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华北战场越来越像欧洲西线(2 / 2)

“国产战斗机制造:随着我国工人已经熟知如何开展基础的维修工作,我方现在可以进一步开始制造现代战斗机所需的所有零部件。

效果:6天后,系统内军工厂允许生产霍克飓风战斗机,并且获得该战斗机的全套生产线和设计图纸。

18天后,获得带英皇家空军所有战斗机和近距离支援机的解锁权限。

提示:战斗机包含重型战斗机,但不包含格罗斯特流星和德哈维兰吸血鬼。

如想解锁喷气式战斗机,还需解锁其余前置科研项目和决策。

启用制造商:航空工业成飞。

效果:系统内军工厂的飞机生产速度:+15%,战斗机机动:+5%;对空攻击:+1%,重型战斗机可靠性:+2%,战术轰炸机可靠性:+2%”

说实话,新决策的收获还挺让人意外的。

首先就是系统内军工厂可以生产新的战斗机了,系统先后给了一定数量的斗士和喷火,黄河还以为新决策会给几百架飓风呢。

没想到这次居然特别大方,直接给了生产权限。

虽然短时间内实力增长不明显,但四个系统内军工厂一天的产能就可以生产一架飓风。

黄河手中可是有足足十七个,再加上决策带来的生产加成,也就是说每天有六架的产量。

这个数字以后会越来越多,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肯定是生产权限更划算。

别看各种资料上说,皇家空军的飓风被鬼子暴打,这个数据也要考虑飞行员的原因。

当时鬼子不管是陆航还是海航,都在肆无忌惮地用民***人和百姓的血刷来实战训练,说是各个经验丰富都不过分。

对于二战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有没有一点经验差别极大。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训练不充分、又没有经验的飞行员上了天。

在首次交战中能分清周围的飞机是敌是友,自己的长机在哪的,就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抛去驾驶经验不谈,飓风的性能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未来在东南亚都勉强可以跟一式隼过过招。

它的几个重要参数处于p-4和一式隼之间,甚至相比p-4在盘旋和爬升率上更有优势,用来对战九七式战斗机肯定是足够了。

决策给的生产线和图纸,对二科和军工局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小到起落架大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让边区两个部门有了深入航空领域的资格。

俗话说得好,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

边区现在的起步点,比原本已经高太多了。要知道在1941年,全世界可以独立生产战斗机的国家可不多。

虽然所有战斗机和近距离支援机的解锁权限,足足需要半年的等待时间。

但为此付出和等待的时间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到时候黄河就可以用科研槽解锁这三种类型的八款飞机。

一想到部队空军在未来会拥有多种飞机,黄河就兴奋得全身发抖。

这些武器,可都是带英研发了数十年的积累,现在这个年代的皇家空军可没走弯路。

丑国人整天想办法找更粗更大的发动机,三德子把飞机发动机厂的工人们个个都培养成了工艺大师。

毛子就差在原木上直接装发动机了,五十小时免费换新了。

本子整天研究给战斗机吃瘦肉精,恨不得把飞行员大腿卸掉一条来减重。

相比之下,带英的技术更适合边区现在的路数。即使这些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必定会被淘汰。

但宝贵的数据和资料能让祖国的研发人员少走很多弯路,更何况这系统又不是没有解锁喷气式战斗机的科研和决策。

关掉系统后,黄河突然笑出了声。

斗士、飓风和喷火,这三兄弟正是不列颠空战里的主角和配角。

三个月以后的中条山空战,大概率是喷火和飓风负责拦截护航的战斗机,斗士和少量飓风负责攻击轰炸机。

这不妥妥的不列颠空战亚洲版吗?

再加上一条民国版的马奇诺防线,这华北战场越来越有欧洲西线的味道了。

只不过这次守军不在是孤军作战,他们有了一股强大的援军和一股意外的支援。

空中也在不是敌人的主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八路军空军,会给那些在华北地区肆意妄为的鬼子一击重击。

提到接下里的战争,黄河立马想到了正在训练的李大团长。

“老李啊,你可要争口气。首秀一定要打的漂亮点,跟空军一起亮个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