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至暗时刻(中)(1 / 2)

第396章至暗时刻(中)

坎耶-维斯特与泰勒-斯威夫特,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很难有人能在他们身上找出任何共同之处。

前者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的南部名城,A-Town亚特兰大,父亲是著名黑豹党成员,《亚特兰大宪政报》的第一批黑人摄影记者,母亲则是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的英文教授。

家庭条件不错,经济相比普通黑人家庭来说要宽裕得多,即使放到白人区,也算是妥妥的中产阶级,但坎耶-维斯特的童年依然充满了动荡。由于父母离异,他三岁就搬到了帮派斗争愈演愈烈,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芝加哥南部,在奥克朗南岸大道一栋相对安全的木屋里小心翼翼地长大。

而后者,是在一方富饶宁静的新英格兰白人小城,宾夕法尼亚州西雷丁镇的雷丁医院产房里睁开的双眼。父亲是美林证券旗下附属金融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母亲将身份转变为全职家庭主妇前,曾经在德克萨斯一家互惠基金里担任营销主管职位。

1980年代末期,这种家庭配置,便是新时代美国梦的最典型代表。在快速去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依托蓬勃兴旺的金融行业迅速致富,购入一块11英亩的圣诞树农场,于费城远郊的绿地松林间,享受无人叨扰的隐居生活。

前者的生命里,父亲这一角色长时间缺位,唐达-维斯特只能一个人抚育孩子,一边辛勤工作补贴家用,一边悉心照料尚还年幼的坎耶。这意味着,她必须得接受每一份让她收入水平有所提升的工作,也必须得时时刻刻把儿子带在身边。因此,他无法获得一个正常稳定的成长环境,母亲的教职工作需要她去到哪里,他就得跟随着前往哪里。

从亚特兰大到芝加哥,芝加哥到南京,南京再返回北美,他乖张孤僻,敏感自负,又充满操控欲的艺术家性格,就是在年复一年的颠沛流离中不断锤炼而成的。

生命中没有多少能够长久驻留在身边的事物,所以他选择主动出击,用强烈到近乎狂妄的偏执,为自己搏得几分安全感。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者的童年,被圈定在了州界之内。一年四季,有三季都在农场里度过。到了夏天,泰勒便会告别炎热潮湿的大费城地区,与家人一起前往两个半小时车程之外,东海岸博彩中心大西洋城南部的海滨城市斯通港,以凉爽的海风和椴木的吉他为伴,开启暑假生活。

幼儿园和学前班在圣弗朗西斯伯纳丁修女会开办的蒙特梭利学校,小学进入宾州教育系统排名前列的私立名校温德克罗夫特就读。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提升,斯威夫特一家从中产聚集地西雷丁市,搬到了家庭年均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小镇怀奥米辛,泰勒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美国新闻》全美高中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怀奥米辛地区中学。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她不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nepobaby,但泰勒-斯威夫特能享受到的资源已经足够顶级。从小就在享有盛誉的伯克斯青年戏剧学院表演音乐剧,想要在歌唱和表演方面有所建树,父亲就带着她到纽约找名师上课。

想要成为乡村音乐歌手,妈妈便与她一起飞往纳什维尔拜会唱片公司。拿到RCA的艺人发展合约后,爸爸甚至把公司都整体搬迁到了田纳西的亨德森维尔,就为了让泰勒能够有更接近核心圈层的机会……RCA最年轻的发展艺人,Sony/ATV最年轻的签约创作者,蓝鸟咖啡最年轻的表演者。环球音乐高管帮她操持事业,仙妮娅-唐恩与凯莉-米洛的制作人为她保驾护航。第一张专辑便在公告牌排行榜上一口气待了157周,打破2000年以来的记录,成为在榜时间最长的音乐作品。而其后的每一张,也都获得了白金唱片的殊荣。

到了2009年的9月,只发行了两张录音室专辑的泰勒-斯威夫特,已经完成了连续十一周公告牌专辑榜霸榜的成就。她是历史上位居榜首时间最长的女性乡村音乐人,也是全纳什维尔的希望。原本死气沉沉的乡村音乐圈,随着她的横空出世,而窥见了一丝重焕的生机。

她是全美宠爱的公主,是后冷战时代白人主流文化的高光。

反观坎耶-维斯特,他的音乐梦想得不到来自家庭的鼎力支持。或者说,他的生命里只有一位亲人,而这位亲人为他的人生写了一份完全不同的规划书。母亲唐达希望他攻读英语,毕业之后可以继承她的衣钵,也成为一名教授。因此,当二十岁的坎耶-维斯特选择退学,成为全职音乐人时,唐达内心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一個来自芝加哥南部的普通黑人孩子,没有脸蛋、没有名师、没有资源,背后没有一个影响力深厚的帮派,也没有成长在某个嘻哈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这样的他,该如何在这场弱肉强食的黑暗游戏里安身立命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