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来者是客(1 / 2)

第267章 来者是客

十月中旬,接连几场绵密秋雨后,彻骨凉意充斥天地。

陈府后宅,却隐隐有股子掩饰不住的喜气。

再过半月,便是侯爷娶令人的日子,府内各处已开始了悄悄装扮。

陈府第六进的后宅,三层正屋涵春堂居中,绕花园四角坐落了四座小院。

分别为玉侬的望乡园,留给蔡婳的青朴园,以及濯缨园和浣甲园

四座小院的名字,乃是陈初搬进来后所改。

望乡和青朴还好,但濯缨、浣甲一听便带着一股武将征伐的铁兵之气,和女子柔美气质格格不入,是以玉侬、蔡婳都没选这两座院子,空置至今。

也只有猫儿接太奶奶来家,暂时安置老人住在濯缨园。

老太太此来自是为了张罗操持‘大婚’一事,不过,此时祖孙两人却围着一台纺车讨论着什么。

“太奶奶,这纺车比老式织机大了一些.”

猫儿绕着纺车左瞧右看,虽能看出太奶奶联合舅舅那帮匠户改进的新式纺车和旧式纺车不同,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同。

缝衣煮饭猫儿熟悉,但纺织一道,却是小白。

坐在纺车前的太奶奶宠溺一笑,熟练操作几下,演示给猫儿看。

见猫儿仍看不明白,便指了指插着三锭细麻的绳轮道:“以前旧式脚踏纺车一次只能纺一锭细麻,这种却可以一次纺三锭,这都没看出来?”

猫儿微窘,紧接却一喜,“太奶奶是说,用了这新式纺车,一人作的工可抵三人么?”

“可以这般讲”

“那,还能加更多麻锭么?”

“你这丫头,倒是贪心,一锭变三锭已是了不得,若无你舅舅和表哥、匠户里的王木匠等人帮忙,老婆子只怕熬到死也弄不出这新式纺车,你却还不满意”

太奶奶笑着嗔怪一句,猫儿嘿嘿一笑,坐在太奶奶身旁,抱着前者的胳膊细声道:“太奶奶也知晓呀,前几日”

说到此处,猫儿笑容黯淡下来,“前几日,官人杀了那批重罪贼人后,短短几日,便有二三十位女子寻了短见。她们没了爹娘、没了家,又遭此大难,需给她们找个合适营生,她们才活的下去呀”

“我乖孙是个心善的.”

太奶奶反手拍了拍猫儿手背,以示宽慰。

猫儿继续道:“当初从贼人手里救下的女子足有六七百人,我那香妆作坊用不了这般多的人,便是在蔡州再开起蕙质兰心分铺,也用不了几人。还需开间专门给女子作工的坊子才成,这纺车若成,便再合适不过了”

“难为乖孙一片苦心。”太奶奶思索片刻,道:“如今这三锭纺车开起坊子足够了,待乖孙这月的大事办罢,我再喊上王木匠钻研一番。”

“嗯嗯。”

“对了,上月在咱庄子外,遇到一伙从周国来往咱这贩棉布的行商,无意听他们说起,如今南边荆湖路已有农人种成了木绵。这细麻布再好,也比不过棉布,乖孙若有志弄成纺场,还需向侯爷进言,在咱淮北种成木绵才是长久之计.”

“嗯,孙儿这就去”

猫儿起身便往外走,太奶奶见她火急火燎的模样,不由失笑,随后却猜到了猫儿的心思,不由一叹,自言自语道:“都怨咱家人都没甚大本事,给乖孙撑不了台面.”

猫儿去往前宅寻陈初时,脚步格外轻快,小脸上一直噙着一抹浅浅笑容。

若不是身后有白露等人跟着,大概要欢欣的蹦跳一下。

太奶奶猜的很对,猫儿开心,正是因为自己的娘家人‘改良纺车’,做出了一些小成绩。

虽然猫儿如今和蔡婳关系愈发亲近了,但私下,偷偷在心里把自己和蔡婳比较一番这种事,猫儿也没少做。

身材、容貌,还算各有千秋,但论起家世,却是猫儿的一大短板。

蔡婳的爹爹是陈初的左膀右臂,兄长和堂弟也都在他手下各有职司,而猫儿这边的家人,尚未看出能对陈初的大事有甚助力,却先出了赵开元那档子事.

