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要解决7nm!(1 / 2)

科技无垠 辰小序 247 字 5个月前

第93章要解决7nm!

空间场赋形赋能的研究已经按照计划完成了实验验证推进,下一步就是将成果利用到下一代的场刻仪上,而这项工作程旭交给了向林来统筹负责,有黎强在旁指导,可以万无一失。

而程旭这个时候已经来到沪上,后天,也就是24年1月26号,沪上微电子与华芯国际28nm光刻机的交付仪式就将举行。

说是交付仪式,而实际上,这台28nm的光刻机已经在华芯国际的产线上运行了一个多月了,甚至首批试产的芯片都已经要下线了。

试制的芯片是麒麟710c,制程是14nm。

这个名字程旭万分熟悉,没错,一年前,就是麒麟710的中芯国际代工版本的麒麟710A的再次重置版。

其规格参数与710A保持完全一致,主要区别就是,710c全产线主要技术实现了纯国产或可直接无缝纯国产平替。

“14nm呀,”程旭还颇为感叹的说道:“稍微有点儿落后了。”

华维这边,于东也在,去年的时候,他还曾经因为造车的问题,与公司有一些理念上的矛盾,甚至一度传出他要和华威分道扬镳的消息。

不过,现在,由于2041的横空出世,自主芯片看到了未来与曙光,麒麟与海思得到了浴火重生的机会,于东在造车与电子产品之间的选择也逐步朝着这边倾斜,些许的矛盾也就无关紧要了。

而此时,于东听着程旭的感慨,也是感慨万千,华威这些年的经历可谓是一把辛酸泪啊,他可是亲历者,体会颇深,也是无奈道:

“我们今天能够实现14nm的全自主生产,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管性能如何,我都非常满足,至少麒麟这个名字,又将出现在大众面前。”

于东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去年710A的时候,都没有敢大规模宣传,生怕再刺激到阿美瑞肯的什么神经——710A虽然是华芯国际代工的,但是关键技术无法做到去美化。

但今天,710c,虽然规格还是完全一致,但是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于东确实很满足。

“于总啊,你没有明白程先生的意思。”

梁振一直称呼程旭为程先生,不管是正式场合还是私下,他都不愿意更改,程旭也早就由着他了,总不能让年近花甲的他也喊自己旭哥吧?这不像话不是!

梁振也是接着跟于东解释:“他是在埋怨我们的进度慢呢,看看操作系统的速度你就知道了,三个月啊我的天,直接就搞得微软半残了,相比之下,我们这速度确实太慢了。

“让我猜猜,程先生是不是以为,我们这个时候应该重制的是麒麟990?甚至麒麟9000?”

“麒麟990!9000!”于东吓了一大跳,一脸的不可置信:“那可是台积电二代7nm的工艺,甚至是EUV5nm的!”

而梁振可不会无的放矢的这么说,一定有什么依据,于东也是瞪着一双大眼,绷着他那标志性的大嘴,看着两个人,满是不可思议。

程旭点了点头,示意梁总工程师自己来解释:

“于总,这么说吧,这台光刻机,在换装了新的镜头模组之后,再加上2041的智能控制模块,它已经比阿斯麦的dUV光刻机的标准还要高了。

“比的就是台积电7nm制程工艺使用的那款深紫外光dUV光刻机,丝毫不差,甚至有超出。”

程旭接着介绍道:“这台光刻机,单台机器自身的套刻精度可以控制在2.2nm,这意味着什么?”

“卧槽!”于东嘴里直接蹦出了完全不符合他身份也不符合此时这个场合的两个字儿——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了。

一台28nm的光刻机,最终能制造多少纳米的芯片,这个不好说,要看是哪家的光刻机,技术参数具体是怎么样的。

台积电可是利用阿斯麦的dUV光刻机成功实现了7nm的制程工艺的,甚至,这个数字还可以更低,只是由于成本过高,又有了EUV,才没有进行量产实验。

而之前沪上微电子的90nm级别的光刻机SSA600\/20甚至连40nm都不能实现量产。

这取决于什么?最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套刻精度!

而台积电实现7nm制程工艺的dUV,它的套刻精度是2.5nm。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