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谋远虑(1 / 2)

2012年投入使用的巴克莱中心有17732个座位,加上VIP包厢和加座,一场比赛能容纳18000名左右观众观看比赛。

虽然座位数量比一些传统球馆要少,但更少的座位意味着更为合理的布局,更为宽敞的空间,更为现代化的设计,还有更多服务球迷的店铺、设施。

这座曾经让篮网破产,陷入财政危机的场馆,如今已经是全联盟看球感受最好,服务最周到的球场。

本赛季在拿下科比组建四巨头以后,篮网队季票大卖,日常套票、散票更是场场售卖一空,球队的财政情况好转,俄罗斯老板小赚一笔——以他的资产体量,篮网今年的利润只能算小赚。

不过能赚钱已经很不错了,说明篮网已经彻底从之前的财政泥潭中摆脱了出来,也说明科比的票房号召力是真的强。

如果只有皮尔斯、加内特,篮网恐怕很难达到现在的高度,论人气和状态,他们都不如科比,在今年的MVP评选中,科比能排在第三位。

巴克莱中心的VIP包厢,每一间的装修都各具特色,因为是新的球馆,所以显得更为豪华。

此刻,闵聪达正坐在包厢的皮沙发上,嘴里叼着一根雪茄,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快船和勇士的系列赛在前天就结束了,快船兵不血刃,相当轻松的击败对手杀入总决赛。

闵聪达得以空下来,来到布鲁克林观看这第六战,看看篮网是否能成为快船总决赛的对手。

而坐在闵聪达旁边的,是个满头银发的小老头,他双手十指交叉端坐,静静地看着场地中央,显得若有所思。

这个小老头正是大卫-斯特恩,和前两年相比他瘦了一些,脸色没有在任时那样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相反人显得有些干巴,眼神也呆滞了不少。

果然人一旦从最高权力的位置上退下来,就很容易衰老,另一方面2011年停摆时的那次脑出血,对斯特恩的影响也不小,导致他身体比过去弱了不少。

最近两个赛季,大卫-斯特恩依旧是名义上的联盟总裁,亚当-席尔瓦是代总裁,等到本赛季结束后,进入2014-2015赛季,斯特恩将彻底退休,席尔瓦总裁头衔前的“代理”二字也将摘掉。

在正式卸任前,斯特恩继续在联盟发光发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NBA做事。

在前段时间结束的新转播合同谈判中,斯特恩亲自出马主导谈判,为NBA争取到了一份270亿美元的超级大合同,从2016年开始执行。

这对NBA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消息,这意味着NBA的收入将提升一大截,工资帽也将往上攀升,NBA将进入亿元合同满天飞的金元时代。

这一切都离不开斯特恩30年的耕耘与积累,将联赛打造成了最具知名度的商业体育品牌。

他对NBA这份事业有着超越生命的情感,是他毕生的心血,为此他殚精竭虑。

今晚是斯特恩主动约闵聪达在巴克莱中心看比赛的。

如果快船今年拿下三连冠,将是斯特恩时代的第三个王朝。

30年,3个王朝,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是极具传奇性的,对NBA品牌是极大的加成。

但高瞻远瞩的斯特恩,却从快船的成功中闻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因为快船的成功是非美式的成功,如果未来要讲述快船的故事,人们会惊讶的发现这并不是一出经典的“美式超级英雄”的传奇,最典型的就是迈克尔-乔丹的芝加哥公牛。

哪怕篮球不是世界第一运动,但乔丹的生涯传奇,依旧铸造了一座美式体育精神的神像,他的影响力、传播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斯特恩不指望再出现第二尊这样的神像,詹姆斯曾经有这种可能,但这场比赛打完,勒布朗-詹姆斯很可能彻底退出追逐乔丹的行列。

科比+奥尼尔,尤其是科比,在新时代的影响力无限接近乔丹。

这也是为什么2002年,联盟无论如何都要托湖人一把,少一个冠军美式英雄就不够完美了。

可是快船呢?这是一支什么样的球队?

