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互联网下的复古潮流【5K】(1 / 2)

话说在影视圈,早年其实一直有封闭式拍摄的习惯。

比如早年老谋子和陈诗人的电影,一旦开机之后都要求演员全程跟组。

而这老派的导演作风则是从第四代导演那辈传下来的。

因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内地可没有娱乐圈,有的只是文艺圈。

那个时候的文艺圈也不像现在这么浮躁。

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自诩是表演艺术家。

于是心里有了追求,那么为了艺术自然是怎么较真怎么来了。

比如当年拍摄87版《红楼梦》的时候,剧组便足足设计了2500多套服装造型。

1985年游本昌老爷子拍摄《济公》的时候,面对着镜头更是毫不犹豫吃起了臭肉。

甚至于98年拍摄《水浒传》的时候,即便明知道剧组搞来了两只真老虎,丁海峰也依旧硬着头皮愣是把这段戏拍完了。

虽然咣咣几拳下来之后他腿都是软的,但谁见了都得赞一声“爷们”。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这一段堪称影史上最经典的“武松打虎”。

可以说纵然如今的影视技术远胜于过去,但八九十年代内地影视剧在服化道方面的造诣,依旧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甚至很多古装剧的服化道的造型都是教科书级别的。

只是奈何时代不同了,随着当下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当年流行的封闭式拍摄已经很难在圈内实行了。

就算是老谋子自己,如今也不再玩这一套了。

老谋子如此,庄闻强自然也不会例外。

虽然高飞也想全程跟组拍摄,但现实不允许他这么任性。

别的不说,《巫峡棺山》马上就要在国庆档正式上映了。

作为“摸金三人组”的核心人物,高飞如果缺席路演那真是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于是庄闻强便像个被丈夫抛弃的怨妇一样,可怜巴巴的看着高飞带着刘艺菲无情的离去了。

是的,这次男主角不仅自己溜了,还把女主角也拐跑了。

庄闻强拍了这么多年电影,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渣。

没办法,谁让刘艺菲正好也是《巫峡棺山》的女主角呢。

不过英惶那边杨授成倒是挺理解的。

即便人在香江,但杨授成也知道“鬼吹灯”系列电影堪称是周易影视旗下的一大金矿。

甚至随着周易对“鬼吹灯”这个IP进行全方位开发后,他还认真研究过这个项目。

然后杨授成便无奈又眼红的发现,《鬼吹灯》系列电影好像和港片中的续集电影不同。

因为它不是故事新编,更不是在一部爆款电影的基础上临时衍生的,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

最妙的是每一卷故事都可以单独拎出来成片,同时还不影响观影体验。

不像金庸的那些小说,火归火,但很难一部电影就拍清楚,更难拆分拍摄。

所以在杨授成看来,《鬼吹灯》系列倒是更像西片中的《夺宝奇兵》和《007》系列。

至少从IP寿命上来说,二者十分相似。

别的不说,光是《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黄皮子坟》《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这八卷,两年改编一部的话,都足足够高飞和刘艺菲、黄博拍上十六年的。

纵然后期水准有所下滑,但长期积累下的口碑和庞大粉丝群体也足以将这个电影系列的风险降到最低!

因此高飞曾经戏言表示,就指望靠着这个电影系列养老了。

不过他可以淡然处之,圈内其他同行却没办法淡定。

毕竟对于一般的影视公司而言,如果能挖掘出这样一个影视大IP,那么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于是当《巫峡棺山》剧组四处路演的时候,网络小说改编开始迎来了一波热潮。

不少网文作者直接就趁着这一波版权开发的红利,直接就财富自由了。

只是影视圈买了这么多小说版权,最后能有几部真的拍出来,却是一个未知数了。

……

……

10月8号。

无锡,闲园。

当高飞醒来时,天色已经大亮。

不过饶是如此,已经睡了一觉的高飞依旧有些疲惫。

没办法,路演就是这样。

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高强度的奔波还是挺废人的。

反正高飞现实是浑身酸软,哪里也不想去,只想静静在观影台一个人静静的发呆。

不过这个希望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昨晚在结束了最后一座城市的路演之后,高飞便邀请了《巫峡棺山》剧组的一众主创来闲园小憩一阵,缓解一下疲劳。

故此高飞这边还在数着湖里到底有几条鱼呢,远远的便看见一座精致的小船从下游缓缓驶来。

高飞抬眼一看,发现船娘竟然是刘艺菲,不由的心中一奇。

于是等到她弃船上岸之后,便忍不住好奇道:

“你什么时候学会撑船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刘艺菲闻言却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先提着一个红漆食盒来到他身边。

在将食盒内的早餐一一取出放在一旁的茶几上后,她这才一边摆着碗筷一边随口答道:

“就是去年呀,你忘啦?还是在无锡学的呢!”

闻听此言,高飞先是一愣,随后方才失笑的拍了拍脑门自嘲道:

“噢~想起来了。”

“嗨~瞧我这脑子,都快老年痴呆了。”

要知道拍《梦华录》的时候为了力求真实,还是高飞要求刘艺菲亲自撑住船来着。

只是见高飞这么一说,刘艺菲倒是毫不客气的补了一刀。

“我看也是,你现在是一点年轻人的朝气都没有,越来越像一个老头了。”

说罢,只见她一边故作嫌弃的将食盒里面的报纸朝高飞丢了过去,一边吐槽道:

“现在连敬老院的老头知道用手机看新闻了,你偏偏要倒过来。”

“我看你呀,思想比那些老爷爷都古板!”

刘艺菲此言倒是不假。

当今社会除了那些体制内的人之外,确实很少有人会订阅纸质报纸了。

甚至现在连某些行政机关和国营企业,都渐渐取消订阅报纸杂志的任务。

毕竟都开始实行办公无纸化了,纸质报纸自然也没人看了。

而高飞这么做倒不是为了彰显个性,所以才故意特立独行。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确实存在着阅读需求。

一来是因为相比于网络上的新闻消息,纸媒在严肃性和规范性上终究更胜一筹。

虽然二者都是媒体,但是纸媒相比于自媒体多少会收敛一点。

因为犯罪成本不同,导致绝大部分纸媒都不会像自媒体一样毫无操守。

毕竟大部分纸媒都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至于互联网上虽然胜在消息灵通,但有时候信息太多太杂了,反而会影响思考。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现在的大数据算法太强大了。

基本上现在只要高飞在手机、电脑上浏览新闻,入眼之处的消息都是他想看到的。

一开始对于这种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的算法,高飞还是挺喜欢的。

毕竟乍一看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不用自己特意去找,是人都会喜欢。

正是这种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惰性,使得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这种改变有什么不妥。

反而认为这是科技发达给人类带来的福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