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三镇连叛1(2 / 2)

王景崇在得到地方军队的支持后,率军主动出击,在子午谷对后蜀军队予以迎头痛击,俘斩三千人,后蜀军队败退,撤退到秦岭以南。

后蜀的中路大军由降将张虔钊率领,出大散关,渡渭水、过宝鸡、接凤翔。当他们抵达宝鸡,与凤翔近在咫尺的时候,内部意见却产生了严重分歧。这种分歧随着王景崇反击的推进而持续发酵,并最终导致了后蜀这次北伐的败退。

张虔钊的遭遇非常典型地展示了后蜀内部的分歧与矛盾:

1,尴尬的身份背景

张虔钊是降将。李从珂反凤翔时,他奉闵帝李从厚之命,率军征讨,兵败,投奔后蜀。

当时后蜀的统治者是孟知祥。孟知祥非常重视张虔钊的弃暗投明,一来是因为张虔钊有勇有谋,是后唐时期有名的将帅,深受明宗李嗣源的器重;二来是他可以成为后蜀向关西染指的急先锋。

可是现在后蜀的统治者是孟知祥之子孟昶。

降将——先帝时期的,这两个标签造就了张虔钊在后蜀的尴尬地位,成为接下来一系列矛盾的核心。

后晋末年,张虔钊终于等来了立功表现的机会,孟昶打算趁乱吞并关西地区,便让张虔钊挂帅,率领数万大军,旌旗绵延几十里,浩浩荡荡问秦川,结果刘知远称帝入汴,稳定了中原,孟昶下令收兵,张虔钊无功而返。

如今,后蜀再度出兵,虽然仅与上次相隔不到一年,但蜀兵的部署已经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比如,几个月前,张虔钊是关西项目的总负责人。然而就在几个月后的今天,关西项目重新启动,但项目整体已经被拆分成三个模块儿:秦州、凤翔、长安。张虔钊只负责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权力至少被削减了三分之二,由项目总经理沦落为部门经理。

而且,即便是其中一路,张虔钊也未获得绝对的话语权,主子孟昶给他安排了两个“副经理”——韩保贞、庞福诚。

看一眼二人的简历,就知道孟昶的用意了:

韩保贞,孟知祥的河东嫡系,跟随孟知祥入川,此人既是孟知祥的河东嫡系、从龙功臣,又非常明智地站队“太子党”,成为孟昶的嫡系,深得孟昶信任。孟知祥死后,开国大将李仁罕嚣张跋扈,有不臣之举,成为孟昶的心腹大患,最终,就像康熙除鳌拜一样,孟昶在赵季良、赵廷隐等功勋旧臣的帮助下,终于除掉了李仁罕。而在孟昶设计铲除李仁罕的过程中,韩保贞积极构陷,甘做导火索、马前卒,因此深得孟昶的感激与信任。

事后,仓库管理员(丰德库使兼广义库使的韩保贞,火箭上升,先升刺史、再升枢密副使、再升宣徽北院使。成为了后蜀孟昶一朝核心权力圈成员之一。

孟昶即位时仅有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懵懂时期,一下子成为天下最能为所欲为的那个男人,于是乎很自然地对两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地研究学习,充实自己的后宫,并且对“良家女”情有独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