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4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2 / 2)

这就是为什么炮弹的外壳通常用金属材料制成,就是因为要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极高的压力和温度。

上述的流程,必然使得炮弹皮厚馅小装药量低。

就拿联合舰队的旗舰大和来举例,该战列舰主炮发射的三式高爆弹重达1360公斤,可内部的装药量也就67.5公斤左右。

哪怕是高卢鸡的各口径火炮,也不能违背这个原理。

可火箭弹不一样,由于它在飞行的过程中逐步加速,所承受的力要比炮弹发射时小很多,所以皮薄馅大多装药肯定没问题。

在黄河介绍4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的各项数据时,大佬们也在头脑风暴讨论新武器各种应用的可能性。

其中最为认真的就是师长和旅长,毕竟下一阶段对驻蒙军的战斗,二人可是要直接上前线指挥部队。

现在多了一款很适合在草原使用的装备,他们当然十分上心。思索片刻后,师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这个自行火箭炮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我最看重的是它的突然性和机动性,最担心的是精度和后勤压力。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时机,还是要看地形和敌人的阵型。”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新武器都是好东西。”

此话一出,黄河与钟临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装备是他们二人主导开发的,师长说的那些他们肯定都明白。

炮战嘛,打的就是突然性,讲究的就是以雷霆之势碾碎敌人。

即使是八路军现役的75小姐这种速射炮,每分钟的极限投射量也就是15发左右,和自行火箭炮的火力密度完全没法比。

鬼子现在都被八爷的炮兵炸出了本能,听到炮弹的破空声第一时间就往防空洞里钻。部队每次辛辛苦苦轰上十分钟,但很多时候只有前两分钟能造成直接杀伤。

行动慢的鬼子早就死在了五月份之前,现在剩下的敌人都鬼精鬼精,一个个跟鼹鼠没什么太大区别。

自行火箭炮突出的就是一个快字,我十秒打完一轮你凭什么躲?

至于机动性就更好理解,作为车载武器炮兵可以随时撤退或者转移阵地。

齐射以后油门一踩轮子一转,就能赶在敌军炮火反制之前顺利离开。只要敌人没有制空权,就永远不知道炮兵在哪。

至于师长说的精度,其实还真没那么重要。

4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本来就是大投射量的武器,打不准就增大基数呗。

一台车不准就上十门,十门不行就二十门,火力不足恐惧症什么的完全不存在。

在巨大的数量前,单门武器的精度可以选择性的忽略。谁家火力覆盖,还能微操到下级的每一门炮。

再说了,精度和散步差点才有期待,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缘分有意外收获呢。

更何况儿孙自有儿孙福,自行火箭炮的精度在未来会改进,甚至可能发展出制导性。

后勤?那是张万和的事,只能让老张能者多劳了。

现在八路军不缺各种原材料,火箭弹的制作流程也不算特别难,以军工区的实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等以后系统解锁运输车辆后,一定可以通过军工厂生产自行火箭炮,到时候也可以帮后勤部分摊压力。

 错别字明天再改,我先睡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