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火起大明,棍落内外(1 / 2)

独治大明 余人 326 字 2天前

晨光初照,金色的阳光洒落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上,熠熠生辉。

今日的朝会不同以往,文武百官跟随尹直和王越来到奉天门广场的时候,前面的两位大佬并没有停留,而是继续朝着前面的宫道继续走去。

“这是怎么回事?”

“咱们早朝地点改了?”

“别问,咱们跟着走就是了!”

……

一众官员看到前面的大佬继续朝前面而去,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但资历深的官员显得十分淡定地道。

他们沿着这一条长长的宫道,连续穿过了三座大殿后,终于来到了一处开阔地带。

文武百官们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核心区域,当即整理朝服,调整着笏板,准备以最好的面貌接受即将从乾清宫出现的皇帝。

正当他们寻得位置站好,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愕不已。

焦黑的门框,残破的匾额,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烟味,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最近发生了一场小型火灾。

“乾清门这是……”

“烧了,是谁放的火?”

“莫非这是雷火所为?”

……

文武百官看到眼前被烧的乾清门,脸上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心里亦是开始进行各种猜测。

其实大火原因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天灾,一种是人祸。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位年老的官员颤抖着声音问道,脸上写满了担忧与不解。

光禄寺卿李贰礼看着前面的重臣都没有说话,显得若有所思地轻声猜测道:“难道是上苍示警?”。

“近些天的天空一直放睛,且清宁宫同样失火,何来的上苍示警一说?”内阁阁臣贾俊听到了有关上苍示警的言论,当即寒着脸反问道。

如果此次是雷火引起的乾清门火灾,那么确实可以解释为天子失德,而朱祐樘恐怕是要老老实实修德了。

只是这场火灾并不是雷火所致,而是一场人为的火灾。

“什么?不是雷火?”

“若真是雷火,又岂会如此凑巧烧了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寝宫?”

“查,此次必须要彻查,务必要将意图谋害陛下的逆徒揪出来!”

……

在得知这场火竟然是人为后,在场的文武百官大为震怒,终于意识到这个事情甚至比雷火焚门还要严重,亦是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

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弘治皇帝有什么不测,那么将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灾难。

虽然现在大明王朝蒸蒸日上,但这一切离不开那位中心人物,正是华夏千年难得一见的雄主朱祐樘。

一旦朱祐樘有什么三长两短,虽然现在太子朱厚烨已经七岁,亦有诸多重臣在世,但发展的势头必定动荡。

国内如火如荼的基建将很难继续下去,毕竟没有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坐镇,且不说朝廷还会不会搞大基建。

大明的货币和国债很大程度依赖于弘治皇帝的威望,没有弘治皇帝的朝廷很难赢得国民的信任,而国债必定不会再出现抢购潮,而财政体系都将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海外的扩张必定是戛然而止。

以史为鉴,这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最为喜欢做的事情。

从防宗亲到防外戚再到防宦官等,到了本朝连宰相都废除了,而今弘治皇帝的海外扩张政策其实采用了唐朝的藩镇割据方式。

东海总督府和琉球总督府还好,毕竟两个地方离大明十分的近,很多重要事情还得交由朝廷批示。

只是美洲大陆跟大明隔着太平洋,往返一趟不仅耗时要一年,更是受洋流和风向的制约,所以他们拥有很强的自治权。

即便是相同的制度,有的皇帝可以虎视天下,但有的皇帝只能出现八王之乱,亦或者像太宗那般打着靖难的旗号夺取皇位。

现在汪直、郑永、韩牛、徐世英和王震东五大总督几乎等同于藩镇,只是朱祐樘敢用这些人,但七岁的朱厚烨恐怕是要收权了。

一旦海外的总督府失去朝廷的支持,那么他们又凭什么能够称霸四海,让大明的旗帜插遍全世界呢?

“可恨!”

“如此大逆之道,人人得而诛之!”

“皇宫藏着如此邪祟,绝对不可留!”

……

兵部尚书刘宣等重臣深知弘治不能出现任何意外,亦是咬牙切齿地表明态度道。

大明王朝真正的掌舵人一直都是皇帝,哪怕当年的王振窃取大权,其实权力都是受到种种的约束,唯有皇帝才能排除一切阻力。

现在的弘治皇帝是千年难遇的明君,亦是正在带领他们开创全新的盛世,所以弘治的安危已经关系到大明的兴衰。

正是如此,这把火不仅仅是要烧当今皇帝,而是要烧掉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一个将成为世界霸主的超级王朝。

一缕朝阳洒落在乾清门的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出现在乾清门前,奏乐响起,跟一贯早朝的仪式相同。

文武百官虽然知晓这种程度的火灾危及不到皇帝,但看到弘治皇帝安然无恙,悬着的心亦是纷纷放了下来。

在山呼万岁的声音中,已经奔三的朱祐樘坐到龙椅之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