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好像一条狗(第三更)(1 / 2)

会议最终在一种愉快、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众人怀着对闵聪达的崇拜和信仰,心满意足地离开会议室,投入到新赛季的准备工作中。

崇拜是必然的,任何一个总经理,四年把快船这样的千年烂队,带到准王朝的地步,都是泼天之功。

现代篮球不比上古时期,球队少,可以靠钻制度空子,构建凯尔特人这样的冠军垄断帝国。

任何一个球队的崛起,都必然充满着艰辛,反复失败,反复试错,天不假年,命不在我等等,充分体现最高竞技体育的不易。

但闵聪达利用“独到”的选秀眼光,“与众不同”的管理制度,和强劲的篮球天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NBA这种实力为王的地方,他就是接受人们膜拜的王。

10月中旬,球队训练营开启没多久,快船的官方媒体和福克斯影业推出了球队最新纪录片《天启》(Apocalypse),在北美地区院线上映。

乔丹-皮尔和迈克尔-基两人,虽然平时拍的都是各种搞笑片,但在正片上的功力同样深厚。

积累了整整一个赛季的快船素材,从赛季初期所向披靡,到输给骑士结束连胜,到突然换帅送走史蒂夫-科尔,和骑士互换助理教练,球队改变风格,中间还有利文斯顿感人的回归,安东尼-戴维斯作为新秀的痛苦成长,一直到季后赛大杀特杀,灭湖人,屠灰熊,直至最后面对热火银河战舰,丢了一个主场的情况下客场三连胜,有惊无险拿下总冠军,内容可以说跌宕起伏,极为充实。

最为重要的是,在纪录片中,加入了许多闵聪达的镜头和采访,将闵聪达“人人有球打”,“胜利不重要,篮球更重要”,“冠军不是一切,篮球才是一切”的理念深深烙入了纪录片中。

在纪录片最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既不是快船夺冠,也不是夺冠游行,既不是快船艰苦的训练,也不是对上个赛季的回顾——这些都是一般纪录片的套路。

《天启》的开头,模仿了经典电影《教父》,以一个人的独白开场,那就是闵聪达的采访。

他在场边接受Espn记者赛尔采访时,关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长篇演说,奠定了整部纪录片的基调。

这让《天启》,这个快船球队纪录片的第四部,和往常的体育纪录片有了本质区别——包括快船取得1.8亿美元的第三部纪录片《浪潮》。

《浪潮》本质上还是传统的体育纪录片,讲了一个关于奋斗、拼搏、胜利和冠军的传统励志故事。

《天启》不同,用导演兼编剧,乔丹-皮尔的话说,“当纪录片拍摄到第四部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跟随快船这个球队已经是第四年了,说实话一开始我们根本没想过,能跟随一支职业球队这么长时间。我们本以为只是一次,简短的拍摄工作。但事实证明不是,快船是如此与众不同,斯玛特为快船队注入了非凡的球队文化和基因,不论是战术理念还是关于篮球的哲学,他都是非常超前的。我用‘天启’这个名字,事实上就是想表明,他的出现,仿佛是启示录一般,为快船这个球队送来了一道光,一道非常亮眼,又特别的光芒。”

迈克尔-基在首映式上也说,“四年时间,我们见证了快船的成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奋斗、励志的故事,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美国梦。它更加的深远和辽阔,涉及到人生的价值,和对世界的基本看法。这是文明与文明的碰撞。我相信,斯玛特-闵对篮球,对NBA,甚至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可能都会被低估。未来他会成为一个图腾,当然现在在快船队内,他已经是图腾了。”

皮尔和基经过四年时间耕耘,在电影、电视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他们的短片《篮球与基》更是受到人们广泛欢迎。

《浪潮》一片创造了体育纪录片的票房记录,而他们对第四部《天启》如此之高的评价,更是引发了北美地区的观影热潮。

“……在竞技体育中,为了荣誉,或者为了金钱去争取胜利,是一种人类的本能。所以你看,足球,篮球,各类体育商业赛事做的多么出色,那么多人为之疯狂。但像奈史密斯博士那样,看重人的健康发展,才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情怀。体育最早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为了寻找生命的乐趣。但如今,一切都被扭曲了,多少人倒在追逐胜利的道路上。伤病,兴奋剂,药物,还有,伴随一生的病痛折磨。很多热爱体育节目的人……”

闵聪达面对赛尔采访时的那段“胡言乱语”,在全美几千块大银幕上反复播放,这些话对北美商业体育的价值体系提出了挑战,最终引发了大众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闵聪达对教练、球员训话的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