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照单全收(中)(2 / 2)

什么意思?

看看前面提到的两位先行者就知道了。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境内,绝大部分油田都在阿布扎比,而邻近的迪拜,直到1966年才在其附近海域勘探到了油田,并且储备量较之邻国要少得多。1969年迪拜开始正式产油,到了1990年,与原油开采相关的产业总产值,已经占到了迪拜GDP的24%。但此时,阿布扎比还有920亿桶石油储量,而迪拜,则只剩下了40亿桶。

在油气资源行将枯竭的大环境下,迪拜成为了一众酋邦中率先开启经济多元化进程的那一个,谢赫-拉希德开始领导国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元化贸易经济政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幢幢瑰丽雄奇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旅游与休闲娱乐业成为了迪拜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其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也成为了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南深金矿。

但一个资源贫瘠的小渔村,想要发展成一座指引全球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大都会又谈何容易。在这一过程中,迪拜需要克服诸多金钱之外的阻碍。为了获得欧美市场的认可与帮扶,迪拜让渡了许多核心利益。例如从1985年开始,迪拜便在其港口周围启动了杰贝阿里自由区JAFZA,为外国公司无限制地输入劳动力和输出资本提供便利。

自由贸易区的外国公司享受50年免征企业税,且可以续期的政策。没有增值税、没有资产税,居住在阿联酋的个人也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迪拜政府还在积极推动扩大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让所有在迪拜注册的公司,都可以100%完全由外国人所拥有——也就是说,迪拜这些年的繁荣景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国家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外流转。

2016年255亿美元的FDI里,有30%来自加拿大、13%来自英国、11%来自法国、8%来自西班牙、7%来自美国,另外还有总计247个海外直接投资项目,25%来自美国,16%来自英国。一旦这些外国资本停止流入,迪拜的经济将立刻陷入崩溃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迪拜将自己的国家打包卖给了欧美资本,这才换来了“海湾之虎”与“中东首都”这两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如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的称号。

经济活力与国家命脉被西方社会深度掌控,也是202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所以会不顾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反对,签署《亚伯拉罕协议》,与以色列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没得选。

而卡塔尔也面临了同样的情况,只不过选择的应对方式不同。2008年,卡塔尔发布了他们的“2030年国家愿景”,表示要将卡塔尔转变为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社会。这个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2200亿美元,大幅提升了卡塔尔航空的机队规模与服务质量,并且将免签政策扩大到88个国家的所有居民,使其成为了整个中东旅游业最为开放,酒店市场最为繁荣,发展势头也最强劲的经济体之一。

不过,想要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卡塔尔,并没有将国家开放给一众欧美资本巨鳄,让他们在阿拉伯半岛东边的突出部大快朵颐。相反,政府公开倡导社会各方面的“卡塔尔化”,增加公共和私营部门雇用的卡塔尔公民数量,增加卡塔尔资本在各行各业的持股比例,减少对外国资本和外国劳动力的依赖。

在卡塔尔政府看来,他们拥有比迪拜多六倍的原油储备,还有世界排名第三的天然气储备,仅次于俄罗斯与伊朗。自然资源的极大丰富,让他们有底气自己出钱完成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将触角伸向欧美国家。

英国是卡塔尔海外投资的第一目的地,这个酋长国购买了一些英国最珍贵的房地产,包括丽兹酒店、哈罗德百货公司、金丝雀沃夫金融中心、伦敦市中心最令人向往的地区的无数私人住宅,以及英伦三岛最高的建筑碎片大厦。过去的二十年里,卡塔尔也一直在吃进英国支柱型企业的股权,例如巴克莱银行、塞恩斯伯里超市、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希斯罗机场、英国航空公司甚至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仅2016年的前10个月,卡塔尔就从英国上市公司那里,获得了将近5亿美元的股息。

法国和德国则是卡塔尔在欧洲的第二与第三大投资接受国,穿着白色罩袍的王室成员们在巴黎大肆收购豪华地产,并入股了多家法国领先公司,媒体集团Lagardere、石油巨头TotalEnergies、航空航天巨头EADS、公用事业公司Veolia、核电生产商Areva、时尚品牌巴尔曼、巴黎春天百货,以及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和法国酒店集团雅高。在德国,卡塔尔是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的最大股东,并持有科技公司西门子、德意志银行、航运公司赫伯罗特和建筑巨头Hochtief的股份。

