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扩张的余波(1 / 1)

顾幼仪是否重生,是否能够在北朝折腾出一番事业,对于顾倾城来说,都不算什么。 前世种种,她早已不在意。 今生的目标,顾倾城也早已确定。 她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的经营岭南。 罗州已经被顾氏拿下,不是靠着武力,而是靠着实打实的利益。 只海盐一项的利润,罗州刺史就成了顾家最坚定的盟友。 话说这年头,被打发到岭南这种蛮荒之地做刺史,几乎形同于流放。 罗州刺史不是世家出身,只是一介寒门子。 寒门并不是说真的穷,而是曾经显赫过,只是近几代人没有出过三公、九卿之类的高官,这才成了所谓“寒门”。 罗州刺史不是寻常百姓,家里也有藏书、有田庄。 但,到底不是世家子,在官场倾轧中成了牺牲品,被发配到了罗州。 来到罗州后,刺史便十分消沉——都被流放了,仕途还有什么希望? 就连敛财,咳咳,就罗州这偏僻蛮荒的破地方,到处都是黑户,连赋税都收不上来。 想贪,都没得贪! 就在罗州刺史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的时候,顾氏来了。 顾衡顾佑安,曾经的顾相公,出身高贵、身居高位。 虽然被陈靖所迫害,不得不来到了岭南。 不过,人家可不是普通的被流放的人犯,只是来避祸的顾氏掌舵人。 不看别的,只看顾氏那一长串的队伍就知道,顾家仍然是顾家。 这么一群人里,只有祖孙两个主子,却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罗州数一数二的邬堡,还迅速聚拢起上千号人。 另外,还有建康、甚至是北朝的人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的来到岭南。 “顾氏有大志向啊!” 罗州刺史只是出身比世家子略差些,却也是在繁华之地、锦衣玉食的长大。 起码的智商,应有的见识,他都不缺。 再加上,到底在官场沉浮多年,该有的政治敏锐度,他也都有。 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顾氏这么一个有钱有势的野心家,对于自己来说,绝对是个机遇! 就算不能保证将来一定飞黄腾达,也能确保眼下的利益——钱! 罗州刺史在顾氏盐场都有股份,不多,只有一股。 但,靠着一股的红利,每年罗州刺史都能得到十几万贯的收入。 十几万贯啊! 都够他好生钻营,将自己重新调回京城了。 这还只是一年的收入。 罗州刺史已经跟顾氏合作了四年,库房里的铜钱都堆满了。 各种金银珠宝,更是一箱又一箱。 罗州刺史见过钱,不是眼皮子浅的人。 可,唉,顾氏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他只能继续装聋作哑,任由顾氏在罗州疯狂扩张。 顾氏也果然厉害,不但在山下开垦荒地、招兵买马,就连山里的“野人”也被顾氏驯化。 听说顾家的小女郎,还跟黎部的女头人“结拜”。 啧啧,好好的世家贵女,怎么也学着堕落了? 自甘下贱,跟未开化的蛮夷搅合在一起,也不怕污了顾氏的清名。 佑安公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溺爱孩子。 就算岭南天高皇帝远,也不该丢弃世家的规矩啊。 罗州刺史一边数钱,一边暗暗唾弃顾氏祖孙。 不过,也无所谓了,只要给钱,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顾氏愿意做什么,就随意! 在罗州刺史近乎“渎职”的纵容下,顾倾城由下而上的得到了整个罗州。 “接下来就是越州!” 顾倾城看着舆图,开始进行下一步计划。 罗州与越州相邻,山林都连在一起。 比如黎部,他们的山寨就位于越州与罗州之间。 而顾倾城当年通过官府购买的山林,就是黎部的地盘,根本不好判断到底是归属于罗州还是越州。 顾倾城不差钱儿,她本来就有筹谋,索性就给两边的官府都送了钱。 罗州已经被拿下,越州刺史看到了隔壁同僚的“富贵”日子,其实早就心动了。 接到顾倾城的拜帖后,他那叫一个翘首以待啊。 顾倾城与越州刺史的商谈非常顺利,顾氏盐场的规模再一次扩大。 越州这边的盐场,顾倾城分润了一股给越州刺史。 嗯,顾倾城深知送礼的真谛,盐场才刚刚开始,她就命人给越州刺史送去了一牛车的铜钱。 越州刺史:……太豪横了! 眼睛都要被金灿灿的铜钱闪瞎了。 