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四章 镇胡?却胡(2 / 2)

现在有了知情人,杨清源几人也不急着下古庙去探查情况了,先问问有什么线索再说。

随即杨清源让人把守住古庙显露的两条通道,随后跟着镇长,老王一行,回到了客栈之中。

“老王,我来此乃是奉了殿下之命,你们在此多年,有些事情还是要向你们请教。”

根据万年县蒙决的说法,前秦三世的子婴尚有后人在世,子婴的孙子曾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十三岁,那是和其父母一道坠下了悬崖,而刚刚出生的小女儿则不知所终。

那杨清源就正好借这位小殿下的名声了。

而且杨清源心中已然有了猜测:按年纪来算,这位公主殿下,应当是二十七岁,而李莫愁正好也是二十七岁。

而那位小公主,是被人追杀到太乙重阳山然而失去踪影的,古墓派就在太乙重阳山的后山。

子婴孙子的夫人姓李,所以两位公主都有一块刻有李字的玉佩。

李莫愁又恰好姓李!这还能是巧合不成?!

只是李莫愁的师父已经亡故,也就找不到那块可能证明李莫愁身份的玉佩。

不过,杨清源虽无证据,也有九成八的把握,断言李莫愁就是当年那位小公主。

这个长者王扩,显然依旧将自己当做大秦之民,听到“殿下”之名的时候,神色一肃。

“使者大人,您有什么疑惑,但讲无妨,老朽和镇长,定然知无不言!”

一旁的镇长也连连点头,对于王扩的话便是赞同。

“那就有劳二位了!请问,此地是不是曾经的镇胡城?”

“……”

镇长和王扩对视了一眼,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道。

“使者大人是不是说错了,您想问的是却胡城而不是镇胡城?”

杨清源:“……”

“难道这不是同一座城吗?!”

王扩向着镇长点头示意,这件事情还是镇长说比较合适。

镇长随即摇了摇头解释道,“回使者大人话,这两座城确实不是同一城池!我们这笔祖镇,原本是名为却胡城的,也是一座较为繁荣的城池,那是当年我家高祖,也是就大将军蒙恬所建立的!在此地建城北却东胡,所以名为却胡城。”

“然而在大秦崩灭之后,神州大地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失去了大秦的震慑,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当时的城主为了大家能安稳度日,等待持剑之人前来,于是便将却胡城改为了笔祖城。”

“可是怎么又变成镇了!”一旁的柳望舒问道,不过依旧是冰冷的语气,她对于陌生人就是这个样子,外冷内热。

“自然是因为风沙的侵蚀啊!百年来,风沙日益侵蚀,让原本绿洲缩小成原来的十分之一。上一代城主不得已,只能拆除了却胡城,改城为镇。然后领导大家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抵御风沙!”

杨清源便是很赞,没想到这笔祖镇还是个环保组织啊!为预防土地荒漠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这都不是关键。

杨清源随即追问道,“我听镇长和王老的意思,确实还有一座城池叫镇胡城!”

王扩点头道,“是啊!”

杨清源和一旁静静听讲的明珠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或许是因为两人已然有合体之缘,所以双方用眼神交流起来,一点不费劲。

杨清源投以询问的目光,而明珠夫人只是摇了摇头,确实不知道镇胡城和却胡城之别。

说来,她不过二十八岁的年纪,距离前秦已过百年,怎么可能知道此事呢?!

这件事情已然久远成历史,别说是明珠夫人,即便是镇长所知也只是镇胡城这个名字,还是得王扩来说这件事。

“确实还有一座城,叫镇胡城。乃是当年大将军蒙恬,北却东胡七百里所建的雄城,现在镇上的晚辈们,已经没几个人听说过了。传闻这镇胡城离我们却胡城不远。当时大将军蒙恬斩下了十万东胡士卒的首级,堆成景观,并受一世皇帝陛下之命建立了镇胡城。”

“其意,是为了镇压草原之上,胡虏各族的龙脉。使者大人,你别看现在中原大周兴盛,但若不是一世皇帝陛下的镇胡城镇压了胡虏的龙脉,当年元蒙人早就入主中原了!”

