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神都动荡(2 / 2)

朝中的一些人坐不住了!

虽然经过三年的清理,大部分的朱瞻坤旧党已经被清理,但当时政变之时对付的可不仅仅是朱瞻坤一党。

李宏毅、孔勤礼、长孙辅机等人也涉及其中,在事后被清算。

李宏毅、孔勤礼二人以诬告、弄权、媚上等罪名被斩首示众,

而长孙辅机只是推波助澜,事后自己告老致仕,还乡而去。

这三人虽去,但他们在朝中的党羽还是不少。

特别是李宏毅和长孙辅机,他们两人是正牌的阁殿大学士,辅政多年,自己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即便是麟德天子、王华尽力清除,也没能完全收拾干净。

除此之外,还有一伙人隐藏于暗中。

赵王的支持者。

趁着当初的政变,赵王也伺机将一小部分的人安插进了朝堂。

现在金陵大疫,正是这两伙人的机会。

于是乎立刻就有官员在第二日的大朝之上直言上谏,“疫病乃是天灾,陛下崇信奸佞,手足相残,导致上苍震怒,天下灾祸于我大周,此非人力可抵挡,臣伏请陛下下诏罪己,祈求上苍垂怜,消雷霆之火,保我大周社稷,万世永存。”

这一番话,将疫病发生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麟德天子的身上。

至于崇信的奸佞是谁,这还用多说吗?!

杨清源呗!

第一人开口之后,立刻就有人呼应道,“陛下!奸贼杨清源,弑君犯上,罪不容诛,连上天都忍不住发怒,降下灾祸。臣请诛杨清源,以慰天心!”

随着第二个人站出来,越来越多的大臣都站出来,不过这些官员品级都不高,背后肯定还有指使之人。

麟德天子闻言怒不可遏,但却没有办法直接下令把这些叉出去。

这类事情史上并不少见,古人常常将天灾视为是老天爷的怒火。而发怒的原因是因皇帝无行无德,或者做了什么错事,希望皇帝能够改过或者如何。

且一般情况下,发生了此类天灾,帝王都会祭天拜神,希望老天宽恕。

倒不是每一个帝王都相信神鬼之论,更多的是政治需要,这么做有安定民心之用。

但麟德天子不同,他受到的是杨清源的教诲。

杨清源虽然没有教数理化,但对于神鬼之说,麟德天子是不信的。

他不信神鬼,但敬天道。

道门和道教是有区别的,道教带着宗教色彩,而道门更多是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

对于这些想用自然事件做文章,来逼迫自己,来对付老师的人,麟德天子没有一点好感。

若不是老师的教诲,天子之怒不可妄动,天子之权不可专擅。十三今天就让这些满口胡言、心怀叵测之辈知道什么叫天子一怒。

见御座之上的麟德天子不说话,第一个说话的鸿胪寺丞更来劲了。

“天灾已来,作为天子,却意图与天斗?陛下,上苍已经震怒,若还一意孤行,危害无法估量。”

虽然跪在地面之上,但这位鸿胪寺丞腰杆挺直,语气坚定,正气凛然!

“砰”

麟德天子突然一拍桌子,殿下霎时安静下来。

“住口,什么天命?!朕即天命!朕告诉你们!这大周的江山社稷,是武乡侯和北军将士用鲜血守住的,不是上天赐下的。永安十九年,冀州大雪的时候,老天在哪里?!永安二十三年,乾军南下的时候,老天在哪里?!永安二十四年,后金入侵的时候,老天在哪?!尔等在哪?!

如今天灾降临,就是朕的错?那好,朕现在就要一错再错,就跟这老天斗上一斗,让他知道什么是人定胜天!此事无须在议!”

在君臣的大吵之中,大朝会落下了帷幕。

御书房中,李寻欢、王华等帝党中坚正聚集于此。

“陛下息怒!”

麟德天子却笑着开口道,“朕开始确实很生气,但后来却想明白了!这些人的背后必然是有人指使,这正是一个清点朝堂的大好时机!”

君臣之间的矛盾越尖锐,那跳出来的有心之人便会越多,正好借此机会,将一些隐藏在暗处地刺拔出来。

王华和李寻欢等人闻言,这才觉得小看了这位陛下,这个靠着杨清源的军权声望扶持上位的天子,已经成长到了如此地步。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染指行政大权的想法,他要做的不是一世明君,他为大周后世确立一套更好的制度。

这样的皇帝,才能完成杨清源的分权体制构想。

杨清源没有看错人!

“既然陛下已经有了想法,那我等必然全力配合!”

一张大网从大明宫的御书房中张开,等着那些鱼儿自己撞上来。

算计和博弈从来都是双方的,既然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搞事,那必然要做好被事后清算的准备。

……

——

金陵城中,杨清源也遇到了麻烦。

药材不够了!

粮食是战略物资,金陵作为朝廷的故都自然是有储备的。

可药材并不是寻常流通的硬通货,官府之中虽然有部分的储备,但绝对是不够二十万人,乃至更多的人使用的。

要想对抗疫病,药材是万万不能少的。

不然即便是孙十常来此,与唐慎微、李濒湖研究出了药物,没有药材亦没有办法治疗疫病。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