越州刺史完全没有挣扎,直接倒向了顾氏。 当然,不管是罗州刺史还是越州刺史,见识到顾氏在越州攫取的财富时,心中都有过其他的想法。 比如“强取豪夺”啦! 但,两位刺史没有彻底被金钱冲昏大脑—— 顾氏有钱,顾氏特喵的还有兵! 顾氏邬堡的部曲,明面上就有上千人。 还有持续从各地跑来投奔的游侠儿,以及被流放岭南充军的军户。 就连罗、越等州郡的治所军营,似乎都被顾氏渗透了。 两位刺史敢打赌,只要自己敢对顾氏下手,自己这边刚刚集结人马,顾氏那边就会雷霆出击。 到时候,产业摸不到边儿,自己以及家人的人头可能就要换个地方了。 要么跟着顾氏一起发财,要么一死一户口本,如此答案明确的选择题,两位刺史还是会做的。 所以,哪怕顾氏在自己的地盘上大发横财,两位刺史也不敢真的动手。 算了算了,顾氏吃肉,好歹也给自己分了一碗汤,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哦不,是要知足! 越州刺史直接服软,半点含糊都没有。 顾倾城:……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 越州的顾氏邬堡迅速进入到了建设阶段。 建康、北朝等,又悄悄派来大批的人手。 乱世啊,南北争斗不断,百姓们不断要经历兵灾、天灾等。 如此也就产生了大量的流民、难民。 顾倾城最缺的就是人手。 于是,不管是南朝的族人,还是北朝的父母,都给顾倾城源源不断的送来了“移民”。 越州的顾氏邬堡很快就被建好,偌大的城池,比越州府城还要巍峨、坚固。 越州刺史:……无所屌谓,只要给钱就行!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越州有顾氏邬堡坐镇,治安状况竟比过去都要好! 人家顾氏又是出钱又是出人,自己也能得到好处,何乐而不为? 越州刺史“难得糊涂”了,但越州当地的豪族却不干了。 “黄氏、陈氏,都是越州有名的望族!” 说话的是阿黎,她是顾倾城身边最早的客女,经过几年的磨炼,已经成长为顾倾城的助手。 她比顾倾城大三岁,今年已经十六了。 跟一身蛮力的阿蛮不同,阿黎更像个“智多星”。 当然,她的智商远不如顾倾城,但对于一个“助手”而言,阿黎还是非常称职的。 越州的顾氏邬堡,阿黎就是主管之一。 当然,明面上的统领是顾氏的一个族人,负责对外的应酬。 而暗中的“影子”,就是阿黎等一众娘子兵。 “黄氏和陈氏?” 顾倾城一边看着手里的资料,一边听阿黎回禀。 “对!几十年前战乱,黄、陈两大家族从内陆迁了过来,在越州落地生根。” 阖族迁徙,来到异乡后,继续聚族而居。 人多,力量就大。 且两大家族本就富贵,很快就成了越州的望族。 他们利用朝廷对于岭南的疏忽,趁机大肆圈定地盘,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顾倾城的到来,虽然没有直接侵占他们的利益,却还是靠着海盐的暴利收入,让两大家族眼红。 黄、陈两大家族也是有盐场的。 不过,他们是采取传统的煮盐法。 耗人力,耗木材,还特喵的耗费铁锅! 成本很高,卖出的盐价也就更高。 而顾倾城却像个行业搅屎棍,顾氏盐场直接把海盐的价格打了下来。 如此,黄、陈两大家族的利益就受到了损害。 “顾氏到底想要做什么?” “就算他们是吴郡名流,也不能肆意妄为啊。” “哼!什么吴郡顾氏!这里是越州,不是吴郡!” “对!强龙不压地头蛇,况且我们两家也不是寒门庶族!” 他们也是世家! 咳咳,虽然是自封的。 但在越州这个地方,黄、陈两家的势力极大。 他们、他们也想试着跟顾氏掰个手腕。 “黄兄,听说府上未来的新妇与那顾氏女是手帕交?” 黄、陈两家主事人凑在一起商讨对策。 有人就忽的想到了什么,开口问向黄家家主。 黄家家主的嫡长子名叫黄延年,与黎部头人黎明珠有婚约。 以前,还有人嫌弃黎明珠是个蛮夷女子,粗鄙、上不得台面。 但,随着顾氏的崛起,黎部居然也跟着兴旺起来。 黎部疯狂新建甘蔗园,只靠制糖这一项,就赚得盆满钵满。 黎明珠不但是个山寨头人,还有这么一个会下金蛋的产业,黄家不再排斥这门亲事。 就连其他的家族,也都不再冷嘲热讽,反而有些羡慕黄家眼光毒,知道提前下注。 黄家家主听人提到了自己那没过门的儿媳妇,眼底都带着得意,“没错!黎部的甘蔗园,就是跟顾氏合作的。” 而黎部会有如此的发展,也多亏顾氏的扶持。 联想到两方的主事人都是小女郎,大家便会先意识的认定她们有着深厚的友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