看得出来,这位王扩,是一世皇帝的狂热粉。

不过也是有道理的,一世皇帝确实是雄才伟略。

前唐分崩离析之后,神州便再度陷入了长达三百五十余年的混乱之中,无数割据的诸侯立国称王,传承长者,甚至有了自己的文字。

若不是一世皇帝,横扫六合,一匡天下,也不一定有现在的大周。

即便是换了一个时间点和世界观,但政哥,依旧是那个政哥,看见散乱的东西就难受。

听着王扩的话,杨清源基本可以确定镇胡城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王扩出生距离前秦崩灭不过三十余年。依据时间推算,他的祖父应该是经历过前秦时期的,而且还是王氏一族的少年贵族。定然是知道此事的!

既然他说有,那镇胡城应该是有的。

“王老,那你听说过,谁到过那座镇胡城吗?!”

王扩摇了摇头,“不过老朽依稀记得,听老朽的祖母讲过镇胡城的故事。这镇胡城在理我们这很远很远的地方,需要走很长很长的一条路,然后再过一座桥,才能到达镇胡城!”

“……”

王老所说的故事和天策军火头军中的刘伯所说的故事,完全不一样了。

根据刘伯的说法,他们是在荒漠中被人救到镇胡城的。

但是王老却说镇胡城在遥远之地,前往镇胡城还有走过一座桥。

有桥之地,必然有大河或者大江,但是据杨清源所知,马勒戈壁大沙漠之中,基本都是地下暗河,根本没有符合描述的河流。

不过,刘伯没有说话的必要,而眼前的王老也没有撒谎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

杨清源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

先不纠结了,这古庙之下不是有个地下通道吗?!这下面定然和秦皇秘藏有关系。

“那王老你可知刚刚那古庙之下是什么去处!?”

杨清源也不隐瞒自己对于古庙地下的好奇,他现在代表的是子婴一脉公主的使者,就是来寻找秦皇秘藏的。

“这老朽确实不知,那古庙原本是我们镇上供奉先人之用。这镇上的居民去世之后,尸身会被葬入黄沙之中安息,而名字这会刻在竖立于古庙之中的石碑之上,以供后人祭拜追思。老朽从来不知道这古庙之下还有此玄机。”

一旁的镇长也说道,“是啊!我也不知道这底下还有这般机关,看样子是当年公输家留下的手笔。”

“二位,实不相瞒,我是奉殿下之命来这里寻找一件宝物的,这宝物据说就埋藏在镇胡城附近,所以我们才会进入那古庙寻找。”

王扩和镇长其实也只是听说过秦皇秘藏的存在,并不知道秦皇秘藏的详情,甚至不知道秘藏和镇胡城的关联。

他们传下的祖训,就是守于此地,等待持天问剑的使者前来。

“我欲下去一探究竟,已完成殿下之命,还请二位协助!”

王扩和镇长闻言立时表示道,“使者大人言重了!我们二人本是大秦子民,殿下有命,我们定然会鼎力相助。”

“那就多谢二位了!”

杨清源随即向两人借用了许多工具,比如铁锹绳索等。

大理寺一行人伪装的是一个商队,这样的东西肯定不可能随身携带太多。

而在众人准备工具之时,杨清源则来到了古庙之前。

看到了一旁站在树梢之上的谍翅鸟,杨清源微微一笑,果然罗网的人一直盯着此地。

杨清源对着树梢上的谍翅鸟伸出了左手,身上的自然道韵,暗暗扩散。

这只谍翅鸟原本就是之前杨清源从李莫愁手里救下的,再加上自然道韵的加持,对于杨清源的好感值飙升。

扇动翅膀飞到杨清源脸颊之旁蹭了蹭,随后才落在杨清源的左手掌心,安心地收起了羽翼。

杨清源不由得意:罗网,别说是明珠了,就连这谍翅鸟都叛变投靠我了,你们拿什么跟我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