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拿这个来考验大明百姓?(2 / 2)

靖明 冬三十娘 112 字 3个月前

“这还只是第一批?老天爷,当真是礼崩乐坏,王师这就贩起了东瀛女人?”

“嗐!话可不能这么说!那里你打我,我打你,都多少年了?想想那里的百姓有多苦,王师运回来的可有贫家女?这些权贵人家害得百姓民不聊生多年,养尊处优之时,何曾想过今日?这正是天道好轮回!”

“……听说那配婿是礼交部主持,也不知有什么条件。你别说,我专程跑到大沽去看过了,姿色都不赖啊……”

离北京更近的,是如今大沽港那边的通驿馆。

现在,这通驿馆里又安排了专门的数个大院落,专门安置这些东瀛权贵之女。

“……旨意还没下来啊!”

这边的主事人头皮发麻,他不知道还有这一出啊。

那些罪敌之后,这回做得有些放肆了。就是作为婢女,由那些帮朝廷转运的商人分买而走,然后再看勋贵富户哪些人家要。

不用想,自然要先教会汉话,教会礼仪。

这一套已经很熟练了,本来唐时就有新罗婢,如今无非添个东瀛婢罢了。

大明王师如今在东瀛做的,无非不是乱抢一顿,都是那边的人上人之家,是大明的敌人。

这一点,只从她们的皮肤就能看得出来:贫苦之家,谁能把女儿这样养?哪个不是风吹日晒、黑瘦粗糙?

所以无非“落地凤凰”罢了。

而如今还留在通驿馆里的,性质则不同。

打一些拉一些,这些就是那些已经真心跪了下来的人家了。

她们可是如今征倭重臣们派回来诱惑、拉拢将来治倭班底的!

说雅致点:互结姻亲、融为一体。

说粗俗点:发老婆了!

所以大沽通驿馆的主事面对问询而来探听消息的一些朋友只能无奈说道:“终归是要有个功名吧?和这些东瀛大家闺秀结亲是有条件的,得去东瀛做官,哪能没个功名?”

“那自然就是秀才就行喽?听说东瀛更大,条件会不会更低一点?没考中功名的行不行?”

“都说了,旨意还没下来!话说你不说家财万贯了,千贯总有吧?你儿子不是在考举人吗?着什么急?”

“嗐!我家老三若有望中举,自然是留在大明。可我家那老二,一直考不上秀才啊!我就做点小生意,想让他结个好亲事也不容易,如今好歹是那东瀛大家之后,还能去东瀛做官的话……”

在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如今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新学制之下,识字人口数正在不断增加,但科举各级录取名额毕竟有限。

如今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高不成低不就,是在大明就过上普通的一辈子,还是抓住机会去矮子里鹤立鸡群?

紫禁城那边,朱厚熜也没想到夏言和唐顺之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这其实不在计划里面。

情况是因为形势而决定的,朱厚熜有点啼笑皆非。

“……这也是无奈之举。”严嵩也感慨不已,“倒没想到,偏远小国反倒蓄养了诸多死忠武士,悍不畏死者众。王师要快刀斩乱麻,也只能这样了。”

朱厚熜倒是知道一些所谓“武士道”,而大明兵锋冷峻,又确实是奔着铲碎东瀛如今权贵根基去的。

人家知道必无幸理,自然就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像宗家一样甘心臣服、任由摆布。

“为何不用来奖励那些贫苦百姓中的顺民俊杰?”

“陛下……这自然已经是剩余的了,又或者是一些必须由大明好生控制住的重要家族。”严嵩替夏言他们解释了一下,“夏公瑾不是说了吗?那东瀛义子、养子盛行,是能传袭家业的。由东瀛贫家子为婿,按他们的习俗便会视自己为子,那可不便于将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相反,我大明百姓为婿,人家能托付家业,大明婿却不会改姓改宗啊!”

“……也是。”朱厚熜摇了摇头,“那这件事就由礼交部去办吧。”

“奏报上说了,数十年乱战之下,东瀛男丁远少于女子。如今只由海船远航运来的,只能是这些可以借之暂时治理已克国土的当地大家。臣以为,还能再于《明报》上刊载捷报,细述多年乱战之余如今东瀛百姓惨状。田土荒芜,男丁稀少,女子多不得嫁……”

朱厚熜也有点麻:“你们看着办……”

只怕也确实是实情。

近百年“战国”下来,死多少人?

如果后面整个都拿下来了,天下安定,当然是要重新开始大规模恢复生产。

夏言他们在那边看到了实情,用出这一计也很正常。

需要通过大明俊杰来消化的一些投诚贵族之家,直接把人送来配婿借种。

还有不必要花费这成本的大量民间家庭、贫家女子,这种阵势一传开,那就是彻底没条件了。

你就算只想过去种地也行,反正那边讨个老婆很容易。

被送过来的大多姿容姣好、细皮嫩肉,传到那些光棍农民那里只怕也臆想的是如此:去了之后,也有花容月貌的老婆?

而因为汉人身份,将来在那边自然也是极其抢手。伸出来的孩子,读书、考举都会优先吧?

没得说,战事顺利,虽然还没最终得胜,但已经准备留在那里的夏言率先用东瀛的“人力资源”对整个大明开始释放“大色诱之术”。

朱厚熜又看向了杨慎,笑了起来:“非常之时,古来未有之功业,用修就不用在意这些细节了。反倒是石见银山已到手,接下来再运军需过去,就能拉银子过来了。东瀛新国未建,这生意却可以先做。这个年,用修能过得安心些吧?”

杨慎是受到比较大冲击的,毕竟是有计划地“贩运东瀛婢”。

虽都是直接与大明为敌的权贵之后,但毕竟有悖“仁义”。

不过皇帝说的也是实情,王师已经进入了以战养战的阶段。虽然粮草因为占领区的治理效率还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那银山可以一刻不停,买卖已经可以开始做了。

很自然,征倭大军里,必定也已经有一些将卒准备好就留在那边。

从此刻开始,他们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利益而战了。

此时此刻,严世蕃刚到陛下所说的大阪湾,这里如今主要被本地人叫做难波。

他很是遗憾,紧了紧冬衣就说道:“轰一轮完事。本来还想着过年前直捣京都的,如今夏制台和唐制台却都只是要合剿九州。轰完这一轮,回那九州!”

别的不说,他是真的想去擒住劳什子天皇和什么攘夷大将军。

本就是所谓天皇,若有合适的女儿,将来作为和王妃子是合适的,会让治理阻力小一些。

最主要的是,薛翰他们之前在朝鲜寻得的一对姐妹花,听说陛下得了之后也颇为宠爱啊!

他严世蕃岂能落于人后?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