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五章 光刻机的现状(中)(2 / 2)

任意解雇是雇佣关系的基本形式,除非双方雇主与雇员之间另有协议,否则双方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解除雇佣关系。

美国失业员工的保障不在于企业的赔付,而在于政府提供的失业金。

行业处于衰退周期时,GcA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能拿50%的薪金在家休息,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由于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快速恢复,1999年进入蓬勃发展的轨道;1999年,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也从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受益,市场对电脑、程控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需求高速增长,芯片厂家购买先进的光刻机和半导体设备,开足马力,日夜生产,满足市场的需求,光刻机和半导体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纳斯达克网络科技股泡沫的破裂,需求减少,产品积压,市场从繁荣走向衰退……

光刻机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陷入衰退不可避免,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纳斯达克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是导火索,光刻机产业遇到193nm波长的世界级难题只是诱因之一。

信息产业部的专家预测,2000年国内的电脑销售将达到850万台,比1999年的650万台,增长31%;国内手机销售将达到3500万部,比1999年的2275万部,增长35%……

依托国智半导体集团和曙光通讯集团强劲的产能和销售量,孙健不担心新定购的180nm制程工艺的半导体生产线将陷入亏损。

EUVLLc联盟中的Intel、motorola和It也是另一家美国光刻机公司SVG(硅谷集团)的股东,如今同GcA不是一个层次的竞争对手,被排斥在EUVLLc联盟之外,SVG同Nikon、ASmL、canon一样下注157nmF2激光路线。

80年代初,GcA、Ultratech、cobilt、perkin-Elmer(p&E)等美国光刻机公司占据全球90%的光刻机市场份额,GcA一家就独占全球60%的市场份额;到了80年代中期,开始给GcA提供镜头,后来被GcA抛弃,通过仿造GcA光刻机和自研成长起来的Nikon,已经同GcA平起平坐,各占三成市场份额;Ultratech占约一成,canon、Eaton、p&E、日立等剩下几家,每家都不到5%,彼时ASmL还未成立。

1981年,cobilt被应用材料公司收购,一年后解散了cobilt部门。

90年代,GcA、Ultratech和SVG等美国光刻机公司只剩下10%的市场份额,其中GcA和Ultratech占4-5%,SVG占1%。

GcA在1985、1986期间损失1亿美元,被迫裁员70%,只有1000人;1988年,GeneralSignal以7600万美元收购了陷入财务困境的GcA。随后,Sematech资助GcA开发KrF步进器。1993年1月,GeneralSignal宣布其打算剥离其半导体设备公司。1993年5月,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GeneralSignal打算关闭GcA,余建国代表AtIc找上门……

GcA浴火重生。

1988年,硅谷集团(SiliconValleyGroup,简称SVG)在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papkendertorossian的领导下,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光刻领域,SVG曾试图从GeneralSignal的手里收购GcA,但SVG因为拿不出6800万美元现金,愿意以股票代替,交易失败,然而,SVG却成功地获得了p&E与Ibm联合开发的下一代步进扫描系统micrascan,1989年4月,p&E宣布退出半导体设备业务;SVG于1990年还以2000万美元收购了p&E的光刻业务。

1998年,Ultratech最终被管理层杠杠收购,退出了光刻机制造市场,成为一家专注于先进微电子工艺开发和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包括激光均匀化系统、氧化物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先进工艺设备,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存储器件制造等领域。

全球光刻机市场,一年只有500台左右,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如今全球只剩下5家,美国有GcA和SVG,日本有Nikon和canon,荷兰有ASmL,中国有bSE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