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原因(2 / 2)

机器声一响,25名男兵再也顾不上马耳它了。由于有了一班的加入,搅拌机上料增加了1人,从搅拌机向楼下送料的泥斗车增加了2人,楼下上料增加了1人,拽绳增加了1人,而班长罗绍环直接上楼加强到灌注小组。

在女兵的众目睽睽之下,加上卷扬机的革新技术,速度飞快,仅仅一个多小时就干完了一圈。

四层小楼,只需要加固三圈,这个速度,如果司令部大楼会议散的迟一点,可能机务站这边的加固晚上六七点就可以干完。

这罗绍环也是左撇子,他一上来,王珂的压力顿减。说起来好笑,最初的浇注,是两个人把重达几十斤的料桶抬起来,举起来,再向槽里倒混凝土,现在是一人一桶,一左一右,主打的就是配合。

有两个左撇子和两个右手,至少能轮体。王珂便从脚手架下来了,他找到老班长黄忠河商量,干脆人歇机不歇,节省时间,派几个人把晚饭弄到工地上吃。

“我看行,我来安排。”黄忠河满口答应,很快就把这活又交代给了薛林。

老兵薛林正带着几个人负责筛沙子、搬水泥和向搅拌机里上料,为了配方准确,三车沙、三车石子、两袋水泥。上水的事则由开搅拌机的黄忠河亲自掌握。

王珂又来到搅拌机上料的地方,这几天他都在脚手架上,几乎没有仔细地看过无线班战士的作业。

上料的地方一站,他很快就有了感触。

水泥完全是新兵李进包下来了,每次两包水泥都是从几十米外的防雨棚下扛过来或抱过来的,一包水泥50公斤,一天至少100包,也就是说,李进一个人每天至少要搬运、装卸、拆封五吨水泥。

水泥包不是娃娃,抱也好,扛也好,那个脏啊你懂的;而拆卸水泥包的封口线,再把它从袋子里倒出来,戴着手套你行吗?不戴?手套一天下来,你的双手上的皮都被烧的像树皮一样,全是皱。

而上石子也不容易。铁锹铲石子,你根本想不到有多难。在送到搅拌机的料斗前,还不能沾有泥土,不能有杂物,否则混凝土就不干净,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这项工作是由薛林带着另外两个兵包下来的,一包水泥要三车石子,也就是这位不吭不哈的老兵,每天铲动的石子和沙子更是在二十吨以上。

老是以为脚手架上浇注才是最辛苦的,现在来看,李进和薛林应该是全排的最辛苦兵。

看到这里,王珂的心头没来由的一酸。

“李进、薛林,还有所有人,休息十分钟。”王珂大声地喊道,说完他就拐回头,去找王明生。

“王明生,交给你一个任务,琢磨一下,有没有一种铁锹,铲石子特别方便,又不会铲到地皮?”

“排长,你什么意思?”

“你去看看薛林上料就明白了。”

“是!”说着,这边地上的混凝土全部上完了,王明生把电机一关,立刻跑到搅拌机那边去“体验生活”了。

转了一圈,王珂再次爬上脚手架,现在浇灌速度果然厉害,第二层已经延伸出去很大一截。夕阳把西边的山峦染上一层金灿灿的光,看着就舒服。

“排长,我得和你解释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嘴宋睿民也爬到脚手架上,倚在王珂的身边。

“什么?”

“就是刚刚我们为什么来迟了?”

“不是去看通报耽误了吗?”王珂闻言一诧。

“那只是巧合,我是去连部工兵铲和工兵镐。”

“等等,你们去训练倒个混凝土,借啥工兵铲和工兵镐?”

工兵铲和工兵镐是炮兵连的常用装备,换成大白话说是小铁锹和小铁镐。

“是啊,是啊,可我们在挖坑埋双杠架、单杠架的时候,意外在下面碰到了点麻烦。”

呵呵,这个可以理解,那板房东侧还是山地,底下的石头多呗。但看宋睿民的认真样,王珂还是有一搭无一搭地问:“什么麻烦?”

“我们在下面发现了一层城墙砖。”

王珂的眼神迅速地凝成一个点,他看向宋睿民,然后问:“确定是一层?”

“是。”

这个信息量有点大,一层城墙砖,古墓,还是古城遗址?

“你们怎么处理的?”王珂问道。

“没有处理,只是挪动一下位置,在旁边重新挖坑浇注上了。”

“你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排长,你看要不要向连队报告?也许就是一层城墙砖。”

“嗯,你说的对,眼下施工任务这么重,的确不要节外生枝,大惊小怪。”王珂心里有数了,暗自打算,等明天让谷茂林去看一下就可以,不过,这半山坡上,哪来的一层城墙砖呢?

不过这里可是九大处,过去文人骚客云集的地方,历朝历代,皇城根下,有点遗迹根本不算什么。

是的是的,这京都的军区大院别再闹出什么其它的动静,影响不好。

想通了这点,他拍拍宋睿民的肩膀说:“今天晚上我们的任务很重,等有时间了,我们全排请个假,去西墙外的九大处转转,听说那里的红叶很漂亮。”

“好的,排长,我下去了。”

“对了,我刚刚和老班长说了,他们统一安排人回去打饭,你下去和电话班、一班都说一下,我们今天晚上就在工地吃饭,不回去了。”

“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