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男主极品亲娘票(1 / 1)

万娘子前脚刚跑去跟顾氏说,新知县没规矩,竟然宠妾灭妻。 而顾氏呢,后脚就跑去巴结那个侍妾薛姨娘了。 是,县尊势大,想要讨好他,就要从他的宠妾入手。 可妾就是妾啊。 顾氏呢,是正妻,是朝廷都赞许的节妇。 她却跟个卑贱的、没规矩的小妾混在了一起,还、还巴结对方! 那么大的一个药铺,就送了一半给薛姨娘。 幸而新知县虽然蠢了些,也还没有蠢到家。 知道自己新来乍到,也知道顾氏名声好,他转头让薛姨娘给了些银子,权当买下了一半的股份。 唔,就是市价的三分之一吧。 顾氏肯定吃亏,可也好过一文不要。 万娘子知道孤儿寡母的不容易,过去有崔太太庇护,现在顾氏想如法炮制,找上新知县当靠山。 但,你可以去找原配太太啊,跟个侍妾搅合什么? “蠢!真是蠢透了!” “生生带累了青云的名声。” 赵青云可是县里最年轻的秀才,是县学的廪生。 多少人家都看好这个孩子? 还有一些富贵人家,争着抢着要招赵青云做女婿。 就是万娘子自己,若没有丈夫的偏心,她也想把女儿嫁给赵青云。 结果呢,顾氏闹出这么一出。 自甘下贱! 没规没矩! 她这么一胡闹,旁人怎么看待赵青云。 随后的事实,也验证了万娘子的话—— 原本有些富商,还想提前投资赵青云。 可顾倾城来了这么一出,那些人都有些退缩了。 赵青云确实是个潜力股,可他亲娘不靠谱啊。 不懂规矩,无所顾忌,动不动就惹出祸端。 有这么一个亲家,闺女有这么一个婆婆,想想就后怕。 就是薛姨娘,本来也看好赵青云。 自家老爷都说了,赵青云是个好苗子,都不用旁人扶持,就能扶摇直上! 他现在还是个农门出身的小秀才,将女儿许配给他,自家还是低嫁。 赵家必须捧着供着自家女儿。 等他将来发达了,也要感念岳家的“提携”! 薛姨娘的长女今年十一岁,算着年纪,跟赵青云正合适。 而且,先定亲,自家就有主动权。 将来赵青云确实有出息,能够考中举人,再成亲也不迟。 若赵青云伤仲永,屡试不第,也可以反悔。 进退都可以,薛姨娘越想越满意。 但,她万万没想到,赵青云的亲娘这么不靠谱。 如果换成别人,薛姨娘只花了几百两银子,就得了这么大一个铺子,她只会得意。 偏偏这个人,是她看好的女婿的娘! “不能嫁!有这么一个糊涂、拎不清的婆婆,绝对不能嫁。” 薛姨娘连连摇头。 她虽然是宠妾,是破坏规矩的既得利益者。 可到了自己女儿这里,她还是希望男方家里能够守规矩。 毕竟她的女儿是正妻,而礼法保护的是正妻、嫡子的利益。 薛姨娘更知道,有个不靠谱的婆婆,对于儿媳妇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婆婆不好,儿子再优秀,也不能嫁! 新知县却有些犹豫:“顾氏或许只是想谋得咱们家的庇护呢。” 心,应该是好的。 就是行事有些不妥。 薛姨娘暗自冷笑:好心办了坏事,难道就可以原谅? “坏事”是结果啊,结果是坏的,那整件事就是坏的! 薛姨娘敢打赌,顾氏这样的“糊涂”,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一语成谶啊! 这件事的风波还没有过去呢,顾倾城又来了个骚操作—— “什么?顾氏把自己卖药铺的银子,拿去开武馆了?” “不是开武馆,而是被邻居哄着入了股!” “啧啧,河阴县这么小,练武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开个武馆,能有个屁的生意。” “就是就是,我看啊,就是那个邻居狡诈,看准了顾娘子是个好糊弄的,说得天花乱坠,把她骗得团团转。” “……赵小秀才,真是可惜了!” 河阴县不大,有个什么新鲜事,真是瞬间就能传得人尽皆知。 茶楼酒肆、大街小巷,大家都在讨论。 县学里,从教谕到学生,都朝着赵青云投去同情的目光。 大家都知道,上任知县离任,赵家就没了庇护。 那么大一个药铺,肯定是保不住的。 随后,顾娘子果然把药铺给贱卖了。 虽然是贱卖,可也有五百多两。 这么多银子,完全可以支撑赵青云考上举人。 没想到哇没想到,顾娘子太能作了,居然随随便便就把这些银子都“败光了”。 给人投资开武馆? 哼,还不如丢去护城河呢。 至少还能听个响儿! 没了银子,也没有靠山,赵家这几个孤儿寡母,可该怎么活? 赵青云:……谁说我家就几百两银子? 