理论上来说,斯蒂芬-库里应该是这个球队的神,新时代的偶像。

无论是他的状元秀身份,入队时间,数据,还有今年的MVP奖杯,以及他开创性的打法,都符合成神的要素。

可虽然库里粉丝无数,尤其在年轻球迷中影响力极大,但他显然不是乔丹式的超级英雄,他身上“神性”的地方太少了。

什么人能被“神化”,身上必然有许多普通人没有的,难以企及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要非常非常明显,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乔丹的身材、相貌,超群的身体素质,他打球的颠覆性,都是吹捧他神性的外衣。

可库里,偏偏将神性的外衣脱了下来,他看起来身体素质平平,长了一张娃娃脸,扣篮都费劲,喜欢扔三分球,感觉是一个身体素质平庸的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NBA生存所采取的一种投机取巧的生存方式——虽然这种印象是不正确的,但它确实普遍存在,知道现在这种偏见都无法消除。

这就导致库里有海量的年轻球迷,但联盟很难对他造神,他不是超级英雄,而是一个平民英雄,一个瘦弱的小个子逆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是NBA传奇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很难成为主旋律。

作为可能是体育史上最优秀的真人秀导演兼编剧,斯特恩意识到了故事新主角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那就是洛杉矶快船这支球队。

现在的快船,让斯特恩联想到了那个曾经垄断总冠军的绿色巨无霸,波士顿凯尔特人。

一缕青烟飘到了斯特恩的鼻子跟前,斯特恩咳嗽了几下,转头对闵聪达道:“别抽雪茄了,我最近咳嗽。”

闵聪达这段时间刚迷上雪茄,感觉这玩意儿比抽烟过瘾,而且很有范。

他将雪茄燃烧的一头在烟灰缸熄灭,掏出雪茄剪将那头剪掉,收进了雪茄盒里。

“你什么时候开始抽这该死的玩意儿了。”斯特恩问道,他对雪茄、香烟这类东西说不上深恶痛绝,但也绝对没什么好感。

作为一个心脑血管病人,他平时是绝不会碰这些东西的。

“在我开始习惯拿总冠军的时候,总裁先生。”闵聪达回道。

自从他不再沉迷于让快船破产后,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比得精神病之前更精神了。

斯特恩听到闵聪达话,内心一阵不适,不是因为闵聪达的话冒犯了他,而是他的话让斯特恩想到了一个人——里德-奥尔巴赫。

那个手里攥了十几枚戒指,差点将NBA变成绿衫军后花园游戏的人。

可以这么说,斯特恩在1984年上台后,工作的一大重心就打击奥尔巴赫为首的凯尔特人系对联盟的侵蚀和垄断,最终斯特恩成功了,让凯尔特人变成了一个普通的NBA球队,而不是垄断联盟资源的巨无霸。

为此,斯特恩还豢养了另外一个巨无霸,洛杉矶湖人。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斯特恩和奥尔巴赫的争斗,是对联盟权力、人脉、资源还有规则的博弈,但本质上是理念之争,往大了说是意识形态的争斗。

如果非要将NBA历史一刀切两段的话,1984年绝对会是很多人下刀的那一年。

在斯特恩上台之前,NBA是一个区域性质的,带有浓厚地域对抗色彩,具备传统美国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发源于奈史密斯、美国大学篮球和NBL)的篮球联盟,奥尔巴赫是这套规则体系中的佼佼者,是最成功的一个。

当斯特恩上台后,他的格局更大,眼光更为长远,看到了北美大陆之外,放眼全球,他具备的是国际化的视野,致力于将NBA打造成一个统一的、规则明确完善,能向全美乃至全世界推广的商业品牌。

前者松散,强调差异化、地域化,后者紧密,强调平衡、利益共同体。

最后格局更大的斯特恩获得了胜利,彻底改变了NBA的风貌,打造了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篮球还是那个篮球,但NBA不是那个NBA了,红头玩转的那一套,完全不管用,新老交替,他彻底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