相较之下,卡塔尔国家资本在欧洲大陆挥舞着钞票大肆购买珍惜资产的同时,本国的FDI,只有可怜的7.74亿美金,比2015年的10.71亿美金又下跌了许多。

也就是说,2010年世界杯申办成功之后的经济红利,欧美资本基本上一点都没有分到。

要知道,卡塔尔也没有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增值税和资产税,之所以没有大量的外国资本涌入,只是因为人家根本不愿意把这条口子放开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联邦检察官,会突然在2015年底开始对FIFA进行电汇欺诈、敲诈勒索和洗钱活动调查的原因之一。没错,美国确实对于卡塔尔通过暗箱操作抢了他们的主办权感到不爽,但一向对足球运动不甚热衷的前者,单是为了报2010年的一箭之仇,不可能隐忍五年再拍案而起。

最可能的推测,就是美国对于卡塔尔不愿意分享世界杯红利感到非常恼火,决定出手敲打一下这个袖珍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已经日薄西山,但美国的长臂管辖在2016年依然是一柄异常锋利的宝剑。

一时间,FIFA腐败案件闹得沸沸扬扬,对卡塔尔的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有消息传出,FIFA将认真考虑是否要把2022年世界杯的举办权移交给其他国家,以避免“进一步的腐败滋生,并阻止卡塔尔对劳工人权的侵害”。

最后,卡塔尔不得不做出相当程度的让步。去年,卡塔尔投资局在纽约正式设立了办事处,并在今年10月5日公开宣布要将投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会于未来五年内向北美大陆注入超过350亿美元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与在英法德三国直接收购核心资产不同,卡塔尔在美国,一个成熟项目都不敢碰。

纽约长岛市价值7亿美元的新办公楼项目、华盛顿特区耗资2.5亿美元的康莱德豪华酒店、哈德逊广场价值86亿美元的ManhattanWest地块开放计划,以及正在与埃克森美孚洽谈的,总投入100亿美元的,将要放在德克萨斯州的天然气液化和出口设施……

每一笔投资,都是在为美国创造就业人口和经济增长点,为卡塔尔之前的“不懂事”而“赎罪”。

走在前面的两个中东国家,都为各自的现代化进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作为阿拉伯半岛领头羊的沙特阿拉伯,在公开宣布愿景2030计划之前,巨细靡遗地研究了迪拜与卡塔尔的案例,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翔实的,在不触怒世界级强权,且不牺牲过多的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完成社会、文化与经济转型的解决方案。

在萨勒曼王储的领导下,沙特阿拉伯不会进行迅速而激进的改革。一方面是因为沙特阿拉伯的体量比卡塔尔和迪拜要大得多。沙特阿拉伯的人口是卡塔尔的13.5倍,国土疆域则是后者的186倍。任何经济革新,不管程度的深浅强弱,都会在不同地区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另一方面,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是所谓的“两圣地监护人”,统治着麦加与麦地那两个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宗教中心,任何社会议程,都必须在符合经义的大框架内进行。

因此,小萨勒曼采取了分段渐进式的开放策略,由浅至深,由易至难,一点点地完成国家转型。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国民情绪,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与国际资本的利益分配谈判。

2016年6月7日,部长会议批准了《国家转型计划》,其中列出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目标。在三个五年计划之后,沙特阿拉伯誓要建成一个高度城市化、文化与娱乐领域拥有影响力与话语权、体育行业蓬勃发展、朝觐规模盛大、拥有大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且预期寿命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充满活力的社会。

而只要是对沙特阿拉伯有过粗浅了解的人,都能迅速识别出这几个细分目标里,最不触及到沙特社会核心利益与运行规则,且最容易实现的那一个。

文化与娱乐。

这是开局的关键一子。

也是韩易的音乐版权基金,能够得到图尔基·阿尔-谢赫热烈回应的主要原因。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