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煤和炭(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8371 字 2023-05-15

即是节日, 又是生辰,程丹若就吃得多了些。

饭毕, 在花园散步消食。

谢玄英问她“你是不是真忘了”

程丹若犹豫了下, 含混道“很久不过了。”

“以后每年都给你过。”他说着,自袖中取出一个匣子,“生辰礼。”

她瞧了两眼, 没接,反倒是问“那把短剑不是吗”

在得胜堡的时候,他给过她一把红色短剑,从款式和长短看, 分明更适合女子使用。当时不觉有异,此时想想, 假如没有提前去寻, 哪就能立马拿出合适的

谢玄英承认道“原是这么想的。”

“那我已经收了。”她说,“这个明年再给吧。”

谢玄英“只是一幅画。”

程丹若这才接了过来, 猜测道“是人像吗”

谢玄英“不是。”

咦。她登时升起几分好奇, 打开匣子, 取出里头的画卷。

画已经裱好,徐徐展开。

一颗工笔技法的心脏跃入眼帘。

程丹若怔住了。

这颗心和她曾经随手画的一模一样, 但比她的画更精细,各个部位都被上了深浅不一的红色,更为生动鲜艳。

还有一行题诗。

江水世无休,此情永不已。

君心似我心, 不负相思意。

这是改写自李之仪的卜算子,比起原文的痴意,少了缠绵,多了坚定。

君心似我心。

她忽然明白了他当初讨要那幅画的深意。

“画得不像吗”他佯装平淡, “寻不到人心参照,我是照着猪心画的。”

程丹若回神,摇摇头“画得很好。”她将画收了起来,说,“我很喜欢。”

他的唇角就微微弯了起来。

“天凉了,回去吧。”他握住她的手。

程丹若点点头,思维却开始发散他的生日在十一月份,到时候,她该送他什么呢

重阳过后,天一日凉过一日。

衙门里已经算完了帐,谢玄英便腾出一天空闲,带程丹若去骑马打猎。

当然,她骑马,他打猎。

没有去危险的山林,只是在山脚下猎了野兔、野鸡和狗獾。

程丹若看兔子长得着实不错,忍不住道“宫里的迎霜麻辣兔还是很好吃的。”

谢玄英“那我再给你弄两只。”

最后顺理成章的提着十来只兔子回去了。

晚上,餐桌出现了辣椒炒兔丁。

亏得厨娘是侯府里的,用过辣椒,否则换做本地的厨娘,都未必见过辣椒,不要说琢磨怎么炒了。

至于辣椒是哪里来的和土豆、红薯以及花生一起,从广东运来的。

这多亏了龙县令。

他是广东人,家底厚实,见多识广,还去过澳门,和弗朗机人打过交道,属于见多识广又有心办事的实干家,十分难得。

谢玄英与他保持着不错的往来。前者需要借助龙家的人脉,搜寻海外的各种新鲜东西,后者则更是愿意与一位御前红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毕竟外放是要熬资历的,至少熬十年,才能调往中枢,届时皇帝未必还记得他这个榜眼。

可谢玄英铁板钉钉回京的人,将来能为他说句话,抵过黄金万两。

因此,谢玄英问他能不能收集些农作物,他就送了好些来,还写了整整好几张注意事项。

然而很可惜,在沿海地区秋冬也能种植的土豆番薯,在大同只能等到明春。

珍贵的种子们,被小心藏进地窖,以待来年。

接下来,得先为冬天做准备。

东花厅有炕,但平时不睡,只是用来坐,冬天却不能再睡床,所以,趁着现在天气好,得清扫重整。

炭也需要提前购买储存。

趁此机会,程丹若了解了一下山西的煤炭情况。

时人是怎么理解煤炭的呢

虽然李时珍还未写出本草纲目,但或许,他的手札中已经有了如下记载

“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呼为煤炭,煤墨音相近也。”

因此,此时的煤炭就已经有了后世熟悉的称谓。

并且也做了细分,把大块的坚硬的称为“炭”,细碎如沙的称为“煤”,一般来说,更好用的是炭。

炭分很多种,最好的叫煨炭,无烟而耐烧,埋在炉子里日夜不息。

程丹若专程叫了负责采购的陪房媳妇虽然与晏家赠予的陪房并不亲近,但该给的好处与器重,她从来不曾少过。

她说,自家买的炭就是煨炭,又道“肥炭有烟,煤末不耐烧,哪里敢给夫人用呢。”

程丹若想了想,却让他们买些煤来“我小时候见过煤做的炭,想再瞧瞧。”

洪夫人挑的陪房都老实,虽然心里兴许嘀咕两句“贵人事多”,但口头上从来没有敷衍,赶紧应下了。

隔日,程丹若就看见了煤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