如既往,慢条斯理地解释道:南京宫室残破,选择武英殿只是因为武英殿建筑相对完整,别无选择。而北京紫禁城被清廷维护得很好,选择余地大。因为唐云沛为大家挑选的新住所是东华门外的南宫,而文华殿就位于东华门内,距离很近,比较方便,而且离陈永华办公的内阁也近。

毛渊明于是又问,既然皇帝还都京城,那么康熙现在如何处置?

毛渊明的问题刚说完洪诚丘、王鼎、唐云沛等人都笑了起来。唐云沛说道,康熙一家原本和孝庄一起软禁在慈宁宫,大家都觉得让康熙继续住在紫禁城里不合适,都想让他搬出去。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按照王鼎的意见,重新修葺德胜门外的功德林寺,让康熙搬去那里居住。

一说“德胜门外的功德林寺”,毛渊明马上意识到这就是现代“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原址,把康熙关进战犯管理所,很明显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恶趣味,难怪大家都笑得那么开心。

“不过呢,因为现在北外廓还没有完全修好,把康熙送去功德林似乎不利于安保,所以康熙暂时还是住在了慈宁宫。反正大明目前没有皇太后,慈宁宫空着也是空着。”唐云沛又补充道。

“那康熙的嫔妃和子女,也都跟着搬去功德林寺?好像不太合适吧?”毛渊明发现了这个计划的漏洞。

“不会啦。”唐云沛摇摇头,“我们在德胜门内千佛寺附近找了一处大宅子,现在正在扩建翻修,以后就作为康熙妻妾和子女的住处。这样的话,她们去功德林寺探望康熙很方便,但又不至于干扰康熙清修。”

“清修?!哈哈哈哈……”毛渊明也大笑了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