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进军欧罗巴?(2 / 2)

靖明 冬三十娘 272 字 7个月前

衮必里克派在那边的部族,是从吐鲁番绕回去的。这么大的动静,吐鲁番、西藏那边其实知道得更早。

如今,青海一带大明也很难以绝对的实力稳守。只不过河套和宣宁大捷的消息传过去之后,吐鲁番、西藏那边并不敢轻举妄动。

对那个方向,大明君臣定下的方略就是大举兴办边市,先让西域诸族接受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同时也依靠商路让西北那边打下更好的基础。

聂豹之后是林希元,这个做了数年《明报》总编的人物,他去的是河套。

从企业之中再转任文官重臣,林希元是第一人。

“茂贞,朕的诸多想法,你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应德也十分清楚。”朱厚熜笑着对他说,“河套能不能成为塞上江南,边区汉民和归附蒙民能不能活得和睦,阴山北面的部族能不能慕王化来投,朕相信你和应德能办好。”

林希元这一去,也跟聂豹一样是正三品,自然期待异常地再做表态。

而郑晓过来的事,也与河套有关。

“总军备部与群牧监已经在河套勘察。”郑晓过来就是汇报了,“设多少苑监是小事,但养马雇多少汉民,雇多少蒙民,如今有些争议不决……”

这个见面的时间就更久一些,徐阶知道是与将来彻底绝虏患的马政有关。

如今马政实则已经主要通过群牧监这个企业在做,但是河套、宣宁有了大批投降归附的蒙民,朵颜三部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也进入新阶段之后,就有了诸多变化。

同样,青甘边市那边,还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西域好马。

外边的门房那里,金坷垃还在继续等。

他倒是很有耐心。他只有个县爵的封赏,这里人人都是官。

其他人都很有耐心地闲聊着,他虽然插不上嘴、也没人找他搭话,但无非就是今天一直呆在这等候传召而已。

等到了快中午时,却只听得外面的声音,军务总参谋夏言及兵部尚书一同来了。

门房内的人一时噤声,不知道是不是北征大军的军情。

但不闻报捷声,而夏言两人直趋御书房,显然是另有大事,于是众人一时各有心思。

御书房内,朱厚熜听他们过来,没有避着郑晓,让他们直接进来了。

“何事?”

“陛下,急递刚刚入京的奏报。通政使司送到了臣那边,臣未得传召,问了问才知陛下正召见诸臣,只怕还不曾御览这刚到的奏报。臣心里着急,便来请见了。”

朱厚熜有点意外:“什么事能让你这么着急?”

夏言把那奏疏递给了黄锦,嘴里已经在解释:“是翁总司从马六甲呈回来的奏报。一路顺风,这回只用了二十日便到了广州,随后一路入京。南澳伯提了个想法,臣觉得似有可为,按捺不住。”

朱厚熜疑惑地翻开了奏疏,看着翁万达递回来的消息。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翁万达在奏疏里先详细介绍了他到马六甲之后的情形。

看着看着,以朱厚熜如今的定力,他都不由得呆了呆,微张着嘴。

阿方索这家伙,是放飞自我了吗?

夏言跃跃欲试:“陛下,臣以为,可行啊!”

朱厚熜哭笑不得:“可行吗?朕怎么不觉得?”

夏言奇怪地回答:“按那胡安所说,葡萄牙国主不甘败绩,竟调遣了大小近百战船远航而来,国内极为空虚。而那什么旧印度总督已被押送回西洋,新印度总督又已被擒。若能施巧计,制服了舰队将官们,那大有招降整个舰队的可能啊。若再还征葡萄牙,大明在那西洋不就有了个桥头堡?”

“阿方索这家伙敢于出海,骨子里当真是大胆。”朱厚熜连连摇头,“哪那么简单?就算能把舰队将领们都制服,招降了舰队兵卒,你以为杀回葡萄牙,就能轻易夺了国主之位?阿方索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血脉、人缘在那里坐稳位置。”

这家伙仗着有大明撑腰,现在竟冒出这么大胆的想法。

在欧洲,国与国的王室之间多复杂的姻亲关系?还有宗教方面教皇的承认问题。虽说教会力量已经在衰退阶段,但号召之下,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看准海贸利益,难保不会群起而攻。

而海上、陆上的争战,难道阿方索还指望大明万里迢迢为他输血、站稳脚跟?

