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金闪烁,状元问世(1 / 2)

独治大明 余人 649 字 5天前

“臣在!”一个身材高大且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出列,声音明显有些颤抖,显得十分激动地回应道。

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在这名出列的新科进士身上,这个新科进士显得十分的年轻,但相貌平平,木讷的反应明显少了一种聪明劲。

从对方的衣着和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来看,此人非富非贵,只是不明白为何能够引起皇帝的特别关注。

朱祐樘审视着这个后世恶名昭著的历史人物,亦是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遇上了:“年庚几何?”

“臣今已十九!”严嵩内心十分惶恐,显得十分紧张地回答。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出身寒门,少年聪慧,善于作对。去年在江西乡试高中,虽然不是最年轻的江西举子,但亦是让人瞩目。

江西是科举大省,他能够以十八岁的年纪中举,已经是十分出彩的事情,所以在江西已经是小有名气。

只是乡试阶段主要依靠天赋和运气,但到了会试这个层面,举人考生之间其实已经是越来越卷了。

国初的生源少,加上很多都是考几届不中就去做举人官,所以会试的竞争小。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举人执着于会试,导致会试不仅人数增加,而且是越来越高质。

以原先历史上的张璁为例,落榜七次还想继续考取进士功名,大名鼎鼎的李春芳高中状元的年纪都已经是三十七了。

若不是现在的弘治朝的进士人数扩到六百,而且朝廷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务实性,严嵩这种小天才亦得再蹉跎两届才能高中。

只能说,朱祐樘的横空出世,正在慢慢地改变原来的历史轨道。

严嵩在年少时读书有天赋,进入官场亦表现出他超强的个人能力,所以此次提前进入官场亦算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情。

哪怕他现在还很年轻,但金子总会发光。

朱祐樘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你如此年纪,若是国内任职,哪怕熬资历,你都能熬到尚书一级。朕有一事不明,因何在殿试的答案上表示如此强烈的出海任职意向?”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世人都称陛下是圣明天子,臣能生于当世乃臣之福也!今陛下欲拓海域,臣虽年少,亦晓帝之远志。臣从小读书便以忠为第一教义,今知帝之远志,又岂敢留下国内安乐?故臣愿往海外就职,纵是九死,亦要替陛下谋万世之基业!”严嵩跪下,显得声情并茂地表明立场。

唐寅等人听着这番有理有据的言论,虽然觉得有些肉麻,但对这个年轻人的觉悟不由得点了点头。

虽然他们内心亦想在国内享乐,但却知晓海外更需要人才,而他们新科进士连前往海外任职的勇气都没有,那将来凭什么得到皇帝的重用呢?

朱祐樘看着眼前这个略显青涩的年轻人,微微一笑地道:“汝等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朕将你们派出去,并非要你们涉险,而是希望你们能够得到历练,将来更好地为国为民谋利。严惟中,朕给你一个机会,现在后悔前往海外任职还来得及?”

“请陛下将臣派往最能历练之地,臣只愿能成为国之栋梁,将来好辅助陛下治理国家!”严嵩仰起脸,显得忠心耿耿地道。

朱祐樘知道严嵩绝对是一个聪明人,亦是望向其他人道:“你们之中有谁是不想前往海外任职的吗?”

“臣等听凭陛下差遣!”王守仁等十一名新科进士当即表态道。

或许考场中有侥幸的政治投机分子,但他们在考卷上不仅表现了愿意,而且在文章中亦是剖析了派遣官员前往海外任职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王朝最重要还是人才。

大明既然是要将触手伸向海洋,那么不仅需要军队控制,而且还需要官员协助治理,这样才能达到融合的目的。

朱祐樘知道这帮人已经有了前往海外的觉悟,便是轻轻地拍了拍手。

十二名小太监出现,每个人都抱着一个长条锦盒。

朱祐樘显得言真意切地道:“这是朕给你们的一份礼物!朕知汝等皆为天之骄子,然大明今已四海无敌,想要再上台阶却是需要眼界更高的国家栋梁。今日朕将汝等送到海外,非朕绝情,而是大明需要你们帮着看世界,亦需要你们将来能帮助大明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臣等必定竭力报效朝廷,报答陛下的隆恩!”王守仁等新科进士为皇帝的真诚动容,当即郑重地表态道。

事毕,皇帝乘坐龙辇离开。

小传胪的考核继续,除了刚刚抢先踩陷阱的伦文叙外,其他十一人都有机会角逐最风采的状元的位置。

即便是要前往海外任职,但如果有着状元郎的头衔,那便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更是有助于他们将来的仕途。

这一日,大明举办盛大的传胪大典,受世人瞩目。

在朝阳的晨辉中,这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慢慢地苏醒,前面的午门的钟鼓楼突然响出一个悠扬的钟声。

“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午门的三道门纷纷开启,一个太监的声音从紫禁城传出。

文武百官在尹直和王越的带领下,从两侧的掖门进入,穿过金水桥,进入奉天门广场,而后拾级而上,来到了奉天殿之上。

随着正四品以上的官员进入,殿内响起了山呼万岁的声音。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出现在这里,而状元的人选已经敲定了下来。

新科状元郎在天下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亦是士子的风向标,即便皇帝有权敲定任何一位新科进士为状元郎,亦是要谨之又谨。

像原先历史的嘉靖皇帝为何令人诟病,正是他在选择状元这种大事上,竟然因为一个梦,便将排名在一百零七名的秦鸣雷选为状元。

只是朱祐樘想要有所作为,亦希望能够得到真正的人才,所以还是需要认真地权衡,从而选出一个最优的人选。

“诸位贡士听宣!”

奉天殿前,六百名进士穿着崭新的进士袍服,正跪在汉白玉阶前。

他们默默地低着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待的表情。随着名次即将揭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打破了周围的静谧。

唐寅跪在人群中,他的心跳得像是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尽管他此前自信满满,但终究比试的不是作画和写诗,而是比拼的是学问和能力,现在等待的过程让他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

特别在亲眼见到皇帝的那一刻,他内心对状元的位置更加的渴望,却是一改以前的洒脱,只希望辅助这位明君为大明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眼前不断浮现出自己名字被宣布为状元的那一刻,那种荣耀和自豪似乎已经在他的想象中上演了无数次,只希望昨天的梦能成为现实。

王守仁等参加小传胪的新科进士同样紧张,只是伦文叙的希望变得十分的渺茫,而严嵩深知自己走入十二人之列已经是祖坟冒青烟。

按说,只有十二名参加小传胪的新科进士才有希望,但其他人员都希望出现奇迹,所以心里默默地祈祷自己能成为状元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