谁说我阿娘犯蠢、做了糊涂事? 赵青云还带着稚气的脸上,看不出息怒,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阿娘! 干得漂亮! 他的母亲再一次精准的“歪打正着”啊。 新知县到任后,去县学的时候,单独见了赵青云。 赵青云非常清晰的感受到,新知县对他嫉妒又欣赏。 嫉妒嘛,赵青云可以理解,自己是年少英才,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 而新知县呢,二十多岁的秀才,三十多岁的举人。 考中进士的时候,都快四十了,是可以自称“老朽”的年纪! 平庸的上位者,自然嫉妒天才的少年郎啊。 新知县的“欣赏”,就更好理解了。 嫉妒归嫉妒,但天才就是天才。 人,未必都有才爱之心,却都“赌”的天性。 遇到了好苗子,提前投资,更是许多成功者想要获得进一步成功的法门。 而招揽人才,还有什么比联姻更牢靠。 新知县看赵青云的时候,俨然已经带了几分相看女婿的架势。 新知县家的小姐,赵青云敬谢不敏。 宠妾灭妻,不只是家风不好,关键是太蠢! 有这么一个岳父,只会拖后腿。 赵青云早就有明确的目标,也在踏踏实实的朝着目标奋进。 他断不允许有人搞破坏。 就在赵青云想着如何拒绝新知县,却又不会招致新知县的记恨时,亲娘来了这么一个“双连击”! 新知县再也没有单独召见赵青云。 偶尔见了,也会用一种可惜的目光看着他。 孩子是真心好,可惜亲娘太奇葩。 糊涂、败家,耳根子还软。 新知县一家来到县城的时间久了,也就听闻了更多顾娘子的“奇闻”。 买刀、厚葬乞丐什么的,已经是老黄历了。 巴结侍妾、被骗银子,也已经慢慢过去。 赵家的最新笑话是,顾娘子不知听了哪里的江湖骗子胡说,认定这两年赵小秀才运势不好,要去道观躲灾。 哭着闹着,非要让读书的赵小秀才从县学退出来,转而去隔壁县的一个鸟不拉屎的道观。 县城的百姓们:……这还是亲娘吗?她到底知不知道儿子读书要紧? 可怜赵青云,虽然不乐意,可碍于孝道,没有拒绝,竟真的收拾了行李,带着几个堂兄、表兄直奔那个道观。 看到赵青云随行的队列中,居然还有顾家的小辈。 很多人忍不住嘀咕:“顾氏也开始吃里扒外了,竟这般抬举娘家人。” “呵呵,所以才说她糊涂啊。刚刚有了贤妻良母的好名声,就开始胡闹!” 当初无数男人会吹捧顾氏是贤妇,就是因为她不记前仇的把婆家当成一家人,而跟对自己有恩的娘家人极力撇清关系。 结果呢,这才三年时间,顾氏就“露出了真面目”。 她呀,跟那些养不熟的媳妇儿一样,骨子里更向着娘家。 抓住机会,就想方设法的倒贴娘家。 不但把侄子、侄孙接到了县里,塞到了儿子身边,还把侄女也养在跟前。 这赵家的钱和物,都便宜了姓顾的。 顾倾城一连串的骚操作,彻底坐实了她荒唐、糊涂的骂名。 而赵青云也成功在县城销声匿迹,不再是众人(包括新知县)都关注的风云少年。 赵青云去了道观,不但赢得了安静的读书环境,还遇到了一位在此静修的当世大儒。 大儒惜才更爱才,当下便收赵青云做了关门弟子! 顾倾城:……这个还真不是我谋划的! 只能说,赵青云不愧是男主,走到哪儿都有奇遇。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顾倾城守着小儿子,身边还有娘家、婆家的好几个侄女儿伺候,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很快,秋天到了,新一轮的乡试即将开启。 年满十五岁的赵青云,俨然长成的翩翩美少年。 赵家、顾家都派了人,护送他去府城考试。 喜报传来,赵青云再次刷新了历史—— 十五岁中举,还是头名解元,在整个齐州,堪为第一。 报喜的人敲锣打鼓的来到书院后街,柔柔弱弱的顾倾城走出门来,高兴的接受所有人的恭贺。 大把的铜钱,如同雨点一般撒了出去。 隔壁的郑家也来喜报,十六岁的季克己也榜上有名。 虽然只是最后一名,却也是正经举人了。 可惜,他还是吃了年长一岁的亏,风头再次被赵青云遮盖得严严实实。 第二年轻的举人? 世人只会记住第一,谁会记得第二、第三? 饶是郑先生百般安慰自己,也忍不住泛酸的犯嘀咕:难道赵青云就是专门来克季克己的? 总是压他一头! PS:一月的最后一天了,再喊一句:求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