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佗回京(2 / 2)

“传我号令,紧守营地,坐以待援,谁若是出了问题,我要他的脑袋!”

……

秦人终于答应正式出兵了,这让须卜兰拓不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过程虽然煎熬了些,但总算没辜负自家单于的信任。

他不敢多做耽误,拿到大秦协议的当天,就带着赵郢的手书,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咸阳。

恨不得身下的坐骑,插上翅膀。

大秦出兵,自然不可能从咸阳调拨。

如今上郡,九原,以及且末等地,驻扎着大秦数十万精锐,只要朝廷一纸令下,就会有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接开拔。

须卜兰拓这边是舒服了,但赵郢这边却有点难受。

家里又多了一位女人,还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草原明珠,他有点后院起火。有了身孕的王南,当天把他撵出了卧室,已经明显有些显怀的虞姬,虽然没给他难堪,但也温声细语地把他送出了房门。

李姝的反应,最为直接。

“去找你的草原明珠吧,来我这里做什么……”

嘭——

看着紧闭的房门,赵郢不由苦笑不已,他知道,今天自己要是真敢去须卜云朵的房间,以后这几个月,怕是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但——

我这真不怪我啊,我这还不是为了大秦着想,安一安匈奴人的心嘛。

女人啊,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吐槽归吐槽,他真不敢冒着后院起火的风险去宠幸那位千娇百媚,带着一股子草原风情的须卜云朵。

算了,先放一放吧。

最后,厚着脸皮,好说歹说,总算是挤进了王南的房间。

唉,谁说古代的男人,可以尽享齐人之福的,大秦的男人,也不容易啊。

王南如今有了身孕,他也不敢瞎折腾,反倒是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神完气足,精神饱满。

也算是意外之喜。

“启禀殿下,朝廷那边传来信息,赵佗将军的船队,已经抵达咸阳外二十里,就要回来了……”

洗漱完毕,还不等赵郢出门,张良就脚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送来了这个好消息。

赵郢闻言,不由精神一振。

大喜。

“善!我当亲自出迎!”

不管历史上的赵佗,到底多么对不起大秦,但这个历史节点上的赵佗,依然是大秦当之无愧的英雄。

他辅佐屠睢平定百越,又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对百越行之有效的政策,稳定了百越的局势。

除了坐视大秦灭亡,封闭关隘,按兵不动外,他确实当得上是一位能臣。

他虽然挖空心思,想要把这个心思不定的赵佗调回咸阳,但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恶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次回来,他就别想回去了!

因为这个,他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许多。

以至于,他刚到皇宫,就被始皇帝发现了异常。

“今日这是怎么了,竟然这么高兴……”

已经被始皇帝改造的乱七八糟的御花园里,始皇帝在尚未完工的大棚里,乐呵呵地抬起头,看向从外面大步而入的大孙子。

“赵佗将军马上就要回来了!”

看着自家大孙子那毫不掩饰的笑容,始皇帝不由一阵无语。

这孩子,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魔怔了。

就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把赵佗给调回来,其实,在他看来,赵佗真的是一位难得的能臣,在百越的一系列表现,都可圈可点。

若不是赵郢一门心思的想要把赵佗调回来,他甚至都有要把这位赵佗提拔起来,再进一步的意思。

毕竟,如今岭南三郡,到现在还只有蒙恬这么一位最高长官。

“你呀——”

始皇帝摇了摇头。直接错开这个话题。

“不过,这个时节,他就算是回来,你说的那种一年三季的稻子,恐怕也种不成了……”

赵郢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这一季不行,还有下季,再说,江南那边,不是已经开始试种了嘛,等有了收获,看到成效,自然会有人自动效仿……”

对于推广占城稻的事,他并不担心。

粮食的产量和优势在那里摆着,只要朝廷放开政令,没谁会傻乎乎地去抵制。

“不过,关于税收的事,大父最好早点让人做出一套政策,千万别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反而坑害了当地的黔首……”

大秦的赋税,如今是一年两季,夏秋各一次。

粮食收获的季节,就会有朝廷的人,站在田间地头,根据你的产量,当场称量,然后决定你上缴赋税的多少。

这个占城稻,一年三熟。

就会对这种收税的模式造成冲击,赵郢很清楚,如果朝廷不能尽快做出一套政策来,下面的官员为了增加赋税收入,能给你玩出一百种花样。

反而会给老百姓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赵郢一边说着,一边就势在始皇帝身边蹲下来,帮着打理还没有修整好的地炕。

“不错——”

听赵郢提起这个,始皇帝眼角不由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

这孩子的成长,肉眼可见。

竟然已经能主动想起这个,真是难能可贵。

“若是把这件事交给你,你觉得朝廷该如何调整……”

赵郢随后把一块青砖压实,一边沉吟着道。

“占城稻高产,条件合适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季,这原本就是多出来的产量,是朝廷为天下黔首谋的福利,我觉得税收的政策可以适当放宽……”

不收税是不可能的。

如今的条件,还达不到不收农业税的条件。

赵郢说着,抬头看了一眼始皇帝,见始皇帝不置可否,也不多想,只顾着道。

“第三季,或许可以只收平时赋税的三成,以鼓励他们多多耕种……”

说到这里,赵郢笑呵呵地道。

“正好,这次匈奴人答应了,要给我们送一万头,或许我们可以抽出一部分来,放到南方,作为鼓励……”

南方多水田,多用水牛。

但这不意味着南方没有旱田,投入一部分耕牛,可以大大缓解劳动力的压力,然后就可以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占城稻的推广上来。

“剩下的,我建议,全部投入到辽东和辽西一带……”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