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八座议事(三)(2 / 2)

晋中镜 兔儿知秋 3047 字 2023-05-20

谷繐</span>

当时崔林和傅嘏都对刘劭考课法提出了批评,因考课法本身不适合当时实际,内容繁杂,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中正品第和考课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有冲突之处,最终阻碍了考课法的执行。后来齐王曹芳时也有诏令王昶修撰《百官考课》,到西晋杜预也奉命制定考课法,同样没能施行。

曹魏考课法是以法治吏,根本目的是打击门阀大族,巩固中央集权,到了西晋,规定吏部和中正共同完成选署任务,这种制度本身设计很好,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弊端重重,因为中正将官吏治绩优劣纳入“品”、“第其升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侵夺了朝廷的考课法。

华混此时就是想让崔随出面压一压山允的气焰,王衍还不忘煽风点火,“崔兄,你觉得这改革方案可行吗?”

崔随答得十分从容:“法令贵在执行,是否可行,吾等说了都不算,何况这本奏疏是张司空从中书省拿过来的,最后也不是由吾等来决定。”

崔随并未表态,只是轻描淡写的把难题推给了中书省,刘颂和山允的背后就是司马衷,此时没必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

其实司马衷是想把这个难题丢给坚守九品中正制的陈准,他不可能把江统的奏疏压下,也绝不会在御前驳回奏疏,故而让尚书省诸曹商议,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田制改革不能实行。

这样绕来绕去,结果都是一样,到时候司马衷问起来,陈准还可以名正言顺的甩锅给尚书省。

崔随也是提醒在座的人,简单议一下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较真。

郭彰扫了一眼庾珉,说道:“中书省能裁处的事情,我们尚书省岂敢代劳?”

听到这里,山允的目光与刘颂碰触一下,二人心中都有些愤懑,当年刘颂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职希迁,考课能否,明其赏罚,无奈陈准联合贾郭一党极力反对,此改革没能实行,而今某些人又在故作姿态,办最卑鄙的事,说最漂亮的话。

接下来王衍就谈到了司马乂因协助司隶校尉阻止东瀛公司马腾谋逆立了功,被复封为长沙王,司马衷更有意让他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兼领并州刺史,对于这件事,他们几乎没有异议,并州那个穷地方连年闹灾荒,又有胡人、黑山贼等流寇,难以约束,加上刚出了个谋逆的宗室,根本没人愿意出任并州刺史。

司马衷突然启用不受宠的司马乂,这步棋,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