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修史(2 / 2)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4484 字 2023-05-21

也就是元朝正统与否的争论。

何夕之前没有想过撕破脸。想给彼此留下一些余地。是以这一件事情,没有开始的。但是很多事情却已经开始做了。比如修元朝的专门史,比如,收集元朝史料,与元朝降臣交谈,搞到第一手的资料。

这一些事情,缓慢而坚定的进行。

好在修史这一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可以私下进行。

而主持这一件事情的人,一直是苏伯衡。

甚至可以说,何夕并没有想让苏伯衡做这一件事情,是苏伯衡自己想的。

无他,修史,特别是主持官方修史,对读书人来说,是很大的荣耀。自古以来,官方正史不过二十多本。修史的人名,也不过几十个。

只要能将自己的名字与这一件事情联系起来。苏伯衡还怕没有身后之名,更不要说,宋濂修元史,是宋濂一辈子都洗不掉的大污点。

虽然知道的人,都会明白,修元史是一个政治任务,在当时元史修成的政治含义,远远超过了元史本身,这是对蒙古的盖棺论定。

但是时间长了,谁在乎这个?

后世读史的人,只会觉得元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一部,而这一部是宋濂修的。这一点宋濂怎么辩解都没有用。

如苏伯衡修的元史能压得住宋濂的元史,说不定他苏伯衡今后的名声也会在宋濂之上。

这是苏伯衡内心之中细微的想法,何夕是万万不知道的,但却瞒不过姚广孝的眼睛。

而且,姚广孝这个时候提起修史,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是要将另外一个纷争,也就是华夷之辩。引入其中,或者说是元朝遗臣与大明新贵之间的矛盾。反正,变法这一件事情,虽然还可以真正宣告天下。

但是姚广孝已经看出来这背后纷纷扰扰,简直是一颗大炸弹,既然不如此,也不在乎多乱一些了。

而且这一件事情上,士大夫内部也不统一。

毕竟,元朝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说当年大明初立的时候,满朝文武之中,元朝降臣站了多数,毕竟,人才这东西,是需要培养周期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元朝旧臣老的老,死的死。在舆论上的统治权,也散了很多。且看明朝对正统这一件事情的舆论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前期,不敢多说,但是正统朝前后,就有人批判,说以元正统,大错特错,到了后期,更是高举华夷之辩,否则元朝的正统地位。

当然了。这也是后话了。

但是正统朝就有批判,并不代表,正统之前,就没有这种思潮。只是,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谁敢挑他的错。再有在永乐一朝,说元朝不是正统这个话题,有些太敏感了。

永乐帝一看,元朝,大都,北京。元朝不是正统?顿时双眼之中杀气暴涨,暗道:“狗贼,以为朕不识字乎?”

而今这个议题出现,有助于分化,士大夫阵营,总之让对面越乱越好。

何夕说到:“果然妙计。先生-----”何夕本来想让姚广孝为他跑上一趟的。但是思来想后,说到:“还是我自己去一趟最好。”

亲自去,表示诚意。

有姚广孝作为铺垫,何夕在苏伯衡面前谈得很顺利。苏伯衡更是惭愧无地,给了何夕一个建议,说道:“大人,不要以为士大夫是一体的,其实天下士大夫,哪里有多少一体的,大人变法之道,老夫也是有一些私心的。大人所变之法,一来风险太大,二来,不利于乡梓,老夫不想临老了,葬身之地,也不得安宁,这才有了这个想法,大人,宽宏大量。老夫也有一个小小的主意,劳烦大人一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