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投资1000亿(1 / 2)

第276章投资1000亿

杨帆说过,投资200亿韩元以下,不要来谈,这可不是浮夸风!

八年前,杨帆决定做电影的时候,一开口就是投资五千万美金,最后和新线影业合作,更是将投资规模追加到一亿美金。

《鬼吹灯》这部电影,用好莱坞顶级特效包装龙国电影,请来国际巨星陈龙,给全球观众上演了一个盗墓探险的故事。

一亿美金是什么概念?韩国电影的票房,目前没有超过1亿美金的。

去年上映的《海云台》,投资规模和票房都刷新了韩国记录。

它投资是160亿韩元,最终票房大约1000亿韩元。

150亿韩元是多少呢?大约8000万人民币。

150亿韩元的投资已经非常夸张了,没有海外市场的支撑,投资再高,就玩不动了。

所以杨帆说的200亿,只是设了一个门槛而已,200亿以下,韩国人自己就能玩,超过这个数,就必须寻求国际大公司合作。

2007年美韩合拍的《龙之战》,投资规模达到了300亿韩元,然而这点钱拍怪兽片根本就不够,找的公司也不行,扑街了。

其实杨帆刚开始拍《鬼吹灯》的时候,国内的电影市场跟韩国差远了,但杨帆为什么一出手就玩这么大?

因为内地电影继承了香江电影的遗产,虽然我本土票房不行,但是我有海外票房啊。

所以在那个国内年度总票房还在10亿左右徘徊的年代,内地的大导演们拍电影,一出手就是投资两三亿。

所以杨帆可以一开始拍电影就瞄准国际市场,他可以找到陈龙、李联杰这样的国际巨星,再通过他们找到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合作。

这些韩国都没有,没有海外市场,也没有国际巨星。

甚至终于找到了二十世纪影业这样的好莱坞一流大公司合作,居然没有拿得出手的题材。

这就非常尴尬了!

韩国电影人最擅长的黑身残那一套,放在国际市场肯定是不行的。

没有人会在意别人的苦难。

所以杨帆pASS掉他们的剧本,他们也没什么意外。

最后杨帆说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可以拍个抗日大片,大家反而眼前一亮。

虽然抗战胜利70周年还差5年,现在早了点,可是打着反法西斯的噱头,搞不好电影都能卖到北美去。

杨帆说道:“我国的电影政策,每年可以进口34部分账电影,但名额大多被好莱坞大片占了,其他国家的电影很难拿到名额。想进入龙国市场,就只能走批片。批片价格低,韩国电影卖到龙国最多也就几十万美金,根本没赚头。”

“所以想要进入龙国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合拍,只要被认定是可拍片,就可以走分账的路线,使利润最大化。”

“据我所知,中韩两国早在2001年就合拍过一部电影,叫《武士》,女主角张子仪,不过那部电影并不成功。后来你们换了一种方式,只投资,不参与制作。”

“就我而言,我更喜欢前一种合作方式,我在日本、越南、泰国都有投资电影,都是本土的团队来制作,全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最近我也在想,如果双方合作的话,什么样的题材,可以在中韩两国都卖钱?想来想去,我想到一个题目,那就是……抗日!”

“我们两国都曾经饱受日本侵略之苦,如果能够拍摄一部优秀的抗日电影,那么一定可以引起两国人民的情感共鸣。”

“前面说过了,想要票房最大化,那就要走合拍的路线。那我就想,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两国有没有一起合作抗敌的战例呢?有倒是有,不过却在几百年前。

“1588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明朝及时出手,我们两国携手,一起粉碎了日本的野心。那一战,明朝的李如松将军、陈璘将军、邓子龙将军,朝鲜的权栗将军、李舜臣将军表现都非常出色。如果,我们将这场战争拍成电影,会不会有市场呢?要知道,一年前的《赤壁》,可是撬动了5000亿韩元的票房啊!”

众人没想到杨帆说的抗日战争大片竟然是这场战争,那你扯什么抗战胜利70周年?这踏马不是胜利四百周年?

不过杨帆的话,却让在座的各位热血沸腾!

朝鲜是一个很悲剧的民族,小小的半岛夹在中日之间,几千年来一直饱受欺凌,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日本幕府,有事没事就会揍丫一顿。

万年朝鲜战争,是韩国人唯一值得一吹的一次,在那一战中,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海军以少胜多,的确值得大书特书。

不过小西八动不动就把李舜臣吹成世界第一名将什么的,就有的吹过头了。

小西八怎么吹李舜臣杨帆不管,《鸣梁海战》这部电影票房狂暴,成为韩国影史冠军,杨帆还是有些兴趣的。

杨帆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其实就是要引导韩国人拍《鸣梁海战》。

不得不说《鸣梁海战》这部电影拍的还是非常牛逼的,比吴宇森的《赤壁》拍得好多了。

无奈大家对朝鲜历史没兴趣,所以这电影无论在韩国怎么狂暴,在海外都没什么人在意。

不像《赤壁》,由于三国影响力太大,所以能到处卖钱。

杨帆对《鸣梁海战》这部电影不满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只知道一个劲地夸李舜臣牛逼,却完全忽视了明朝军队的作用。

尼玛的,大明的军队才是主力好吗?

大明帮助朝鲜打鬼子,甚至是自带干粮的。

自带干粮啊,连军费都不用朝鲜出。

结果呢?这帮死棒子直接选忽略。

草泥马,不要脸!

所以,杨帆在没有说出要拍《鸣梁海战》之前,就先给韩国人洗脑,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就必须采用合拍的方式。

这样的话,就可以中韩同步上映。

合拍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说你投了点钱,就算是合拍。

合拍电影对两国的出资规模、演职人员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一边出男主角,另一边就得出女主角这样子。

如此一来,韩国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无法忽视明朝的作用。

伱必须把明朝加进去,不然你怎么能符合合拍片的条件呢?

条件不够,可是不能分账的啊!

说实话,像这种狂揍小日本,把对方打得毛都不剩的电影,韩国电影公司是非常想拍的。

拍这玩意儿解气啊,观众也买账。

只可惜这种历史战争大片,耗资实在太大了。

吴宇森拍《赤壁》,可是花了8000万美金啊。

以韩国市场的体量,根本玩不起这种投资。

所以,虽然《赤壁》上映之后,韩国人看着非常眼热,但也隔了五年,才耗资200亿韩元,将《鸣梁海战》搬上大银幕,而且还因为资金原因,放弃了3d拍摄。

杨帆最后总结道:“因此,我有了一个想法,想效仿《赤壁》,将这场明朝和朝鲜联合抗日的战争拍成两部电影,一部叫《鸣梁海战》,再现李舜臣将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一部叫《露梁海战》,再现中朝联军在露梁大战日本14万大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