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霸道与王道(下)(2 / 2)

汉末圣人 鸣奇 2407 字 2个月前

眼看众人求知若渴的目光,曹昂便继续说道:“其实不管是‘王道’,还是‘霸道’,实际上是并行不悖的。

同样盐铁官营、榷酒、均输、平准其目的也是好的,只是在做法上出现了问题。

比如盐铁官营,其优劣你们刚才都说了,我便不赘言。我只说1点,这件事的优点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缺点也是真实存在的。

既然如此,取长而补短。

诸位反对这些政策的,不应该仅仅是粗暴的将其废黜,那国家的钱粮怎么来?而是要想方法完善这些制度,查缺补漏,让那些有损害百姓利益的地方变得更加尽善尽美。

同样,设立这些政策,为国家得利是很重要,但1个国家的存在,归根到底,要以人为本,如果仅仅是牟利,那国家岂不成了商人?

‘王道’,‘霸道’,不管怎么做,都要以爱民之心,做有为之事。”

众人听了,皆是若有所思。

这时诸葛亮起身说道:“先生之言,振聋发聩,让人如醍醐灌顶1般,恍然大悟。只是这‘以爱民之心,做有为之事’,不知先生能否讲得更具体1些。”

曹昂笑道:“武帝要打匈奴对不对?肯定是对的。如果不打匈奴,则北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命都无法保全。

武帝盐铁官营、榷酒、均输、平准对不对?也是对的。将暴利从商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然后国家才有钱为老百姓做事。

可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因为武帝没把老百姓当人,只行法治而不知爱民,将天下老百姓都当作他奉养他1人的羔羊,所制定的法律只为剥削百姓而没能使百姓获利。

其实自先秦以来,儒、法两家对于国策是‘法治’还是‘德治’,便争论不休。

我个人其实是支持‘法治’的,为什么呢?

‘德治’太过宽泛,何为‘德’?什么标准,只怕没人能说得清,既然说不清,便让官吏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所以推行‘法治’,至少让上上下下按照1套程序来走。

但是‘法治’不是苛政,取天下而奉1人,那不是‘法治’,那叫独裁。所以立法以百姓先,以社稷先,而立法之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为治国之理也。

诸位往后可能大部分人都要做官。

做个好官其实很难?什么是好官,不贪不腐,公正无私便是吗?其实并不是,这是做人的标准,而不是做官的标准。做到不贪不腐,公正无私只能说明你是个好人。

做个好官,既要能劝课农桑,教化百姓,还要能因地制宜,人尽其用,要让社会向前发展,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要让百姓有钱,官府有钱,国家还要有钱。

何为大道?

于国者,富强、安定、文明、和谐;于社会者,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于民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此方为大同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