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北风甚紧(1 / 2)

在宋朝忙于戡平蜀地叛乱的同时,辽国也没有闲着,我们来看看契丹人民都在忙什么:

讨党项人,大捷;讨吐谷浑,大捷;鼓动夏州对宋开展代理人战争,大捷。

夏州李继迁在宋辽之间反复横跳,自「雍熙北伐」之后,见风使舵的李继迁就暂时抱住了辽国大腿,向辽国称臣,并通过「和亲」的方式喜提辽国公主,而侵扰宋境就成了李继迁纳给辽国的投名状。

咸平三年(1000)11月1日,辽国任命李继迁之子李德昭为朔方节度使。作为回应,李继迁接连攻占宋朝控制下的恒、环、庆三州,捷报送到辽上京,辽主特赐诏书褒奖之。

显然,宋朝国力受蜀乱影响小幅下降,而辽国却有增无减,辽国的小弟夏州李继迁更是趁火打劫,占领宋朝西北三州。

萧太后又不甘寂寞了。

咸平四年(1001)9月7日,萧太后母子抵达幽州,经过一番整顿之后,于10月下诏南伐,诏以皇弟耶律隆佑留守京师,以皇弟耶律隆庆为先锋,以最高规格的礼仪——青牛白马祭旗。

契丹人又来了。

宋朝对此早有准备,因为早在7月份,就有情报机构警告说辽国「谋入边」。真宗随即向边境地区增派兵力,并做了相应的人事调整,应该说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真宗还拿出地图给近臣观看,痛心疾首地对近臣们说:「瞧,契丹所据之地,南北不过一千五百里,东西不过九百里,疆域不算辽阔,然而却占领着咱们的幽云十六州,我心里不是个滋味!」

既然又来了,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宋军先锋张斌与辽军先锋相遇于长城口,随即展开战斗。当时细雨蒙蒙,辽军的弓箭受潮,不利射击,泥泞的旷野荒郊也限制了骑兵的冲锋优势,于是宋军大胜,一路追杀到两国边境地带。眼看就要全歼敌军,却不料辽军伏兵四起,而宋军主力部队还未跟进,张斌只得撤退,保存实力。

真宗给瓦桥关增派两万骑兵,用作牵制辽军的主力;给莫州派去一万援兵,用作迂回包抄辽军后路的奇兵;派悍将荆嗣率领一万精锐,负责切断西山方向的辽军退路。

萧太后吃一堑长一智,认为当前的天气不利于辽军,于是果断班师。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宋军出关追击。

关于追击的结果,双方的说法依旧大相径庭。宋人说「大破之,戮两万人,获其统军铁林」,不仅击毙两万人,还生擒了一位高级军官;契丹人说「宋军……来侵,侦候谋洼、虞人招古击败之」,好家伙,一个侦察兵和一个护林员就带人把宋军打退了……

败于侦候、虞人,算是杀人诛心了。显然,双方的说辞——特别是辽国的说辞,有很大的水分。

从事后的故事来看,宋军应该没有取得太过辉煌的成绩。因为宋军并没有在「大破之」之后继续推进,而是不声不响、不了了之;而萧太后却还有闲心「观渔」,高丽还特意遣使来「贺伐宋捷」。

事后,真宗把主力部队从河北调到西北,讨伐夏州李继迁,收复失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