猫儿也知道,舅舅那帮匠户来了蔡州以后,除了皮匠、铁匠能帮军士们修理甲胄打造兵刃,其他人几乎是被白养着的.

这么一比较,赵家亲族便被蔡家亲族比成了废物。

今日,族人终于做成些事,猫儿迫不及待要与陈初分享,便是潜意识里想证明给官人看我家人不是累赘.

只不过,当猫儿走到三进院内时,距离陈初的书房尚有百余步,便被宝喜拦了下来。

这种情况很罕见,猫儿有些难以置信的问了一句,“便是我,也不能过去么?”

“大娘子”宝喜一脸为难的低声道:“东家吩咐的是,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东家没说不许大娘子靠近,但东家交待的是‘任何人’.”

宝喜连忙替东家解释了一句,瞄了一眼猫儿的脸色,小心道:“不然,我帮大娘子去通禀一声?”

“算了呀”

猫儿有些失望,但她不是跋扈性子,再者,官人轻易不这般小心,想来是在书房面见什么重要人物,便道:“待他忙完,你与他说一声我来找过他便好。”

“是!”

百步外,惜秋轩书房。

姚长子拄棍立于房门外,极其少见的充当了门童角色。

书房内,郭梁作陪,陈初和已叛齐的原山东路归义军将领徐汝贤分主宾而坐。

谈话已进行一段时间,气氛融洽。

“陈铁戟”

徐汝贤已非齐臣,自不愿再称呼齐国封于陈初的路安侯,只以江湖诨号相称。

说话间,徐汝贤解下了背在背后一柄阔口弯刀。

站在陈初身后的大宝剑微微抬了眼皮,徐汝贤为避免持刃靠近陈初引起误会,不由看向了郭梁。

郭梁会意,上前接了刀,双手奉与陈初。

大宝剑这才又收回了犀利目光。

陈初笑着接了,展开刀身外裹着的麻布,顿觉一股森凉之意扑面而来。

那刀下窄上宽,身长三尺三,柄长一尺,即可单手持握,亦可双手。

刀身遍布百炼钢特有繁复花纹,吞口处刻有‘锟铻’二字。

陈初试着挥了一下,刀刃划破空气,发出‘嗡’一声轻吟,不由赞道:“好刀!”

此时徐汝贤才笑着解释道:“得知陈铁戟本月大婚,山中清贫无所赠,恰好我家哥哥前几年偶得这把锟铻刀,便以此为礼,陈铁戟莫嫌弃.”

“哈哈~”

陈初笑着摆了摆手,道:“徐兄弟莫客气,回山后请代我谢过杨安哥哥。眼下马上入冬,山里可有甚难处?”

“陈铁戟,既相问,山上倒有桩为难事”

“只管说。”

“好吧。八月,我山上兄弟为配合陈铁戟,袭了泰宁军老巢,泰宁军回返后,对我义军穷追不舍,历经大小七八仗冬日山里寒冷少食,受了伤的兄弟最是难熬,若铁戟方便的话,能不能容我受伤的弟兄来蔡州城养伤”

山东路归义军叛齐后,一直驻在百里沂山内。

郭梁早在去年已和其首领杨安取得了联络,去年冬时,归义军缺粮,陈初曾通过水路秘密支援过一批粮草。

有了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今年陈初为逼迫郦琼所率的泰宁军撤军,便联络了归义军骚扰泰宁军老巢。

归义军倒也知恩图报,很是配合。

徐汝贤所说的伤员,正是和泰宁军数次交手中,受伤的兄弟。

陈初不做多想,便道:“好说,只管将人送来”

“谢陈铁戟!早闻铁戟急公好义,如今眼见为实,果然名不虚传啊!”

徐汝贤一揖到底.

午后,徐汝贤在陈府吃了午饭,被军统的人送去了城外庄子歇息。

不过陈初却歇不得,刚送走山东路归义军的人,郭梁又低声道:“大人,河北路王彦部下焦文通也带着贺礼到了,暂时安置在招待所,大人今日见他么?”

陈初稍微一想,道:“来者是客,怎能把人晾在哪儿,走吧,去见见.”

loadAdv(7,3);

片刻后,陈初轻装简行,只带了数人,披着蓑衣出府而去。

一直想向他禀告大娘子来过一回的宝喜,始终没找着机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