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最完美的数学!升级的地震预测模型!(2 / 2)

另一边,老陶与宁青筠也在细看秦克那几百页的草稿内容,两人越看越是入神,过了近一个小时,老陶首先放下了稿件,叹道:“完美,完全挑不出半点问题来,这才是完美的数学!”

一直站旁边的卫菁忍不住伸长脖子看了几眼,见秦院士的字倒是挺端正的,但写的全是艰涩难懂的数学算式,也没看到什么对称之类的美感,反正她是看得了一会就觉得“看了也是白看”,不知道陶教授所说的“完美”二字从何而来。

“小宁,你看到没?尤其是n-s方程的衍生变化与扩展补充,使之能用到地表下能量的流动中,这大概是数学史上第一次有人以如此清晰的表达式组来描述地下的能量流动了!了不起,太了不起了!让我研究一辈子都研究不出来!秦克却只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老陶越说越激动,忍不住拍案叫道:“秦克真是太神了!”

宁青筠不好意思接话,毕竟是表扬她老公的,但她心里也全是骄傲。

轻轻地抚摸着上面的笔迹,宁青筠仿佛在与秦克进行着数学的对话。

她轻声道:“现在欧洲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震预测数学模型有了新的‘灵魂’,我们也该将它进行大升级了。”

“是啊,最关键最难的部分已被秦克攻克了,剩下的工作,我们就全包了吧!”

宁青筠和老陶都对于如何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微光能高效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并不熟悉,但不要紧,这部分工作直接交给微光自己就行了。

……

欧洲,伦敦。

与夏国一样,此时的欧洲同样处于高温干旱的炎炎夏季,城市在热岛效应之下,更是有如烤箱般热得让人受不了。

欧洲气象中心的总部大楼里,主任菲格雷多先生与首席科学家古德伯格教授同样有如热窝上的蚂蚁,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却不是因为外面的天气太热,而是心里实在太过焦虑。

只要一想到还有三四天时间就极可能迎来三场6.0震级以上的大地震,他们现在却还没确定到底这个预测正确与否,是否该发出紧急疏散通知。

这三场地震的震中虽然不是在城市的主城区之内,但余震也足以令三座百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严重受损。

那可是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啊!还有不计其数的财产与经济损失,一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在这庞大的压力面前,两人吃不香睡不好也就可以不难理解了。

“有时觉得这夏国的秦院士……真是给人希望也给人绝望。”菲格雷多主任终于坐了下来,抿了口已变冷、有些苦涩的红茶,以半开玩笑半感叹的口吻说道:

“如果像以前那样,大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与自然灾害预测模型未像现在这样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我们也就认命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患得患失、寝食难安。”

古德伯格教授无奈道:“这也是我们自己水平不行,建立的半吊子地震预测模型,连自己都没十足的把握,又能怨得了谁。”

嘴里在自嘲,不过古德伯格教授也清楚,由于地底状况无法准确测量、地震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地震预测向来困难,甚至比天气预报还困难。

放在在一年前,也仅仅只能预测极个别曾发生过的、类似的地震罢了,对于未知地震的预测顶多只能提前十几秒,像现在这样提前五天预测到6.0震级的大地震,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

这也是托了秦克院士大力推广数学分析建模,运用大数据与数学结合的方式,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预测技术掀开了新的篇章。

但这个新篇章有太多的空白,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除了夏国的秦院士团队能实现较精确的预测外,其余各国的团队仍处于在陌生的世界里摸索前进的阶段——这还是得到秦克院士的指导,使得这步伐迈得快了许多。

若是没有秦克院士的指导,按正常的进程,欧洲气象中心想建立起目前这个半吊子的地震预测模型,起码也要二十年的时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所以古德伯格教授对秦克是充满了感激与敬佩的,也甘附骥尾。

这次也是如此,面对如此重大的灾害,古德伯格教授无法作出判断,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到那遥远国度里的秦克院士了。

见菲格雷多主任还是一脸的苦闷,古德伯格教授宽慰道:“菲格雷多先生,放心吧,秦院士回过邮件,说会最优先处理我们这次的求援。”

菲格雷多主任摇头叹道:“如果秦院士一开始就有跟进这个地震预测项目,我相信他在两天之内应该会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但现在……”

古德伯格教授也知道这确实很难,时间太短了,而且秦院士对这个项目的了解也不多。

但他还是安慰道:“秦院士一向都能创造奇迹,这次说不定也能有奇迹纪录诞生。”

菲格雷多主任沉闷道:“只剩下十个小时了……”

古德伯格教授看看手表,确实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距离两天的时限只剩下半天了。

其实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到今晚12点,秦院士还是没回复邮件,他就只能硬着头皮发布地震预警消息,在这样的大灾害面前,宁可误报被人批个狗血淋头,也比灾害真的发生,导致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要强。

正当气氛沉闷得近乎凝固之时,秘书匆匆推开房间,激动地挥动着手里打印好的文件大叫道:“回复了,夏国的宁院士回复邮件了!说已对地震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并重新推演了结果,还说如果可以的话,最好马上将今天最新的数据发给他们进行二次推演,以核实推演结果!”

古德伯格教授与菲格雷多主任又惊又喜又疑惑,不由对视一眼。

怎么会是宁院士发来的邮件?秦院士呢?

倒不是不相信宁院士,毕竟宁院士的水平也很高,而且与秦院士是一个团队的,是秦院士的左膀右臂,只是这个邮件不是由秦院士回复的,总让人有点不安。

不管如何,先去看看吧。

古德伯格教授匆匆过去接过秘书手里打印出来的邮件内容,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