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福兮祸之所依(1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91 字 18天前

第583章福兮祸之所依

杨清音才夸了好名字,紧接着就说道:“太祖第六子楚王,就名一个‘桢’字,皇孙此名……”

朱咸铭当即答道:“帝王之名才需避讳,一个绝嗣国除的楚王,难不成还想霸占‘桢’字?”

皇帝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杨清音也无话可说,于是答道:“你意已决,那就如此安排吧!”

帝后二人议定,这件事就算定了,全程朱景洪夫妻没有参与。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帝后二人遣使前往襄王府,带了些基本赏赐前往慰问。

至于正式的封赏,还得等宝钗恢复几日,至少能下地走路时再进行。

但反过来说,越缺什么才越重视什么。

“元春姐姐……实在对不起你了!”宝钗心中暗暗想着。

“儿臣朱景洪谨奏,叩问父皇圣安……”

想到最后,朱咸铭又摇了摇头,而后低声念道:“翰林院那些人自以为是,让他们润色老十三得他们耻笑,还是送去司礼监吧……”

“往后太子……还要多依仗十三弟呢!”

然而没等元春把话说完,就听宝钗道:“姐姐,太子乃国之储君,我们则为臣子……君臣纲常不可不顾!”

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辽东顺服之事,在朱咸铭看来就非常合适。

“这小子……字也写得周正了!”

元春不傻,她知道眼前这聪明的妹妹,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宝钗,即便在刚生孩子这两天,她都没忘了跟元春演戏。

皇帝额外加恩,不可避免会将襄王府推到风口浪尖,这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再过几个月,就到了正统十四年,朱云笙将满十五岁,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

言及于此,宝钗甚至起身说道:“今日妹妹放肆妄言,但请姐姐三思!”

在这世上,又多了一个让她牵肠挂肚的人。

太子监国,普通庶务皆由其打理,军国大事及官员升迁贬谪,则仍是由皇帝一人裁决。

奏报看望,朱咸铭心情大好,当他拿下一份奏报时,才发现还有一份朱景洪的请安折。

皇帝就是这样,要想掌握帝国的情况,只能依靠各个方面传来的奏报,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有水分,全都得靠他自己来把握。

相比之下,各府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无疑更加生动有趣一些!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时间来到了八月下旬,金州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姐妹情深,演得多了也发腻,宝钗二人聊了一阵子,就把话题转到了“八卦”上去。

朱景洪不在家,宝钗在王妃便有生杀予夺之权,此番如此严厉训示王府诸事,到场的总管和女官们都不敢怠慢,个个都在心里为自己敲响了警钟。

忠诚忠诚再忠诚……襄王府是忠诚于东宫。

且说此时乾清宫内,皇帝就在看辽东发回的奏报。

所以其实朱咸铭已打定主意,入宫阅兵不能实现目的,他将调配大军讨伐朝鲜,摁死李氏实现杀鸡儆猴的目标。

“听明白了!”众女皆答道。

若明白皇帝心中底线,这厮一定会想方设法挑事,以主持大战的方式扩充势力。

看着端起茶杯的元春,宝钗接着说道:“姐姐说咱们两家亲如一家,那是姐姐看得起我们……然妹妹却不敢僭越!”

宁国府贾蓉,胁迫继母乱伦,这件事如果捅出来……朝野视线都会转移到宁国府,然后牵连贾家最后连上东宫。

换句话说,朱景洪驯服朝鲜这件事,已被皇帝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这意味事情走向将超出前者预料。

这份请安奏本,也该在大朝会拿出来……只是言语太过浅陋,得送去翰林院让人润色!”

而她接下来又召集了王府总管和女官,语气严厉态度坚决要求,阖府上下务必要低调行事。

当然了,在她对面坐着的宝钗丝毫不差,虽然气色较差但也仪态不凡。

那么如何掀起新的风浪?

想到这个问题,宝钗露出了一缕笑容,她其实还有一张底牌没用。

“弹劾王爷的奏本就没停过,如今府里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福兮祸所依……你们要明白其中道理!”

这件事来龙去脉,包括人证物证,宝钗都已了解清楚,只是在等待机会所以引而不发

如今朱景洪立了功,替皇帝省了一大笔银子,后者自是看他千好万好,眼下便不吝惜夸赞之言。

“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的……就尽管开口!”

“这是什么话,如今最难听到真话,忠言逆耳……姐姐可不是鸡肠鼠肚之人!”

若是以往,宝钗不会表现说得这么明显,但如今东宫监国声势大涨,她也不得调整襄王府的态度。

即便没有亲临现场,仅从汇报的内容也可得出,现场效果绝对非常震撼……

财富,地位,权力,名望……

普通人一生孜孜以求的东西,于这姐妹而言已可等闲视之,少时的美好回忆是她们难得珍视的东西。

“推己及人刚才不免多说了几句,还请姐姐不要怪罪!”

当然,对听旨的宝钗来说,她的心里只有惶恐不安。

看奏本的时间既慢又快,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

那个人的手下出了事,被人拿住把柄做文章,那个就得承担管理责任,一起连带着遭受处罚。

且说襄王府这边,宫里的人赶到时宝钗已经醒来,其神色间仍带有疲惫。

这话元春说得心口不一,如今她和太子对朱景洪无比忌惮,已经把他和老六同等对待。

元春起身靠近宝钗,将其拉回了椅子上坐下。

好不容易送走传旨钦差,宝钗返回同心殿之后,便先召集了内宅一众女子议事。

九月初一的中午,帝后二人奉上的旨意到襄王府,这是为褒奖宝钗为皇室开枝散叶之功。

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

对此,朱景洪则是一无所知,此刻还想方设法为老爹省钱。

但好在朱景洪是个直人,宝钗又和元春是姐妹,所以襄王府的威胁虽大,某种意义上又处于可控状态。

连朝鲜都敢反叛,这要是不压下去,往后大明就威风扫地了,他将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听明白了!”几个女人答话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