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垂涎已久的大鱼(2 / 2)

当然,前三张专辑铺设的主流通路少于这张《Paramore》,也不完全是跟所谓“大西洋唱片对海莉-威廉姆斯的扶持力度”有关。前三张专辑,以流行朋克为基底,佐以情绪流行、后硬核摇滚和独立摇滚等辅料制成。光听这些音乐风格,你就应该清楚,法罗兄弟仍在Paramore阵中的时候,这支乐队的风格,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推广,也吸引不到太多主流乐迷的青睐。

拿同样靠朋克少女人设起家的艾薇儿-拉维尼来做对比,这个加拿大人在流行化方面做得无比彻底。处女专辑的第一支宣传单曲《Cnetplicated》,根本就是一首流行摇滚当外壳的慢板情歌。

第二首快歌《Sk8erBoi》配器编曲倒是标标准准的朋克风格,但最重要的人声旋律和歌词部分……完全可以用迪斯尼流水线产品来形容。当时几乎每一部青春偶像剧,主题曲都是大差不差的样式。随便把《Sk8erBoi》放到《美国派》或者《飞跃比弗利》的任何一集里,都能无痕融入,绝不会显得突兀。

到了第三张专辑《TheBestDamnThing》,也就是Paramore发行《BrandNewEyes》的同一时期。换句话说,海莉-威廉姆斯还在《Ignorance》里大玩硬核摇滚,跟着171BPM的狂飙节奏低沉嘶吼的时候,艾薇儿-拉维尼早已进化到下一个流行版本,用七种不同的语言唱“嘿嘿哟哟,我是你的女朋友”了。《Girlfriend》之后的主打单曲《WhenYou'reGone》更是再进一步,基本上可以说是看着凯莉-克拉克森临摹的抒情摇滚作品。

而Paramore这边,只有一首《TheOnlyException》,算是勉强能入电台经理的法眼。

归根究底,《MiseryBusiness》在大众文化领域的爆红,是一个连Paramore自己都无法复制的奇迹。更何况,仅以榜单排名和销售成绩为标尺的话,《MiseryBusiness》所获得的成功,离艾薇儿-拉维尼还差得远。

《MiseryBusiness》,公告牌Hot100单曲榜最高排名第26位,而同一时期,艾薇儿早就在全球范围内售出超过两千万张专辑,两次全球巡演215场演唱会,场场爆满了。

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既无比简单,又极致复杂。不需要你创作出最惊世骇俗的先锋作品,只要想办法让它们被尽可能多的人接受,作为消遣能囫囵吞得下去就行。

理论听上去很容易,但实践起来何其难也。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审美,次次都能站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最中心呢?

至少乔什-法罗不行。

由他担任创作主脑的前三张专辑,可以成为被摇滚乐迷奉为圭臬的朋克经典,但绝对无法在属于商业音乐的主流世界里登顶。

这就是FueledbyRamen和背后的大西洋唱片,之前对于大规模铺电台宣传这件事情扭扭捏捏,但却在第四张专辑发行时火力全开的最核心因素。乔什-法罗走了,伤害了Paramore的团队形象,拖慢了第四张专辑的筹备进度,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Paramore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

不是涅槃重生成能够比肩PinkFloyd的摇滚传奇,而是终于可以攻占车载电台和主流榜单的流行Icon。

《StillIntoYou》、《Daydreaming》、《Ain'tItFun》,海莉-威廉姆斯本来就不排斥与其他乐种的融合,也不抗拒走上更大舞台的尝试。不再束手束脚的她,在华纳音乐强大制作团队的支持下,交出了Paramore成立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商业答卷。

“她跟华纳体系里的制作人磨合得很好,下一张专辑都已经进入录制的收尾阶段了。海莉跟我们说,因为他之前做过的事情,乔什永远也不可能回归Paramore,但是扎克已经确定会在下一张专辑前归队。这一次,他早早地就跟FueledbyRamen签了个人合约。再加上Paramore出道时就签了个1+6的长合同,离合约完成还差整整三张专辑,所以……”

谈及跟工作相关的话题,赵宥真滔滔不绝,条理极为清晰。

“不管对我们,还是对海莉本人来说,目前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从艺人管理领域入手……演艺经纪这边,Paramore和海莉本来就签的是UTA,已经没办法再要求更多了。”

“她现在就差一个执行力强、资源丰富的管理团队。”韩易插话进来,“原来那个团队……说句不好听的,从出道到现在,基本上啥也没干,资源都是唱片公司给喂到嘴里的。虽然说是什么360合约的先驱,但仔细想想,她的经理人为啥愿意在零零年代就跟人签全约啊?还不是因为自己的资源不行,信心不足吗?”

