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勋戚惧风,百姓爱金(2 / 2)

独治大明 余人 309 字 6个月前

李掌柜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当即便是解释道:“一分息!假如你现在花十两银认购一张国债,明年到了这个时候便是十一两。若是你花十张布票,明年这个时候便是十一张布票,这比放在家里划算多了。”

“这个我懂了,如果我们现在认购的话,得到的是凭据还是国债票呢?”刘英仍旧有点迷糊,便问出自己的疑惑道。

李掌柜知道眼前的女人定然是了解过国债的女人,便微笑地解惑道:“如果认购十张以上,可以在皇家钱庄记名,若凭据弄丢了,到时本人来皇家钱庄亦可支取。若是十张以下,便只能拿到不记名的国债,给的是统一样式的国债,到时咱们钱庄是认票不认人。”

“多谢李掌柜告知!”刘英意识到这跟布票的情况差不多,当即便拱手答谢道。

李掌柜看着刘英转身离开,轻轻地摇了摇头并发出感慨:“这个女人看着倒像是想要为国分忧,但一张国债十两银子,普通人家很难拿得出来啊!”

“陛下登基以来,不仅从来没有加征税赋,而且通过清丈田亩变相给百姓减了税,还让食盐和棉布都降了价。现在很多百姓种棉花还种了点钱,你其实不必只盯着上面的达官贵人,普通的百姓未必不能认购一张国债!”孙掌柜是地地道道的底层出身,显得十分认真地告诫。

他是地地道道的底层出身,却是知晓普通百姓历来都愿意恨不得将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一直都有积蓄的传统。

而今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好君主,不仅让百姓的开支减少了,而且还让百姓的收入增加,致使很多百姓陆陆续续攒了一点银子。

正是如此,现在勤勤恳恳的百姓其实已经是潜在客户,未必不能为朝廷做贡献,跟国家开采吕宋金矿的利益绑在一起。

“人家腰缠万贯都是抠抠馊馊才掏认购一两张国债,普通的百姓又怎么可能掏家底认购,你莫要开玩笑了!”李掌柜望着已经消失的轿子,显得不以为然地道。

却是这时,刘英去而复返:“李掌柜,我刚才跟姐妹商量了一下,身上的布票和现银只够认购十张,所以还请您先给我们十张,下午我们再过来进行认购!”

“十张?”李掌柜听到这个数额,顿时难以置信地瞪起了眼睛。

孙掌柜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嘴角不由得噙着一丝微笑,对这一切早已经是了然于胸。

得益于朝廷的好政策,而今这帮织女虽然没日没夜地是操劳,亦是赚了不少银子,她们每个人认购一张国债都是绰绰有余。

刘英顿时一愣,显得有些紧张地询问道:“刚刚你不是说平民百姓都可以认购吗?难道是十张太多了?”

“不,不多,你们要认购……呵呵,几位,里面请!”李掌柜从震惊回过神来,而后换上笑脸迎宾道。

刘英的脸上却是显得有些为难,先让李掌柜稍等,而后扭头望向旁边看戏的孙掌柜。

这个时候,数目已经清点完毕。

孙掌柜十分痛快地结清了账目,而后将钱交给了刘英。

刘英带着几个女人到了隔壁的皇家钱庄,便将身上的钱给了李掌柜,终于换到了十张制式精美的国债。

“这就是国债票子,画得真漂亮!”

“何止漂亮,这票子还带着香味呢!”

“好了,都好好保管着,明年就能得多一两了!”

“我刚刚听说,明年到期或许还可以折成黄金,那我岂不是可以打一个金手镯了?”

“人家已经强调了,此事要开采金矿顺利,且运回来的黄金够多,不然不会兑付黄金!”

……

刘英从里面出来后,便将相应的国债分发给自己的同伴,只是面对同伴发花痴般的幻想,便强拽回现实地道。

皇家布匹店给她们提供了生计,而今皇家钱庄让她们享受了利息,甚至能够换取黄金,让她们宛如是做梦一般。

“那些少爷带回来的金矿石,我远远看了,是真的好漂亮!”

“那天我也看到了,要是我能有一块金矿石,死都是心甘情愿!”

“金矿已经找到,朝廷只要搭桥铺路便要采金,我相信朝廷在年底之前便将黄金运回来!”

“真希望一年快点到来,我别的都不要,我就要吕宋的黄金,到时我给我女儿打一对金锁!!”

……

这些女子都有着一种天真散漫,却是相信朝廷此次采金必定是顺风顺水,已经开始打起了黄金的主意,甚至希望时间能够快点到来。

刘英轻轻地摇头,但心里其实亦是同样生起了期待。

女人间并没有秘密,何况还事关黄金,这个事情迅速在整个女织工圈子传了开来,而这帮女人像听到商品降价大促销般蜂拥而至。

“我认购一张!”

“我认购一张!”

“我认购两张!”

……

在下午的时候,皇家钱庄成为了女人的抢购之地,一帮女人将整个店铺围得水泄不通,而拿到国债的女人更是兴奋地尖叫。

孙掌柜虽然早知道这帮织女有点积攒,但在皇家布匹店门口看到如此疯狂的场景,嘴角不由得剧烈地抽搐了好几下。

当晚,累成狗的李掌柜进行清查,发现今天足足卖出了两千张。

只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虽然第二天的女织工的人数骤然下降,但迎来了普通百姓的抢购潮。

“我认购一张!”

“我认购一张!”

“我认购两张!”

……

虽然普通百姓都是小额认购,但架不住他们的基数大,短短一个上午又销售了数千张,这种销售速度堪称恐怖。

李掌柜面对络绎不绝的百姓,最终忍不住询问一个百姓道:“你……你们难道不担心朝廷不兑付吗?”

其实他的家境还算不错,家里的存银有几百两之多,但这一次亦是只敢认购两张,那天还睡得十分不踏实。

“哪个奸臣敢从中作梗?”面对李掌柜的问题,李老汉当即便吹起胡子询问。

不等李掌柜答话,后面一个老汉便是附和道:“对,要是哪个奸臣敢提这种建议,皇帝肯定要砍他的脑袋!”

这……

李掌柜发现这帮人跟自己担心的并不是一回事,自己由始至终都担心皇帝违约,而这帮人则是将目光落在那帮文武大臣身上,似乎从来都没有担心皇帝会变卦一般。

或许,在大家不知不觉间,那位皇帝早已经走出了广大普通百姓的心房,以致百姓现在都没有怀疑皇帝会违约。

如此爱护百姓的皇帝,如此拥戴帝王的百姓,大明王朝何愁不能伫立于世界之巅呢?(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