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这样奇葩,真的无所适从(2 / 2)

项羽在史少华眼里,绝对是真男人。

但真男人真汉子,在历史的竞争中,失败了。

从正面角度上来看的话,项羽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敌不过韩信。但是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主要是因为项羽得不到民心。

就从对于秦朝后裔的态度上,我们也能够得出这一结论。项羽一灭秦朝以后,满腔只有怒火,想着的都是如何去打压毁灭秦朝。

但是刘邦则不一样,他心怀天下绝对不争眼前的得失。面对子婴的投降,他也能够虚怀若谷坦然接受。

韩信刚开始是先去项羽那里谋求职位的,只不过项羽不重视,后来才到了刘邦那里。

其实刘邦刚开始也不看好韩信,但是刘邦有萧何帮他追韩信,而没有人帮项羽追韩信。

优柔寡断。鸿门宴中,项羽要是果断一点,听取范增的意见,刘邦这个对手早就消灭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史少华小时候,认为项羽是英雄,大杀四方。

随着年岁增长,史少华发现,项羽有不少短板,有的是致命的。

一个人情绪用事,往往误事,办不成事,因为不懂外圆内方。

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失去西楚,原因很多。

绝境求生,巨鹿一战,大败秦军,楚军从此威震天下。楚军的统帅项羽,居功至伟。

随着各路诸侯纷纷臣服,项羽飘了,大封天下。

项羽没有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然沿袭周朝的分封制。

勇则勇矣,猛则猛矣,但谋不足,最终从神坛跌落,身死乌江。

李清照词里,说依然想念项羽,不愿意到江东招募江东子弟。

假如项羽去了江东,会像原来那样一呼百应吗?

不可能的事,所以项羽到了乌江,他就知道,自己今天完蛋了。

于是鼓起最后的余勇,与二十八楚骑左冲右突,向世人显示最后的武勇。

悲壮至极!

凄凉至极!

至死不屈!

司马迁在《史记》里,用很多篇幅表述项羽最后的反抗,他是失败的英雄,这是确凿无疑的。

败了就败了,胜则为王,败者为寇。

史少华认为在项羽身上,可以学习他的不屈不挠,宁死不屈。学习项王的威猛武勇,但不能学习项羽的粗心,项羽的少谋。

多算胜!

不错,刘邦的确是市井小人,是无赖,但刘邦胜了。

高手在民间,这点出身尊贵的项羽不懂。

史少华在鼠年的目标,想升到奚成这样的级别,成为建筑承包商!

简单说,自己做老板,这样自由度更大。

还有一个转变,史少华不想做单位的生意,他想做民间的散户。

吃百家饭,还自由身。

在新的一年里,史少华要天马行空,要挣大把的钞票。

还有,练成仙医之术,多泡几个美女。

总之,史少华想实现的目标很多,真的忙不过来。

人不可一日无事,生命的常态是忙碌。忙碌充满了思辩,忙碌中蕴含着希望和生机。忙碌使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忙碌使世间的一切变得美好。

忙碌关乎着生命中幸福、快乐和成功的所有话题。

有人说,忙碌消磨着人的热爱,消耗着人的生命,消退着人的坚强,消沉着人的意志。事实上,透过忙碌,人的内心会光芒四射,倍加珍惜一切,会踔厉奋发,不折不挠,朝着既定目标,踏歌前行,永攀高峰!

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有崇高的理想,有时会突然发现一个新奇特的想法而改变原来的计划,可是在实施中没有好的计划安排而最终失败,这些人就没有坚强的毅力,这也就是说,光有目标还是不够的,有目标的人,有的人成功了,却也有很多失败,这就取决于他是否有非常专一目标。

目标专一,是一种从一而终、锲而不舍的追求,但不是不求上进。要有魄力、有定力、有毅力、用全力,不要被其他的变数的而改变。

史少华走在乡间小路,冬风吹他的的头发,冷冽冽的,他全然不在乎。

男子汉大丈夫,不怕苦,不怕难,坚持自己的信仰,就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就一番事业。

史少华从出生到现在,很少流泪,记忆里父母去世,淌了几行清泪。

男儿轻易不弹泪,这一点,史少华做到了。

这次的年味,史少华是满意的。

史少华突然想到,吴草仙法的修炼,贯通法迟迟不能练成。

打通了小周天,想打通大周天,进入中级功法的修炼,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用急,慢慢来,仙医之术会练成,牛奶面包,早晚会有的。

史少华只能自我安慰,只能一个人默默的修炼。

想成为仙医,得道成仙,到天宫开会,玩游戏,所有这些,史少华都要做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