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长夜:花自己的钱做生意,算什么本事?(2 / 2)

重燃2003 长卿还成都 319 字 3个月前

为什么阿美莉卡双创期叫做‘车库创业’?

是因为全社会创业的代价成本太高了。

在当时的阿美莉卡,你要招10个技术工作人员,烧半年的钱,需要50万美金。

当代价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当商业越来越集中的时候,双创是一个必要消失的群体。

在华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你兜里有个几千块钱,你就能创业,因为那时一线城市技术工种工资也就百来块钱,你找5-10个人,一个月无非也就几百一千,几千块钱足够烧半年的。

2000年左右,一线城市技术工种月工资大概是1800元左右,你招10个人,10万出头能烧半年。

2010年左右,一线城市技术工种月工资来到8000元了,你招10个人,五十万够烧半年。

等到2020年左右,一线城市技术工种月工资来到20000元了,你招10个人,要能烧半年,你准备的钱,得120万起步。

(别拿双非来杠,技术工种没那么廉价的,成电科毕业生起步都是两万,23年起步3万。)

从这个趋势来看,什么时代创业是最好的?

肯定不是2020年,太贵了,尽管发展了这么多年,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多家庭能够摸出120万来给子女创业的。

也绝对不是看起来很少的上世纪90年代初,那会儿的几千块钱,从某种意义来说跟2020年的120万没太大的区别。

其实最好的创业阶段就是2000年-2010年。

2000年能掏出10万,2010年能掏出50万的家庭,虽然也不多,但远多于90年代能掏出几千元和2020年能掏出120万的。

那是华国唯一一个可以闭着眼睛创业的双创期,事实上现在华国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也诞生于那个时间段。

然后,便进入了残酷的创业者剩者为王阶段,弯腰就能捡钱的时代没有了,这是历史性的趋势和规律。

因为,创业者创不起业了,整个市场经济不需要也没法容纳那么多人创业。

第三,能力。

这是所有创业者最不愿意承认的一点。

他们总认为,时势造英雄,是时代不好,所以他们没法成功。

他们会说,君不见,哪个那个小学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的人,生意做的多大多大。

不否认,有这样的人。

但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对企业的理解,普通人、小商人和企业家的理解完全不同,如同观众、业余选手、职业选手对一项竞技运动理解的差别。

企业家赚钱,是一项专业竞技。

他不是为了过日子。

就像苏炳添跑步,他哪是和咱们老百姓一样比身体好,他的目标是竞技。

小商人也许缺钱,但企业家其实早就不缺钱了,但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都是拼命的在发展?

是贪婪吗?是欲望吗?

这个问题,在‘走万里路’时一直困扰着卿云。

哪怕是在华亭忽悠孙红兵的那晚,其实他还是没想明白。

他最终想明白的时候,便是最近。

秦缦缦、唐芊影、陈悦、苏采薇四女把他的心填得满满当当的时候。

做企业就是一场竞技,每个人都在不停的跑,因为都想要金牌,都不想失败。

往,是你个体与行业中那些个体的国内竞技,往大说,是你这个企业代表国家和世界各国的企业站在的国际竞技。

体育竞技,你输了,丢脸的是你个人,吃瓜群众只是失望,但国际企业竞技,你输了,毁掉的国家一个行业,成千上万的家庭会随之破碎。

既然是竞技,那么它一定会从最开始大家都不怎么滴的夏姬霸打,发展到最后追求每块肌肉、每寸空间的合理使用。

做个小买卖,摆个地摊,维持生活,他不需要什么能力,这不叫创业,这叫糊口。

到了今天,创业者要想成功蜕变为企业家,他必须懂得战略、组织、人事、产品、服务、品牌……这都是专业技能。

摆地摊的人,不需要懂这些,但做企业,你不懂,只能是财富的搬运工,你即使能挣到钱,也是很快能送给别人的。

所以,大规模创业者群体,注定是要在历史上消亡的现象。

专业时代的竞技,是不需要像老一代企业家如同老一代运动员那样瞎练狠练的。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一种农具),不如待时。

雷布斯,人们口碑里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但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是成功的,也是众所公认那批最努力的。

但他在总结自己的过往时,进行了一段深刻的自我反思,“为什么有人付出了100%的努力只能换回20%的增长。反之,有人付出了20%的努力,却能获得100%的回报?”

“做到极致了,每天要忙‘72小时’都没做好,直到我40岁才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成功,光靠勤奋和聪明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道理,是雷布斯用金山惨败的惨痛教训换来的。

卿云不可能去跟雷布斯比努力,开玩笑,四个……好吧,五个如花似玉的女人,他有大把的人生要享受。

要这般努力,那也是等到力不从心需要躲办公室保养的时候了。

所以,一开始,卿云便打算做专业的企业家。

以终为始,以高维对阵低维,顺势、借力、聚能。

什么是聚能?

得道者多助。

怎样得道?

找准趋势、市场、痛点、切入点,聚同行之能、资本之能、政府之能、人才之能。

老话讲,人对了,事就对了。

其实这句话错了。

人是人,人才是人才。

事情是人才做出来的,人才对了,事就对了。

人才,也有两类,如同金融机构,本质上有放债的和投资的两种。

他如果只是希望来你这赚一份工资,那么他就是抱着借债思维,你开的利息足够高,就有可能吸引到这类人才。

他如果把公司看成一条赛道,看这个方向能不能做大,能不能和掌舵人一起做一份更大的事业,通过这场战役实现他的华丽升级,那么他就是抱着投资思维。

投资思维,不仅看当下,也看未来,看企业有没有足够大的空间,看这个掌舵人有没有把未来想的足够远。

企业家喜欢哪类人才?

肯定是第二类。

因为企业家本来就是流氓,君子是做不了企业家的,所以,有这种耍流氓的思维不足为奇。

只不过经历了后世发展,看多了商海沉浮,吃多了职场大瓜的云帝,很清楚,其实两类人才都是有用的,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两类人才都能物尽其用。

借债思维的,可以为将,投资思维的,可以为帅。

而他,都云帝了,自然是帝王,善于将将,善于帅帅就行了。

那么大一个水晶宫,一天到晚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瞎扯淡的,他要做的,便是圣贤时间,静下心来,只想六个字:

顺势、借力、聚能。

这才是专业。

至于‘平衡’?

郭敬他们刚开始担心的位置问题,在卿云看来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甚至什么派系,厚朴系、TOP系、流失人员回流系、新人系、復旦系……

这些通通不是问题。

发展,治百病。

只要企业发展的足够快,有足够的空间。

小池子养不了大鱼。

大后期的事情,中期再来考虑,现在,是跑马圈地的时代。

陈叔阳长考良久,而后自己抓起桌上的烟盒。

卿云顺手给他点燃后,陈叔阳没滋没味的抽了两口,望着眼前这个少年,沉声问着,“我想问问以后……你对我的安排。”

……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