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章 支教老师(2 / 2)

凌教授他们,也在年初的时候,离开了王重的农场,去了其他地方,继续他先前的研究,想通过他的菌草,治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王重和水花这边就轻松了,建筑公司早已进入正轨,现在得宝领着大部队,已经打进了兴庆市的市场,王小星领着小部分人手,还在玉泉营经济开发区这边,在刚刚建镇的闽宁镇附近做事,大活小活都接。

窑厂那边,现在总经理成了水花,窑厂的日常工作,肯定不用水花负责,水花主要负责的,是窑厂城里的助学资金。

随着这几年窑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利润也越来越高,山海助学基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就连白校长,也应了水花的邀请,成了山海助学基金的特聘顾问,负责做学生方面的工作。

王重就比较闲了,每天也没啥事儿,就开车四处熘达,农场,窑厂、还有山海农贸三个地方来回跑,查查账,检查检查他们的工作,偶尔还跑去兴庆市里头,看看得宝他们的进度。

但大多数时间都没什么事儿,就在家带两个儿子,写书看书,自己亲自给两个儿子启蒙。

得宝也没叫两人失望,回去后没多久,马喊水叫亲自登门,请了不管是在涌泉村还是现在的金滩村,威望都极高的老支书,帮着去麦苗家,找白校长提亲。

也没看啥子黄历,白校长和马喊水两个未来的亲家坐在一块儿一商量,彩礼什么的意思意思就得了,白老师根本就没要,两个孩子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时间定在十月一号,举国欢庆的好日子。

两家已经开始筹备这事儿了,地点呢就在得宝家,到时候自然不能像上次在王重家聚餐一样简陋,把两张门板拆下来当桌子,肯定要好好摆上几桌,宴请两边的亲友和同村前来祝贺的乡亲。

白校长原本因为学生不愿继续读书,学生的家长瞒报年龄,把原本只有十四五岁的娃娃,说成是十六十七,去开发区办公室报名,把娃娃送去闽省打工挣钱而烦躁郁闷的心情,也因为即将到来的麦苗和得宝的喜事好了不少。

说起乡亲们把自家娃娃送去闽省打工,那就不得不多提一嘴。

陈金山从中牵线搭桥,在两地之间建立起来的劳动力输出渠道,确实是对两个省都有好处的事情。

闽省的工厂里头有了工人,那些开厂的老板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力,而这些来自西海固地区的年轻男女们,勤劳刻苦,勤奋肯学,这些年轻的男孩女孩们也确实从工厂里挣到了钱,虽然这些钱和他们付出的劳动力相比并不算多,可那也得看和谁比,和哪儿比了。

要是和闽省等沿海地区,和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自然无法相比,可和很多像海吉,像西海固这样的内陆贫困地区相比,可一点儿都不低。

出去打工的娃娃们挣到了钱,乡亲们自然都巴不得赶紧把自家娃娃送出去,早点打工挣钱,早点给家里头减少负担,增加收入。

因为这事,白老师可没少上门去做家访,好言好语的和娃娃家长们说,告诉他们孩子读书的重要性,还举了得福跟王重的例子。

得福只上了中专,学历并不算高,可现在是开发区的干部,身上还兼着村支书,端着国家的铁饭碗,王重就更不得了,上过大学,当过兵,高材生,干的那些事儿,更是叫人佩服。

王重上过大学这事儿,还是王重自己给白老师支的招,乡亲们都很现实,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要是没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前头,他们怎么可能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的目光都比较短浅,而且思想还顽固,重男轻女。

而现在整个玉泉营经济开发区,甚至说整个西海固地区,没有一个比王重更值得当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的。

九月中旬,一个周末,刚刚开学才几个星期,白校长领着新来的支教老师郭闽航,过来见王重和水花。

王重正在屋里,教两个娃娃练字呢,白校长就领着郭闽航进屋来了。

“王重,在家干啥呢?”白校长熟门熟路的走到东屋书房,和王重打招呼。

“教两个娃练字呢吗!”王重见是白校长和新来的支教老师,脸上顿时便露出灿烂的笑容。

“白校长,稀客呀,你不在屋里忙着你屋麦苗的事情,还有闲工夫来我家串门呐!”王重笑着和白校长开起了玩笑。

“有啥好忙的。”白校长挖了王重一眼:“该置办的东西,你屋水花不是都已经帮忙置办好了吗!”

麦苗娘走的早,白老师又是外来的,在涌泉村无亲无故,娘家这边本身就没啥子亲戚,不过白校长在涌泉村教了那么些年书,手底下不知道长大多少娃娃,涌泉村的乡亲们,也早就把白老师当成了自己人。

麦苗结婚,除了水花之外,水旺妈,杨三媳妇他们都自发的跑去麦苗家帮忙,该置办的,该交代的,早早都弄好了,现在就等着时间一到,就办喜事。

“这是我们学校新来支教的郭老师。”白校长给王重介绍郭闽航。

郭闽航有些激动的上前伸出手:“你好,我叫郭闽航。”

“郭老师,你好你好!”王重早就起身了,和郭闽航握手道。

“还不快叫人!”两个娃娃也赶紧站起来,和两人打招呼:“白校长,郭老师。”

“真乖!这就是平安和平顺吧!”

“我是平安,我是哥哥!”

“我是平顺,我是弟弟!”

兄弟两一人一句,表现的很是乖巧,过闽航脸上挂着和煦阳光的

“行了!赶紧先把字练完了,爸爸和白校长郭老师说会话。”王重揉了揉两个小家伙的脑袋,两个小家伙坐会书桌边上,拿起铅笔继续练字。

“王先生,我看平安和平顺也差不多到了上学的年纪,怎么不送他们去学校呢?”郭闽航看着双胞胎好奇的问。

“他们才五岁多,要是这会儿就给送学校去,那不是给白老师添乱呢吗,而且呀,最近我正好有时间,每天呢我自己也能教教他们。”

“才五岁啊!”郭闽航看着个头瞧着像七八岁孩子的平顺,同样比同龄人高出半个脑袋,有点意外。

“王重可是在燕大进修过的高材生,是国内有名的作家呢!”白老师忙给郭闽航解释:“再说了,咱们学校以前不是就我一个老师吗,年纪要是太小了,我也顾不过来呀!”

“不过现在你来了就好了!”白校长拍了拍郭闽航的肩膀,颇为高兴的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