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女主剧集?(1 / 2)

流量们想转型挺难的…

目前的状况,电影市场靠重要档期的少量片子扛大量票房,平日里的电影市场是极惨淡的。

观影人次少意味着输出的形象接收者少,对正在事业上升期又要转型的流量、小鲜肉而言,接头部大片并不容易,接小制作受众太窄,因此并非好路。

电影之外,鄙视链的最高级就是电视剧中的正统血脉——现实主义电视剧。

历史剧近年发力不足,刑侦剧…他们演不了!

那就年代戏吧!

粉丝看到自家哥哥出演年代戏,自然是拍手叫好,一面夸事业心爆棚一面夸演技炸裂,最后还要总结转型成功。

但在普通观众眼里,总还有一丝违和:光鲜亮丽的脸在社交媒体里见得多了,到了年代戏里,太新的面孔让人出戏。

除了演员演技,年代戏本身也有很大问题!

你看啊,21世纪已经走进第三个十年,但我国的年代戏还在上世纪末徘徊不前。

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刻画年代必然突出8090,视听老三样——香港旧海报、泛黄滤镜、怀旧金曲。

国产剧的口碑之作,几乎被高质量主旋律剧和小成本“黑马”剧包揽。

现阶段,这些剧集基本被pptv包圆了…

好吧,不算黑马,但《大宋少年志》也好,《御赐小仵作》也罢,包括去年pptv最出圈的剧集《未生》、《白夜追凶》,成本都不高,但都凭借着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完成口碑逆袭。

而这些剧的共同点是:无当红流量参演。

即便是有当红流量出演的剧集,比方说热巴的《大力女子》,pptv热度破万,堪称现象级破圈,但热巴在(猫眼)直播时候透露pptv给的钱不多,没到市场价的一半…

而且明说了‘现在很多当红明星都想出演pptv的定制剧集,为此,不惜降价’…

不过,pptv的优质项目大多都是内部供应…

基本上不会找外人,这个真不是因为形象或者名气啥的,一方面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方面…片酬也是一方面考量,最主要,很多观众直接出现了类似“一刀切”的选择心理:既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剧,可以直接放弃。

这个叫沉默的螺旋。

因流量弃剧的观众,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其发出的声音很难与明星粉丝相比…

为了避免批评后被明星粉丝控评,甚至惹来争吵,这部分观众往往会吸取经验,只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发声。

——这部分难以被大数据捕捉的“沉默”的观众,自然就从剧集受众里,沉默地流失了,剩下的,则是粉丝们累积的数据繁荣。

单纯从做剧宣角度来讲,大家可能更爱接流量剧,片方最最重视的热搜、站内热度以及播放量,这些靠着流量的粉丝就能刷出来,粉丝最爱做数据了,这玩意省掉了大量的预算!

从这个角度来讲,流量只要开价不高,还是很有性价比的~

问题是,人家凭什么不开高价?

还有一个事,pptv的《偶像练习生》开播,直接破圈…

破圈也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偶像产出,但后续可供承接的渠道却少之又少,不太成熟的成团后端运营、不成体系的打歌舞台活动和尚无标准“综艺咖”的综艺环境,似乎堵死了这些偶像的所有其他通路。

那只能演戏…

pptv捧起来他们,也签了合作协议,除了综艺,肯定也要安排剧集…

当然,这些事跟沈旭东无关,沈旭东对pptv只有一个要求:a级制作必须要由他签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