他都离开欧洲多少年了。

异想天开。

“陛下,退而求其次,若招降了舰队,占了他们在那印度的果阿一带,这回那葡萄牙国主总该屈服了吧?”

夏言任上有了宣威外滇、南洋之功,又有了青海、河套、宣宁的复土大功,现在对于开疆拓土极为热衷。

于他而言,若是还能把飞地拓展到史书中天竺那里的海边,那将是何等可以夸耀之事?

所以他现在当真很着急地希望得到皇帝的首肯,让他可以支持阿方索去做这件事。

朱厚熜没说话,默默地思索着。

马六甲是肯定会掌握在手里的,但印度那边有个支点,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有没有必要?

毫无疑问,阿方索重归大海之后,野心已经冒了出来。

不是说他已经不再臣服于大明了,但飞地这种事,尤其是东西方海上贸易极为重要的中途据点这种事,代表的就是庞大的利益。

数十年后,利益自然自成一体。

现在要支持阿方索做这件事,那就需要赵俊他们帮着出力。

能成功的话,短期内对大明自然是好处多多,但也会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葡萄牙割舍不掉马六甲的利益赌了这一把国运,他们若输了,元气大伤。一旁虎视眈眈的西班牙等国,自然会接过这一份利益。等他们再到东方时,难道大明为了果阿这个据点,要将支撑力量往外延伸这么远?

除非给阿方索充分的自主权,甚至册封他个王爵自建王朝,让他们作为大明的代理人,仅凭自己的武力与西方来的欧洲人势力争斗。大明在背后,顶多通过贸易让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扩充势力、增强武力。

况且,大明的海师与欧洲舰队之间,如今并没有武力上质的代差,朱厚熜如何能把赵俊他们赌在这件事上?

想到这里,朱厚熜坚决地摇了摇头:“此事不允。”

夏言有些失望,欲言又止。

朱厚熜又道:“南洋都还没经略清楚,不能就此盲目往西。不过,此事并非不能一试。那胡安既知我大明军威,又贪图东西海贸垄断之利,让他自己去做好了。”

夏言呆了呆:“他……如何能独力做成此事?”

朱厚熜笑了笑:“他自己独力自然是做不成,不过他既然反心一定,就让他再反一次。放他回去,让他带着葡萄牙人的舰队仍往马六甲而来,伏击败之。若他能立下这功劳,朕可以让他带着残存舰队在果阿立足。他自立王朝也好,仍挟洋自重做个印度总督也好,只需他还需仰仗大明通商许可、为大明做个与西洋贸易的中间人便好。”

夏言还想说话,朱厚熜制止了他:“西洋人多得很,北虏还没绝,公瑾惦记着西洋做什么?真想踏足欧罗巴,绝非海上一路可以成事,太远了。”

如果大明的科技水平已经真正进入到了钢铁自由的时代,那还谈得上尝试一下。

但现如今,真的远没到那种时候。

就算阿方索的计划能实现,这个新的葡萄牙在欧洲也绝对只是昙花一现。

至少一两百年内,只要东方与西方通过贸易各取所需、各有所获,矛盾就不明显。

如果在这一二十年里,大明的科技水平有了一个提升,那倒是能通过开枝散叶的方式尝试一二。

朱厚熜万没想到阿方索会在这个时候给他画一个进军欧洲的大饼。

这家伙忘记南澳两个字了,是不是觉得他外孙与其做个还不知道在哪的南澳国王,不如去做个欧洲国王?

步子迈得也太大了。

夏言遗憾地离开了,朱厚熜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俞大猷、郭勋他们深入草原之后,如今的情形怎样了。

大家建功立业的心都这么野了吗?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