“Paramore转型,这么重要的事情,口碑完全靠自然发酵,一半好一半坏。海莉-威廉姆斯的solo事业他们更是管都不管,《Airplanes》和《StaytheNight》那么好的开端,她明明可以像Coldplay或者Maroon5那样,多跟rapper和流行歌手feat一下,哪怕不以她个人的名义,以Paramore的名义也很好啊。那么多事情可以做,这些人完全无动于衷,我真是……”

“我知道你超级喜欢她,但……还是希望你跟海莉当面沟通的时候没有这么激动喔。”徐忆如双手下压,示意韩易冷静,模样甚是娇俏可爱,“会被人家当作狂热粉丝,而不是专业人士的。”

“他就是这么激动。”赵宥真捂嘴偷笑,“滔滔不绝地说了十几分钟,基本上把之前管理团队做的所有决策统统喷了一遍。”

“批判,批判。我哪有喷人家。”韩易一本正经地纠正赵宥真的用词,“而且海莉不就是喜欢我们这股做事的激情和冲劲吗?她自己说的,之所以对我们感兴趣,刚开始是因为艾丽-古尔丁和拉娜-德尔雷在这边,后面是被麦迪逊-比尔那段话所打动。她说,我们这边全都是新人,从执行团队到签约艺人都是,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绝大多数里程碑,都是在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凭借一腔热血铸就的。功成名就之后,反而会顾虑重重,踟蹰不前。”

“踟蹰不前是什么意思?”宥真眨眨眼睛,诚心发问。

“啊,就是说做事情很犹豫,老是拿不定注意,在原地打转。”

“明白了,踟蹰不前、踟蹰不前……之前看书有学过,但是忘记了。”作为一个同时被数所常春藤大学录取的学霸,赵宥真总是会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机汲取养分,“海莉自己也承认,Paramore现在就处在……踟蹰……不前的阶段。如果不更进一步,保留乐队的精神和根骨。把流行化的理念贯彻到底,下一张专辑发完,Paramore可能就彻底过气了。”

“好好珍惜这张专辑的机会,像Maroon5那张《Overexposed》那样,把自己的形象彻底扭转过来,这是我们给海莉开出的药方。”韩易总结道,“就这么一次机会,等不得,也耗不起。”

“《Overexposed》……”小如沉吟道,“听上去好熟悉。”

“《Payphone》、《OneMoreNight》、《Daylight》,还有没收录在专辑里的《MovesLikeJagger》。”

“啊,怪不得。”徐忆如瞬间明了,“这张专辑开始,Maroon5的风格就跟之前完全不同了欸。还有喔,我记得好像……那个时候,亚当还上了《美国之声》当导师,是不是?”

“是,综艺和音乐双管齐下,给Maroon5续了五年的命,也给他们找到了商业价值翻了好几倍的发展方向。”韩易点点头,“这就是我们想帮Paramore做的事情,不光是把新专辑做好,还要在新专辑之外,给Paramore和海莉找一些合适的合作单曲,像《MovesLikeJagger》那样,打开乐队的市场,和眼界。”

“海莉完全同意我们的看法,她这段时间心情比较低落,也是因为找不到出口,和合适的帮手。”赵宥真补充道,“虽然什么都还没签,但我们已经算是达成口头协议了,她这次回纳什维尔,就会跟之前的管理公司谈解约的事情。”

“会不会拖很久?”

“管理合约一般来说都很短,三四年、两三年,甚至一年的都有,很少有超过五年的。”赵宥真摇摇头,“海莉跟我们说,她和ShowndownManagement那边的合约,是三年一续,从2004年到现在,正好是第四个合约期的末尾了。”

“那很巧欸,这也太棒了吧!”

说到捧场的能力,放眼全中国,没有比宝岛女孩们更专业的人才。在夸赞你的时候,她们本就甜腻的语调会变得更加高亢而尖细,像是因为你的成就而开心到无法呼吸,但却不会过于浮夸以致人感到虚假。作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精英少女,徐忆如更是深谙此道。

“恭喜你喔,易易,创业不到半年,就把偶像签下来了。人生成就解锁,超——赞——der。”

“这件事情上面,宥真才是头号功臣。”徐忆如对赵宥真闭口不谈,肩头挑着两担子水的韩易自然得帮她找补回来。他摆摆手,露出一个虽然含蓄,但却掩饰不住骄傲与喜悦的微笑,“而且……都做了那么多事情了,签个Paramore,哪算得上是人生成就?只不过是我喜欢而已,论级别来说还差得远。”

“真正的大鱼,是我准备顺着她钓起来的那一只。”

“哪一只?”

“那当然是……”

韩易仰起下巴,故意拖长声调,制造戏剧气氛。

“泰勒——”

“斯威夫特啦。”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