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这是数学史上一项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2 / 2)

秦克珍而重之地接过,见这本厚厚相册里记录着从两人相识相遇到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照片,从最初两人第一次一起站到樱园私立高中领奖台上的合照,到最近一次周末约会时拍的照片,加起来超过了五百张照片,天晓得她是什么时候花了多少心血做出来的。

秦克拉着少女坐到沙发上,两人一页页地翻动相册,那些甜蜜的、难忘的、共同奋斗的画面历历在目,仿佛又看到了两人从高中一路走来的青葱岁月。

单纯、美好,就像童话一样。

“秦小克,你说我们老了,还会一直像现在这样好吗?”宁青筠倚在秦克身上。少女的身子软软的,声音也软软的,那好闻的体香仿佛要将秦克的心都融化掉。

秦克能从少女那娇憨的话语里感觉到,宁青筠眼里心里装着的全是他,这份缠绵满溢的情丝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甜蜜,让秦克心里涌起了无限的爱意。

而能让像宁青筠这样既漂亮又优秀、性格又好的女孩如此依恋自己,实在是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

秦克搂紧了她那盈盈一握的柔软小蛮腰,顺势将她抱在自己腿上坐着,手指轻轻卷着她那柔滑的发丝,温声道:“当然了,你永远都是我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这辈子我都会全心全意地照顾你,咱们永远不分开。”

“嗯。”宁青筠害羞地说着,却地偎倚在他的怀中,眼波如水,女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想听到的不就是这样让人甜蜜的情话么?

窗外夜色正好,明亮的月光投影下来。

宁青筠看着月光下两人紧紧相依的身影,再次觉得生活真好,能与秦克在一起真好。

……

这次在商城里的活动照片以及视频,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的动静,许多人狂吃狗粮,狠嗑cp,但对于秦克和宁青筠来说,回到校园后,他们的学习生活又回归了正轨。

在北风的呼啸中,时间的脚步迈入到新的一年,短暂的元旦假期后,大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如期而至。

整个校园都忙碌着备考,秦克和宁青筠要考的试依然是最多的,但这次两人并没有呆在“小窝二号”自习室里复习,而是与基科班的同学们在一起复习。

基科班的专业课程比普通物理系的学生要多好几门,难度也更高了,部分学生有些跟不上,秦克和宁青筠身为班长、学习委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这些同学,所以便坐镇在班级的自习室里,随时帮忙答疑。

这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俩的复习,但想到再过半年,就要与这群同学分离,两人都很不舍,还是选择尽可能地帮忙同学们。

而基科班的同学看在眼里,也将这份感激与情谊放在心里,一声声“克哥”与“学委”,也喊得分外的亲切。

原本大学里的班级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与高中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基科班不一样,在秦克的引导下,班级凝聚力是全校里最强的,甚至比高中的班级还要团结。

转眼间考试周结束了,秦克和宁青筠比别人多考了三天,直到数学学院的所有专业课程考试结束,两人才算是缓过劲来。

寒假的到来使得两人的时间变得更加充裕,他们也没急着回远州,而是留在学校里继续搞科研。

于是暂停了近十天的课题研究便重新开始。

数学上的课题是两人共同的青拔课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这个猜想自从1742年哥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后,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直到213年,巴黎高师的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才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而距离证明完整的哥德巴赫猜想还有遥远的距离。

这无疑是块特别难啃的骨头,秦克打算尽可能在今年六月前证明这个猜想,以增加获得年底菲尔兹奖的把握,但无论他和宁青筠怎么尝试青柠数论四阶变换法与青柠数论超几何映射法,都无法找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路。

幸而两人的心态早就在一次次与世界级猜想的战斗中磨砺得份外有耐性,哪怕失败了无数次,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研究这个猜想。

而新型沙漠红薯的研究、计算种子学的完善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两者其实是一回事,通过计算种子学不断的完善,来制订新型沙漠红薯的培育实验方案,再交给实验室里的第三组来实施,拿到反馈数据后再修改优化数学模型,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红薯的一次培育周期在三四个月之间,使得实验时间比较长。

在缺少实验数据的时候,两人主要通过上次生物学学会提供的dna文献资料,进行计算种子学的完善。

除此之外,两人花心思最多的,是胡青峰教授与何良傅教授合作的“利用卡门涡街效应研究高通量制备超细纤维的方法”课题,这个课题两人都是担任课题组的副组长,协助两位教授管理团队,完善实验模型和实验方法。

进入寒假后,老胡和老何便开始慢慢撒手了,将整个团队交给秦克二人来指挥,他们只起着在指导的作用,以此来锻炼两人单独管理一个科研实验团队、进行复杂实验课题的能力。

对于两个教授的栽培,秦克和宁青筠都大为感激,自然也投入更多的精力,希望这个课题能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学术成果。

时间就在匆忙中流逝,一月中旬,世界四大数学顶级期刊之一的《数学学报》以重磅推荐的形式,发表了秦克和宁青筠的《有关冰雹猜想的证明》论文。

虽然这篇论文早就上传到arxiv上,并有许多学者已先睹为快了,但过稿要求最高的《数学学报》如此迅速地刊登这篇论文、并且是以封面重磅强推的形式来发表,还是再次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轰动。

《数学学报》的主编罗夫尚·奥利弗给这篇论文的点评更是迅速地在国际学术媒体上传播。

“感谢来自夏国的奇迹小子与神奇女孩,让我们提前了两百年,看到了这个伟大命题以肯定的形式出现在这个世上,这是数学史上一项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国内媒体更是迅速跟进,铺天盖地地进行宣传报道,再次坐实了秦克、宁青筠作为数学天才的名号,清木大学为了表彰两人,还打算申请建立一个“秦克宁青筠数学奖学金”,专门用来奖励本科阶段数学成绩优秀的本科生。

当然,这个特殊奖学金要到秦克和宁青筠从本科毕业后再开始实施。

数学学会更是坐不住了,打算邀请秦克和宁青筠参与一年一度的夏国数学学会年会,并作专题报告。

秦克与数学学会的会长郝建昌关系很好,郝会长既然开了口,秦克还是得给他这个面子,便答应了下来。

他刚刚放下手机,手机又再次振动起来。

秦克拿出来一看,显示的来电居然是来自瑞典的国际长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