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摩擦(2 / 2)

师妃暄双手聚于胸前,成天鼓雷音印,顿时佛光大涨,周身有梵文雷音环绕,配上她如仙的面容身姿,好似慈航降世,观音临凡。

如来神掌第四式,佛问加蓝!

传闻释迦牟尼成佛后,弘扬佛理,传播益广,善众日多,遂招致当时婆罗门教宗不满,召集了百万信徒,邀佛陀论道与婆罗门祭坛——枷叶城。

佛理博大精深,婆罗门教宗与佛陀舌战三日三夜,百辞莫辩,百万教徒也深受感化,诚心向佛。婆罗门的千年护法凶兽白狮王,灵?有知,同样被佛法感动,落泪驯服。教宗恼羞成怒,以法器迷心尺施咒惑众,令信徒迷失于三界六道中,沦为魔魅,力挽狂澜。教宗执迷不悟,佛陀无奈叹息手结佛印唱出浩瀚梵音。梵音清心寡欲,化戾气为祥和,破除了魔音迷惑。

教宗无计可施,竟恶向胆边生,挥尺欲噼杀佛陀。白狮王明辨善恶,为救佛陀不惜再犯杀戒,将主人一口吞噬。白狮王念及与主人百年恩情,仰天嚎叫哀号,音域广传千里,蕴含梵音意境。佛陀伴诵引导,白狮王大彻大悟,得道升天。

这一招,乃是蕴含的事“善不善法,从心化法”的佛学真理,代表心之始觉。

如来神掌乃是世尊为了普度众生,解劫除厄传下的绝技,乃是佛门武学之宗,若练到精深之处,其神威可敌天灾地祸,降妖除魔。

不嗔的金刚法相掌原本已经是威力绝伦,但在师妃暄这一掌面前,却显得暗然失色。

双方只是初一对掌,不嗔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便被这一掌的掌力击飞出十丈。

不嗔双足蹬地,在石板地面上拖出了肉眼可见的痕迹足足七丈,才停了下来。

一旁看着的了尽见到这一幕,不禁心中感叹道,“不愧是世尊绝技,当真是有惊天动地之威!”

随即他想到了当初杨清源在净念禅院中第一次施展如来神掌的景象。

人间灵光初现,世尊现身凡尘。

了尽一时间竟然想不出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心中的生操之意。

堂堂佛门的无上绝学,世尊亲传的神掌,竟然被一个道门中人练成了,随后他还将这如来神掌交给了佛门的弃子……

了尽只觉得天道不公!

就在了尽作思想斗争的时候,不嗔的情况不算太好!

不嗔入洞玄境多年,本来他的武功是应该高于师妃暄的。

不过师妃暄经涅槃之劫,领悟于生死之间,其境界已经胜过不嗔不止一筹。

而如来神掌也和师妃暄原本修炼的慈航剑典相互融合。

如来神掌为天下佛门武学之源,同样也是天下佛门武学的最大克星,没有之一。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在如来神掌面前,原本十分的威力,任你如何催动,也就只剩下七分了!

“倒是贫僧小看你了!我倒要看看,你跟了那姓杨的,还学了些什么东西!”

不嗔显然是不服的,师妃暄刚刚被慈航静斋收养的时候,他已经在元化境多年。

师妃暄刚开始习武的时候,他已经入洞玄之境。

之前的师妃暄还在决斗中败给了同门的秦梦瑶,现在却能毫不费力地压制他,这让不嗔的心中动了嗔念。

净念禅院四大护法金刚,不嗔、不贪、不痴、不惧。

四人皆是人如法号。

不惧的胆子很小,缺少大勇气,大毅力。

不贪的贪念太重,广求佛法,难精一道。

不痴的痴心难改,迷于中道,时不时神游。

至于四大金刚之首的不嗔,自然是嗔念最重,心湖波澜。

所谓嗔,就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又称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

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餍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不嗔,是四大护法金刚之中最容易上头的人。

比如现在,不嗔就已经上头了!

“再来!”

不嗔的左脚一蹬地面,拔地而起,跃至半空,口中还吟诵着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叭咪吽!”

不嗔身后的金刚法相相比于刚刚,更加凝实,这一招,不嗔已然是全力以赴。

今日,他必须要胜过师妃暄这个佛门的弃子、叛徒!

师妃暄只是摇了摇头,没有再以如来神掌对抗,而是换成了她修炼最久的慈航剑典。

剑灵寰宇!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