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篮球天皇(1 / 2)

闵聪达很少中场休息的时候来快船更衣室了解情况。

要么是以前他对胜负不关心,你们爱怎么布置怎么布置,我管不着。

要么是现在快船实力强了,大部分比赛半场都是领先,到了第三节更能一波将对手打垮。

中场怎么调整,快船球员和教练自己心里清楚。

大部分NBA比赛,除了季后赛、总决赛的关键战,上半场一般都是用来热身的。

球员们需要一些出手、跑动,找到自己的状态,尤其是投手。

所以经常会出现上半场难解难分,第三节奠定优势,第四节一波带走的情况。

越是强悍的球队,越会把握住上下半场体能、战术、出手分配的不同,调整好比赛状态,一举将胜利拿下。

就好像跑长跑,理论上来说,我一开始猛猛冲刺,到最后慢慢跑,和一开始慢慢跑,最后猛猛冲刺,跑完时间可以是一样的。

可实际情况是,除非实力高过对手两个档次,没有人会傻到一开始就冲刺,因为人不是机器,人需要热身,需要出状态,需要在匀速跑的过程中运用策略,紧跟对手,储备体能,在最后时刻一决胜负。

快船作为拿到两个总冠军的球队,这种比赛节奏和感觉是绝对没问题的,不过今晚是雷霆不按套路出牌,同时快船的应对并不是太好。

雷霆上来就仗着自己体能好猛冲,快船有些准备不足,应对也做的不好,在跟节奏的情况下越打越乱,陷入了劣势局面。

众人看到闵聪达来到更衣室,心里清楚斯玛特先生肯定是对大伙的表现不满意。

今年的斯玛特先生和过去明显不同,以前他对球队胜负并不在意,输了鼓励,赢了反而臭脸。

今年或许是三连冠的诱惑实在太大,斯玛特先生的胜负心也开始重了起来,经常参与到球队决策中,指手画脚,出谋划策。

只不过每次他说的都对,策略、战术,总是能一针见血,就是想要完美的执行,有些困难。

如果不是快船这样人人高水平,凝聚力强的球队,闵聪达的很多策略是执行不下去的。

当然,自从斯玛特先生开始参加AAU的业余比赛,可能是精力受到影响,他指手画脚的次数显著变少。

偶尔提几个意见,都是方向性的,很少做细致的安排,他愿意相信球员们在球场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晚对阵雷霆,球队少了哈登,进攻端缺了一角,打得有些吃力。

迈克-马龙上半场分神,没有好好布置防守,导致球队落了下风,后面就一直被压着。

马龙想在中场将功补过,对着白板写写画画,要求改变球队的防守策略,第三节开局用紧逼防守抢球权。

这种改变在NBA比赛中很常见,所谓亡羊补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上半场我防守不好,下半场我加强呗。

上半场那套策略不管用,我下半场就换个策略,或者战术上玩不出花样了,就在强度上做文章。

这也算是NBA教练的几个老药方了,甭管这药方老不老,一直有人用,说明是有效果的。

快船球员提升防守强度,集中注意力,打压雷霆的进攻,方向是正确的。

但闵聪达对迈克-马龙的这种调整方式不是太满意,防守调整还是被动的,进攻上对轰才是王道。

于是他横插一嘴,道:“迈克,与其加强防守,我认为还不如在进攻上做更多的文章。我们本来在局面上就陷入了被动,如果强调防守,只是陷入更深的被动而已。我们还有两节24分钟的时间去和对手较量,你们能在24分钟的时间里都保持高强度的盯人、包夹防守吗?”

“能。”

“……”

快船球员几乎异口同声,因为他们真的能啊。

几个主力,加上替补,体能状态都在巅峰,正是小伙子不嫌累的时候。

半场高强度防守有什么了不起的,咬咬牙,一场48分钟高强度也不是问题。

场面一度尴尬,迈克-马龙忙出来打圆场,道:“呃…我认为加强进攻,也确实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我们要在24分钟时间里打出更高的效率,我认为,呃…呃…要善用错位,用小打大解决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小个阵容,你说是不是泰伦?”

马龙今天脑子里都在想着那篇文章,他突然想到文章的精华部分,就是关于战术中错位后的小打大。

NBA的进攻战术发展到今天,战术套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球员创造好的得分环境。

最完美的战术结果自然是空位,其中篮下大空位是最好的,也最难出现。

中距离、三分球出现空位,也是很好的战术结果,球员的命中率会高很多。

但随着NBA球员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进攻时间越来越紧凑,想要通过战术跑出空位越来越难。

所以有时候,能让球员获得一次出手机会,这个战术套路就算成功了,进不进要看球员个人能力。

后来部分战术就不再追求空位,而是追求让球员获得一对一单挑的机会,毕竟有些能力强的球员,单挑就相当于空位。

比如著名的三角进攻就是其中的翘楚,如今三角进攻已经融入到大部分战术体系中成为基本的套路框架。

还有一类,在一对一单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那就是形成错位,比如通过迷惑性的走位,连续的掩护后,小后卫不得不去防中锋。

这种情况下中锋肯定是十拿九稳,轻松进球,战术结果也很不错,比较完美。

如果每次进攻都能获得错位,那进攻效率可以说会变得非常高,这可以说是当下NBA形态下,进攻的一种最优解。

而且错位并不仅仅是大打小,那是过去内线为王时代的错位,当下联盟,随着Handcheck取消,走步规则放松,球员投射能力大幅加强,小打大一样是一种错位,这就大大丰富了错位的外延。

像挡拆这种最基本的战术配合,本质上也是为了制造错位,让小个利用速度突大个,或者让大个拿球后面对小个子。

还有,球场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位置变得模糊,攻防速度变快,一个不经意间的变动,防守对位就可能出现问题。

像过去站位比较密集的情况下,错位了,两个人还能快速互换防守位置,回到正确的对位上。

现在空间拉的这么开,持球人的投射能力那么强,一旦错位,只能将错就错,小防大、大防小,听天由命,交给球员个人能力吧。

这对于个人能力强悍,投射能力强的球队来说,是绝对的利好,如果能利用好当下这一特点,不停的制造错位机会,进攻效率将变得相当可怕。

当然,想要完成这套体系,需要大量训练,球员们要熟悉各种小配合技巧,要培养很好的默契,以及个人能力要突出。

迈克-马龙越想越兴奋,快船这套阵容配置,如果能加持上这篇文章所说的“无限错位”进攻效果,结果一定非常美妙。

这种战术体系属于“无差别打击”,对手只能在阵容和个人能力上予以针对,也就是说伱要每个位置单防能力、大防小、小防大能力都很强,才能应对上“无限错位”这一套,否则仅凭一些战术上的针对,软件上是无法抵抗的,只能硬件上怼。

放眼联盟,有哪个球队有这种能应对无限错位的球队呢?

只有一个,那就是快船自己。

正因为想太多想太深,迈克-马龙才心不在焉,把指挥调整的工作给落下了。

而迈克-马龙的话正好戳中的闵聪达的心窝子,他正是希望快船球员能善用错位。

所以听到马龙的话,泰伦-卢还在发愣呢,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呢?

闵聪达给出了回应:“我认为迈克说的对,他的想法很好。不过一场比赛可能很难执行,大家慢慢打,尽力而为。毕竟这一场比赛的胜利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冠军,以及更多的冠军才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