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燕王迁都的想法(2 / 2)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374 字 7个月前

那就是燕王政权之中,汉人越来越少。

一方面是中国人,安土重迁。即便是迁徙,很多人觉得,还是南洋好。这里距离大明核心之地,太远。来了之后,今后根本不可能回家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整个大明在蓬勃发展,大部分人都是有出路的。即便是小老百姓,也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压力。没有想要迁徙的可能。

甚至很多在燕王军队之中服役的士卒,在赚了足够的钱。都想回家了。

是的。他们固然是燕王的忠臣,为燕王出生入死。但是当他们足够有钱了。也打不动了。有选择的自由,想要落叶归根,也是真的。

甚至燕国之中,有些出色的子弟,也被大明虹吸。他们都愿意去大明,而不愿意在燕国。觉得没有什么出路。

这就是燕王最无奈的事情。

如此一来,蒙古人在燕王政权之中的数量越来越多。

燕王并不歧视蒙古人。但是让他将他的燕国变成一个蒙古人的政权,却是他绝对不想的。

所以,这里的耕地是他用来安置汉人最好办法。他也不指望中国移民。就指望汉人在这里多娶老婆多生儿子。

否则将来这个国家,不知道是谁的了。

至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阿拉伯教的问题。

燕王在之前遇见的蒙古人。大多都是信奉长生天,黄教等等。但是来到这里,信奉大多是***。而且帖木儿麾下,一支阿拉伯骑兵高喊***万岁。奋不顾身的冲击燕军火铳阵。那种勇气与牺牲的精神,让燕王看了也为之惊叹。

从开始到结束,在没有撤军命令之前,决然到没有一个人后退。

虽败犹荣。

而帖木儿是信奉***的。他更是在他的首都建立当时最大的神学院。以此来统治他的领地。

这就让燕王犯难了。

对于回***。燕王也是了解的。但是也仅仅限于了解。并不是太在乎的。毕竟,回***在中原不成气候,不值当燕王专门去了解。他对回***的一些学者,也是很宽容的。看書菈

因为没有利害关系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这里的蒙古人都已经信仰***教了。这些***教的蒙古人占据了所有蒙古人的大多数。还有当地很多游牧民族也是一样的。

燕王要治理这里,***教已经是他绕不过的问题了。

甚至有很多人已经来劝说燕王,要燕王信奉***教,一旦燕王皈依,那么拿下帖木儿剩下的地盘,就是易如反掌。

毕竟帖木儿本身的统治,就是自己控制中枢根基之地,外围都是一些诸侯。他的封臣而已。

这些人不会对帖木儿效忠到死的。帖木儿与燕王数次大战,被迫出走,已经是明日黄花

了。他们自然不会顽抗燕王。而宗教就能成为纽带。

但是燕王本身来说,他信个鬼。

燕王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说他是孔孟的忠实信徒,那是假的。但是儒家已经与中华文明融化在一起,几乎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了。

对于儒家内部的种种分歧,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将儒家等同于中国文明。

更不要说,何夕掀起了民族主义的浪潮,已经在扩散了。

这股民族主义浪潮,建立在元灭宋的基础之上,即便没有何夕,也是会发展起来的。几乎是中国对异族入侵的应激反应。明代对外过分强硬,其实也是这种反应。

只是历史上走到了另外一个方向上。

但是何夕的引导之下,却走上了历史的岔道。

这个岔道自然会影响到燕王。

对于燕王来说,皈依***教,就是以***教的教义来统治国家。《古兰经》写得过分详细,***教本身就是政教合一。这对燕王来说,根本不可接受。

不说别的。如果燕王接受了***教,成为了***教的保护着,***在人间的代言人。那么大明皇帝该放在什么位置上的。

***与儒家所谓的上天,那个更高。

燕王只要接受了***教教义,他根本无法面对大明王朝,更不能面对自己的血脉。

是的,***内部,也有圣裔之争。也就是先知的后人,他们在***教中有特殊地位。而他朱家,刚刚将蒙古的黄金家族给撕碎,而今又出来一个圣裔。难道他老朱家,就不能是天下第一吗?

他做了这件事情,估计到了地下,都不好见朱元璋。

甚至也不好面对自己麾下的文官们。不说别人,就是练子宁,一旦燕王皈依***教,练子宁绝对请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